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

【灼见】中国经济:过得比你好!/霍咏强

4月18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2022年首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国内生产总值27兆17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8%。仍然比2021年第四季度的增速高出了0.8%。俄乌爆发冲突,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国内疫情爆发,突发因素超出预期,多重考验之下,中国经济录得4.8%的增速,相比其他地区表现突出。尤其是在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万零345元,同比增长6.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1%,也就是人均收入增速跑赢了GDP增长。

然而比预期中理想的数据,是否埋藏隐忧?尤其是3月以来,超出预期的疫情爆发和乌克兰局势演变,对中国经济稳定恢复形成冲击,市场预期出现较大波动,消费、就业、投资、工业增加值等一些主要经济运行指标增长态势受阻,显示经济压力上升。3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5%,比上月下降0.7个百分点,低于临界点,制造业总体景气水平有所回落;3月出口增速出现下滑,进口增速较前两个月下降15.6个百分点,出现2020年9月以来首次同比负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中小企业面临的压力在上升,制造业企业原材料成本上升、订单外流、库存压力加大、现金流紧张。在服务业领域,一些中小微企业商户面临消费市场萎缩、经营成本上升、人工租金上涨、防疫开支增加、平台佣金高企,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疫情影响下部分地区跨区域货物运输不畅,物流效率明显降低。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数据,今年3月份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已经处于2020年3月份以来的历史低点,有汽车厂已宣布因供应链原因停产,一些关键零部件供应商采用封闭生产维持运转,但人力短缺和上游原材料供应不足也使相关工厂只能维持较低产能水平。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之时,就业形势面临着严峻考验。今年需要就业的城镇新增劳动力约1500万人。其中高校毕业生达1076万人,创历史新高,归国留学生人数今年也超过60万人了。还有上亿农民工要打工撑起一家生活,就连互联网业也出现前所末有的裁员潮。对人力资源的需求收缩,今年首两月就业形势平稳,但3月份数据掉头向下,使得一季度整体就业景气度偏弱。旅游、房地产、教育培训、互联网等行业招聘需求明显下滑。

如果是欧美传媒,说到这里就会完结,但这些并不是事实的全部!

因为疫情、俄乌冲突,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和政治动荡是全球性的。许多地区为求改善经济而减少防疫措施,结果因为病休和感染隔离减低了劳动力;上海在痛下狠招进入静默状态下,到4月20日,在监控隔离以外的感染病例,已经跌至390宗,未来一周有望完全控制疫情。在此消彼长的变化下,更显得中国经济在过去两年的宏观控制下更能保持靱性。

关键就业出3政策

针对最关键的就业问题,中国作出了3方面的政策:

稳就业:是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中央财政就业补助资金安排617.58亿元(人民币,下同),比去年增加51.68亿元,努力托住全年上千万人的城镇新增就业目标。

扩空间:完善灵活就业政策,在富裕地区、以及出行、外卖等行业的7家互联网平台企业,开展新就业形态保障试点解燃眉之急,发挥就业缓冲区的作用。

抓关键:对餐饮、零售、旅游、民航、公路、水路、铁路运输等特困行业实施缓缴社保政策;提高中小微企业失业保险返还比例、最高可至90%;4%的失业保险基金能用于技能培训,向困难中小微企业发放留工培训补助;部署为高校毕业生提供200万个高质量就业机会;为务工人员、脱贫人口等提供就业服务……针对特殊群体和困难群众,今年安排救助补助资金1547亿元,较去年增加71亿元,防范规模性失业返贫的底线……

中国的经济情况到底怎么样? 事实上,不同领域行业表现相差很远,但是整体稳定的态势并未改变。首两月,全国国有及控股企业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14%,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6.8%。对经济总量贡献度占六成的4800万家中小微企业继续保持较高活跃度,首季度民营企业进出口同比增长14.1%,带动外贸增长6.6个百分点。截至4月14日,已发布2022年一季度业绩预告的498家公司中,有387家预计一季度淨利润增长,其中190家预计淨利润增幅超过一倍。

在进出口贸易方面,由于2021年贸易额增速为21.4%,呈爆发性上升,造成高基数的效应,首季度整体对外贸易数据增速只有10.7%,属于平稳开局,当中进口额增速放缓至7.5%,但却和国内消费力无关,而是因为全球经济复苏不均衡、生产能力仍受疫情影响,令价格大幅飙升,结果导致中国对海外消费品的需求迅速降温,因而造出高逾1兆元人民币的贸易顺差,最关键的是到2021年中国39兆元的对外贸易总额已占全球五分之一。

在当前超预期冲击下,中国实施新的组合式税务支持政策,全年为市场退税减税约2.5兆元;金融系统加大力度向经济“输血”,一季度新增人民币贷款同比创新高;今年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建设3.65兆元,带动基础设施建设,发挥稳定经济作用。

网上零售增速逾10%

传统市场骤冷,线上市场和创新型消费等却持续升温。今年前两个月,义乌市进出口总值较去年同期增长48%。美团、京东等各大平台网购火热,1至2月全国网上零售额近2兆元,同比增速超过10%;首季度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超百万辆;疫情防控期间,一些消费被抑制,但消费需求并没有消失。

今年以来,由于国际局势动荡造成大宗商品市场大幅波动,全球多个经济体面临严峻通胀压力。3月份美国消费物价指数CPI同比上涨8.5%,刷新40多年来的新高。与美国、欧洲不断刷新的价格涨幅相比,3月中国CPI同比上涨1.5%,涨幅虽然提高;但首季度总体上涨1.1%、相对温和。尽管输入性通胀的压力上升,但当下中国的食品和能源价格却保持稳定。

