言论

3场补选传达的民意/简瑞平

政府注入62亿3000万令吉给联邦土地发展局应急,以解决前朝管理不当,营私舞弊造成的大洞,另一项消息,朝圣基金局也获政府199亿令吉的活水,说明里头腐败的事实,这些亏损全由人民埋单。

上述两单事件只是贪污丑闻中的冰山一角,人民的反应很平静、很冷静,应该是习以为常,不足为惊。



想起去年希盟政府上台时,四方响应捐助希望基金救国,也只筹得约2亿令吉,与黑洞吸金流失相比,杯水车薪。政府上台拨1200万令吉给全国61所独中,拉曼大学学院被大幅削减到500万,对华社所寄盼的教育拨款平平无奇,不足挂齿,没有偏帮。不过,看到政府给某方面却注入亿亿声,怎不摇头叹息公理何在?并非议这些人当官后是一般,给外界的印象是过于讨好,争取不到位,被敌对阵营讥讽为静静党,遇事保持沉默。

新政府方寸大乱

大马的政治现实,华基政党即使有理念,都不能说了算,举足艰难。民主行动党是执政联盟的第二大党,主要靠华人票过桥,90%华人票在5·09大选中选择了希盟,包括不少马华党员的神圣一票,冀盼改朝换代后新政府的资源能给华社多一点,怎料到还是奢望。

肃贪是希盟政府目前处理得最好的一块,就是不明白涉贪者还是有拥趸粉丝,这在世界上是一个特殊现象。人民不在乎贪腐,不担心国债兆亿,最重要国家继续派发生活援助金,公务员继续加薪及津贴,无视公务员臃肿问题等,总之不要有任何改革让土著受到“伤害”……这些都是从3场补选释放出来的民意。



公务员不支持政府是事实,年轻人也一样,民意要走回过去有拐杖的日子,什么改革免谈,不签署世界反对种族歧视公约、反对签署罗马公约、继续保有大学预科班非土著生的收生顶限不可超过10%、反对承认统考等等,国民的分歧越走越远。

3场补选的民意代表什么,看来与大是大非无关,令新政府乱了方寸。

反应

 

言论

从补选看政治生态/骆志辉

新古毛州议席补选不会影响雪兰莪州政权, 也不会影响团结政府的地位,但它却涵盖了多重指标意义,它不但是对团结政府的一次“小考”, 同时也显露出各政党委派候选人时的“意识形态”。

新古毛是典型的混合选区,一直都是由华裔候选人“重磅”出击,已故李继香州议员(抱病上阵)依然能第三度告捷, 就可证明三大种族选民都认同她的服务与贡献。 

随着我国政治氛围的改变,种族关系不协调如“秽毒邪气”般随行,提名前就有众多意见提出要让巫裔候选人上阵,以确保胜算,如今提名日过去了,确定四角战,两大阵营(国盟与希望联盟)也分别确定各自候选人,选民就等着看14天的竞选期间他们能拿出怎样的“承诺宣言”或“歌功颂德”。

民政党在国盟式微

国盟一反常态,没有如以往般派出其盟党民政党候选人,代表着民政党在国盟的式微,更重要的是它错失贯彻它在国盟大会通过的20点“开明”决议共识的机会,在遴选候选人时还是以种族作为优先考量,无法摆脱种族政党的标签。

希盟一如既往,天降神兵,虽然依旧是华裔上阵,但在团结政府执政后的表现,改革无力,无法实现承诺,宗教与种族极端言论屡见不鲜,选民已有被“背叛”的感觉,非巫裔选民还会是希盟的“提款机”吗?

当一位深爱丈夫的女人发现她丈夫三番四次的“背叛”她,为了一个完整的家或孩子,她会选择缄默容忍,丈夫如何送“糖果”讨好,她将无动于衷,但她不会轻易“移情别恋”,有些则会选择离开。

“第三势力”希望破灭

政治心理学的分析,当支持者感觉被“背叛”,一般上他们不会轻易“移情别恋”,而是选择不投票,希盟正是面对这种尴尬的局面。

无论如何,投票率将成为他们成功的理由和失败的借口。

最令人失望的是打退堂鼓的统民党与社会主义党,寄望他们成为“第三势力”的希望已经破灭, 他们太看重输赢,也懒得去刷“在感,他们不懂“不经一番寒彻骨,那得梅花扑鼻香”这道理。 

治国不是用“软”或“硬”的方式,而是有没有“效”的问题。 如果情况不变,我国将继续在宗教与种族课题上纠缠,拖慢国家发展的脚步。

政党政客都是为了赢得选举而生,然而能赢得选举的人通常都有“见鬼说鬼话,见人说人话”的本领。
所以一介草民的我们就必须有“打铁还需自身硬”的本事,用理智去选贤与能!

切记,不投票就等于把自己的命运交由他人决定。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