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专栏

为孩子说故事 增进亲子亲密关系——帮助孩子的大脑开发(中篇)/刘墉

(续上期)

太太会想“好的保母胜过差的妈妈。”,大概因为从邻居的身上就见得到。

我有个邻居,妈妈是华人,爸爸是白人,事业非常成功,两口子忙得要死,孩子生下来只怕没管过几天。但是他家请了一位北京来的保母,非常疼小孩、爱说话,也非常爱串门。只要天气好,就见那保母推着婴儿车出来,四处串,见到邻居就把宝宝举起来秀。

秀什么?

秀宝宝学到的中文儿歌。

字正腔圆京片子

怎么看都是个洋娃娃的3岁小孩,一串一串地说,而且说的都是字正腔圆的京片子。

我记得最可笑的是,其中有句儿歌是:“一枪打死一个美国兵”。

孩子不懂自己唱的是什么,唱完了,听的大人笑,保母笑,孩子也得意极了!

我那社区还有位不太理人的妈妈,孩子跟北京保母带的一样大,看起来却好像差了一岁,不但很少说话,连眼神都比较呆滞。我常想那孩子是有问题吗?或者只因为妈妈在家很少跟他互动?

呼吁为孩子说故事

你在外国影片里,一定总看到美国父母在小孩睡觉之前,为他们讲枕边故事。连美国总统都曾经呼吁大人为孩子说故事、读故事书。

说故事这么重要吗?相信很多家长会说,打开电视孩子就目不转睛了,电视比说故事精彩多了!

岂知道,说故事跟放动画的效果就是不同!也可以讲面对面的交谈,给小孩的感觉不一样。因为当电影电视把现成的画面放在小孩眼前,然后配上声音效果,虽然生动,却让小孩缺乏创造和想象的空间。

虎姑婆长得多可怕?她怎样把尾巴藏在衣服里?在动画里全都清清楚楚展现在小孩的眼前,还需要小孩去想象吗?

相对的,当大人比着手势、扬着眉毛、瞪大眼睛说大野狼来了的时候,小孩子的内心会展现多么精彩的画面!

亲子变得更亲密

大野狼的故事确实让他紧张,可是说故事的大人就在眼前,让孩子觉得好安全,说不定跟说故事的妈妈爸爸靠得更紧了,亲子变得更亲密了!这岂是电视电影能够取代的?

尤其重要的是,幼小的孩子因为既有的生活经验少,更能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正是他们在未来世界最需要的能力。比尔盖茨、马云、史提芬史匹堡……哪个不是因为有天马行空的创意而成功!

(待续)

反应

 

名人专栏

让妈宝学习向前走——妈宝的特质:只知有自己,不敢走出去(下篇)/刘墉

(续上期)

母亲就算心里想把最大块的食物给孩子,她也会先切一块或者咬一小口,再把其余的交给孩子。

她这招果然有奇效,孩子后来做了企业主管。

有一天从外面买回一根冰棒,撕开包装,正要放进嘴里,抬头看见妈妈,立刻把冰棒递过去:“冰棒!妈,你要不要先尝一口?”

各位别觉得这是小事,这应该是大事!因为她利用方法,让孩子知道长幼有序,自己不是最大的。非但眼里有父母,有长辈,而且碰到有好东西,自然而然地想到父母。

不能面对现实

“妈宝不能走出去”,跟前面说的他不能独立也似乎是同一件事。问题是就算不能独立,孩子还是得走出去。

当他大了,高中或大学毕业了,他的同学朋友都外出打天下,甚至出国了。

人是群体的动物,他就算是妈宝, 踏不出步子,也会想跟出去。这时候常常出现两个问题:一是到外面不能适应,不敢面对现实。

我有个朋友的儿子,妈妈宠得要命,功课奇佳,也申请到了美国长春藤名校,但是进去不久,学校跟家长联系,说孩子总旷课。妈妈立刻老远赶到学校,发现儿子躺在床上,满屋满地扔满了饮料瓶、零食 袋。最后不得不跟学校请假休学,把孩子带回家,同时遵照学校的指示,看心理医生、打工,并且在家附近的学校修课,1年后重新回到学校。

出门就是冒险

妈宝硬是走出去,还有个麻烦,就是当他不得不出去打工的时候,因为在家什么都不做,连烧水,什么时候开了都不知道,结果造成危险。

我在以前的书里写过,有个留学生去餐馆打工,大厨叫他把油锅端过来。他过去双手一把将油锅端起,突然感到剧烫,怕把热油打在身上,不敢立刻放下,忍痛放下油锅,双手都受到重伤。还有个留学生去帮人装修,却连怎么抬重的 东西都不会,结果才拿几块木板,就伤了脊椎,进了医院。

由此可知,如果你是妈妈,你可以宠出个妈宝,那是你自己的选择,但你也要知道除非孩子走一步,你跟一步,或者由你带头,领着妈宝向前走。

当你不在的时候,妈宝还是得面对现实。人生大道横在他面前,他得自己走。

拖孩子走半辈子的父母,可能被孩子拖累一辈子。何况,你能跟他到几时?

(完结篇)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