德国宝马集团宣布在中国市场推出全新BMW X5车型,并且通过增资43亿美元,将其在华晨宝马的股权比例由50%提升至75%,并将与中国伙伴的合作期延长至2040年。另一家德国企业Heraeus在中国多地推进总投资约2亿美元项目,虽然疫情封控管理对企业的短期生产经营活动会有影响,但有信心战胜疫情、持续发展。

看好中国的并不只有德国。英国最大的投资基金,柏基投资 (Baillie Gifford)同样向中国加大投资,显示他们对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信心。

今天的中国是一个拥有14亿多人口、逾4亿中等收入群体、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的超大规模市场的经济大国——8.8亿劳动人口、平均年龄38.8岁;具有大学教育程度的人口超过2.2亿人,人口红利依然存在。2021年,中国研发工作投入达2.8兆元,占GDP比例达到2.4%。中国2020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7.8%,到2025年这一比重预计提高到10%。如今有130个国家与中国的贸易额超过与美国的,其中三分二以上国家与中国的贸易额是与美国的两倍。

相比国际环境,尤其在通胀和劳动力方面,形势反而更乐观;环球政治动荡,反而令中国更警剔到关键问题,机遇与挑战并存。当全球对中国的依赖在加深,中国正谨慎地减少对来自其他国家进口的依赖。

今天的中国经济如果用一句话来说:“过得比你好!”

反应

 

灼见

美国政策利富豪/霍咏强

有不少评论关注美国财政部长耶伦访华,为何不谈金融财政,却质疑中国的工业产能过剩?哪不就是抢了商务部和贸易代表的“台词”?

耶伦也不是没谈财政事务,只不过并非重点,美国官员出访,无论层级如何、目的都是敲打对方,说到经济政策、也只会强调不满中国继续经济支持俄罗斯,眼下美国资本正在利用通胀扩大息差,借汇价席卷全球,捞得盘满砵满,耶伦自然不会把正在“恃势凌人”的行为,列入向外公开的讨论议程当中。

一半美国人退休没积蓄

尽管美国被认为工业被淘空,影响力被削弱,但在金融市场上仍然呼风唤雨,在背靠美元霸权下,“美国”仍然富得流油。这里还有个引号,因为这个“美国”并不是美国这个的国家,而是“1%美国”。美国在过去20年的全球化和金融化,令坚尼系数也不足以反映其贫富差距,当美国富豪财富继续大幅增长时,美国却有一半人在退休时完全没有积蓄,“富得流油”这种事,和绝大多数美国人无关。

正如全世界都因为疫情和地区战争叫苦连天之时,美国企业盈利却又屡创新高!美国企业盈利之强劲,甚至令包括欧洲人、以及国际货币基金(IMF)都称目前的通胀为“贪婪通膨”(Greedflation)。所谓“贪婪通膨”是指在通货膨胀之后,公司不仅根据供应方的通胀率提高了售价,而且还利用当前食品和能源等产品的通胀差价、以及政策优惠,使自己获得更多的利润。

这种贯彻“无商不奸”、愈手握优势愈要赚到尽,也只是一众有能印钞票的政府为后盾的美国可以做得到的。在社会环境风起云涌和面对战争压力下,因为政府提供的优惠政策压低了美国生产物价指数PPI、但消费指数CPI却大幅上升,不但特殊行业,例如能源和航运物流、赢得暴利外,其他美国企业也水涨船高。

这些跨国企业手眼通天的程度,甚至令主流媒体要压制关于美国“贪婪通膨”的讨论,毕竟利益至上、美国优先!在刚过去的2023年最后一季度,美国企业的盈利超越3万7000亿,就连盈利比例和GDP比例,也逼近上世纪60年代的最高点,今年还可能进一步上升。高盛(Goldman Sachs)经济学家预计,非金融企业今年的总体利润率将继续上升至16.3%。

左手印证券右手印钞票

结果,美国股市也成了现世代真正的“不落的太阳”。从上世纪末亚洲金融风暴、世纪之交的互联网泡沫、因为贪婪引发2008的房债危机、到过去3年因为疫情叠加俄乌冲突,美国为世界引爆了无数次大麻烦,但每次危机爆发后,美国都能避过直接打击,一众富豪大佬还活得更滋润。34万亿国债又如何?反正大半以上由联储局和美国银行持有,属于塘水滚塘鱼,加上背后还有由美国资本控

制的60多万亿基金垫底,左手印证券、右手印钞票。

爆煲又如何?爆煲又再爆煲、泡沫继续泡沫。巴菲特说投资日本股,日本市场暴升,当日元股市创新高、汇率却创新低时,日本终于要结束负利率,然而股汇市场扭转局面的期间、又会否再一次成为美国资本市场“割韮菜”的大好机会?甚至连带重挫亚洲市场?

所以,美国的政策永远能和极高层同步,这两三年,富豪们无比滋润,普罗大众继续困苦,甚至更痛苦。

最近美国一项对逾千名18岁以上美国人进行的调查显示,一半美国人的储蓄帐户余额不足500美元,其中36%更少于100美元,女性的银行存款更低。另一个调查发现,在企业盈利屡创新高的同时,只有44%的受访美国人能够负担1000美元的紧急支出,其中不少也只能依赖高息信用卡贷款来应付,令财政状况进一步恶化。过去10年、一半美国人在退休时全无积蓄、情况一直并无改善。

普遍美国人基本是“月光族”,没有积蓄是必然的,特性是无暇想及其他。当经济环境变更差,先有6个月失业救济、开始做做停停,最终跌出劳动人口,之后就是长期的安全网,倚靠惜食库过活,演变成“零元购”,说明不少人已被“遗弃”。

平心而论,针对中国、俄罗斯等竞争对手的言论,不过是为了转移国内人民的视线。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