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

中国股市何去何从?/奕帆丰顺

虽然中国股市阴云密布,但我们认为有足够理由对中国股市前景保持乐观。

由于市场已经消化大部分不利因素,加上监管压力缓解和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中国股市有望继续上行。

中国政府在兼顾防疫与经济发展时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当局致力于降低冠病感染率和死亡率,另一方面又要确保经济社会平稳发展。

概括而言,中国经济面临的风险挑战明显增多。自房地产巨头恒大掀起违约潮以来,中国房市陷入寒冬。近来,中国多个城市传出购房者拒绝支付“烂尾楼”房贷的消息。

据估计,目前涉及停贷事件的楼盘已增至320多个,而一些房企供应商也要求开发商先支付欠款,否则将停止偿还银行贷款。

另一方面,中国正经历新一波疫情冲击,海南和深圳相继爆发冠病疫情,而上海也采取严格的封控措施以遏制疫情蔓延。

中国官方也暗示今年可能无法实现5.5%的经济增长目标,并表明这只是一项指引,并非必须达成的硬性目标。除了坚持清零政策外,中国政府也致力推动经济运行尽快回归正常。

受此影响,中国股市在今年6月强劲反弹,但好景不长,MSCI中国指数在7月下跌9.9%(按新元计值),成为2022年迄今表现最差的市场之一。尽管股市遭遇了抛售潮,但我们仍然看好中国经济前景。

货币政策续宽松

相较于其他发达经济体,中国的货币政策仍较为宽松。

此外,中国政府也积极推动经济平稳发展并提振市场信心,当局实施的措施包括降息、发行基础设施专项债券、税收回扣和降低汽车购置税等。

中国也将设立一个价值5000亿元人民币(约3333亿令吉)的国家基础设施投资基金,加大基础设施支出以提振经济,并于今年第四季开始发行2023年的提前批次专项地方债。

此外,监管机构计划指定国有企业担保和承销示范性房企发债,为房企提供流动性支持。

此举表明中国政府致力帮助房地产行业走出困境。

抗疫政策更务实

当世界其他地方逐渐倾向与新冠病毒共存时,中国依然坚持疫情“动态清零”政策。不过,当局表示将采取更务实的举措,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民众生活的影响。

中国近期也放宽边境限制,将入境旅客的隔离管控时间缩短一半,并缩短了载有新冠病毒乘客的入境航班的停飞时间。

中国总理李克强5月份集合了约10万名官员召开视像会议,敦促政府官员更好地平衡防疫政策和经济发展。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当局在制定政策时优先考虑了经济增长,中国对疫情清零的追求不会以牺牲其经济为代价。

盈利预测太悲观

今年MSCI中国指数的盈利预测已被下调16%,反映投资者可能对中国企业盈利前景过于悲观。

尽管宏观经济风险加剧,但今年标普500指数的盈利预测却出现向上修正,这与中国股市形成鲜明对比。

中国股市目前估值极具吸引力,MSCI 中国指数已经跌至多年来的低点。以2024年预测盈利计算,MSCI 中国指数的预测本益比只有8.9倍。

以我们的14.5倍合理本益比,再配合未来两年的预测盈利,我们预计中国股市未来两年的潜在升幅为62.9%。

股市基础长期向好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约占全球GDP的18%,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在世界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尽管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权重不断增加,但中国股市在全球基准指数中的代表性严重不足,仅占MSCI AC世界指数的3.5%。随着中国股市在全球基准指数的重要性与日俱增,该市场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将进一步增强。

基于中美紧张局势或令市场再起波澜,因此投资者不妨通过分散化投资来降低风险,让投资组合更具韧性。

我们坚信短期波动不改中国股市长期向好趋势。尽管存在明显的风险,但我们认为中国股市的深度抛售料将迎来转机。

反应

 

国际财经

北向资金不需实时披露

(北京13日讯)被称为市场“聪明钱”的北向资金,从星期一(5月13日)起,将不再披露实时交易额。

北向资金指海外资金,通过沪港通、深港通买入中国A股资产的资金。

沪深港交易所今年4月12日同步宣布,调整沪深港通交易信息披露机制。调整后,不再披露北向交易的实时数据,包括实时买入额、卖出额、成交总额。

其中,沪深股通方面,当日额度余额大于或等于30%时,显示“额度充足”;小于30%时,实时公布额度余额。

但投资者仍能在每日收市后,看到沪深股通成交总额及总笔数、ETF成交总额、当日前十大成交活跃证券名单及其成交总额,以及月度、年度公布前述数据的汇总情况。

利于市场稳定

盘中无法实时了解“聪明钱”的走向,投资者反应不一。有观点认为不能实时了解外资投入走向,不利于投资者作出透明决策,但也有专家认为,更利于市场稳定。

《华夏时报》引述万联证券投资顾问屈放称,停止北向资金实时披露有利于市场稳定性的提高,减少实时数据的干扰有利于市场投资者心态和预期的稳定,而不会受到短期数据波动的影响。

中国大陆A股和香港股市经历过一段时间的低迷后估值偏低,4月以来有回暖趋势。

截至5月10日,今年北向资金净买入规模已超790亿元(约526.6亿令吉),远超去年全年水平。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