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

【灼见】当一个民族委曲求全/黄金祥

话说有个村子的强奸案居高不下,村里的女人地位卑微,从女童到老太婆,都难逃野蛮男人的毒手。村长多年来换了几个,情况不但没有改善,而且变本加厉。最近刚上任的村长还说,为了提高男人的地位,要继续加强他们的权力,甚至规定在某些场合,男人可以合法侵犯女人。

为何女人那么容易被侵犯?该如何改变这种局面?有些女人得出结论:这个村子男人占多数,女人是少数,被侵犯是天经地义的事;如果女人们不断对抗男人的暴力,只会引起男人的反感,让他们更想侵犯女人。因此,姐妹们应该对男人表现温柔姿态,让男人知道我们安于现状,没有反抗的意思;那么,男人们就会对我们好一些。

这不是天方夜谭,上面说的,虽然只是个比喻,但是这样的荒谬思维,确切存在于我们的周遭。

大马建国之初,马来人占总人口一半,华人则近四成。多少年来,学校课本写的都是“马来西亚由三大民族组成,各族之间和睦共处”。国家对外的旅游宣传广告,也是强调多元文化丰富多彩,各民族以不同服饰载歌载舞,三大源流的语文、饮食、宗教等,是大马最值钱的名片。

短短几十年过去,“三大民族”变成“一族独大”,华裔作为“第二大民族”,也变成某些政客和网红时评人口中的“少数民族”。某华裔政党前领袖曾说过一句名言:“少数民族要有少数民族的样子!”,如今成了这些时评人的处世格言,三不五时就在文章提醒华社,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一直抨击政府的不平等政策,以免得罪马来人,导致他们对华人更反感。

这些时评人一再提醒华社,指大马华裔是全世界最幸福的少数民族,华人“被容许”在本地受中文教育,很多华人当部长和议员,十大富豪中华人占多数等等,完全就是敦马过去为了推行种族政治,不断重复的调调。这种洗脑言论,不外乎告诉华社,你们还能保住现有的中文教育和剩余的政治地位,就该谢主隆恩了,别不识好歹,一再要求平等对待,否则的话,只会弄巧反拙,可能失去更多。

1969年的513事件发生至今,华社(实际上包括所有的非巫裔)的地位,不论是政治、经济或教育等各方面,都每况愈下。几十年过去,纵使“新经济政策”被证明只是肥了一众朋党,广大土著社群中,实际得益者根本微不足道;掌权者仍然以 “土著依然落后”来延长该政策的寿命,包括将它改名为“国家发展政策”等,以换汤不换药的形式,明目张胆地蚕食他族的经济蛋糕,也让国家经济陷入恶性循环。

非土著在权益不断被侵蚀的情况下,理直气壮站出来争取平等对待,义正词严的表达抗议,本来就是合情合理的事。任何一个具有现代民主思想的人,都会支持所有针对霸权主义的抗争。

不幸的是,有些华人偏偏全身都是阿谀献媚的软骨头,不但自己安于当二、三等公民,还攻击站出来发声的同族人士,完全就是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杰出代表。

有一点必须弄清楚:华社针对的是不平等政策,批判的是种族主义,而不是和马来民族搞对抗。这些时评人和政客故意将之混为一谈,把华社在教育和经济的斗争,歪曲成试图推翻马来人主权与土著优先地位。

另有一群奇葩的“华裔爱国党”,眼里容不下大马华人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认同,也无法忍受对文化祖国的赞美,甚至连争取独中拨款与承认统考,也是搞民族对立、破坏和谐。他们指责这些亲中人士与独中生,就是华社“得罪”马来人的主因。中国崛起是近十多年的事,华社被歧视则由来已久。为了反中而合理化马来霸权,是我近来听过最开脑洞的言论。

委曲求全助长霸凌者

当掌权者仗着人多势众,以各种理由强占他人财产,霸占绝大部分教育资源,举凡有利可图的生意就独占垄断,而被欺压者不但不敢作声,反而为虎作伥,谴责挺身抗议的人,要求他人和自己一样,对权力下跪叩拜。当一个民族面对霸凌,却选择苟且偷安、委曲求全的下场,会是什么?当霸凌者一再得逞,各种侵占他人权益的行为,会渐渐成为他们理所当然的特权,然后就可以在各方面得寸进尺。

首相依斯迈沙比里新官上任,即宣布要强化土著议程。

近期出现的,包括要求执行货运业的土著股权必须至少51%。大马人民受疫情肆虐,经济和民生千疮百孔,国家代议士不是提出救市方案,而是风风火火的禁酒和关闭博彩中心。彭亨某华小,被换上一个少了中文名的招牌,事情闹大后才更正回去。这些,都印证了,即使时至今日,华人的生存空间与选择权,还不断被剥削。

较早前,前后两度任相的敦马哈迪医生,毫不掩饰他的种族主义思维,批评华人坚持自己的文化和语言,包括用筷子吃饭,是被马来人排挤的主要原因。敦马前后领导国家逾四分一世纪,大马从当年的亚洲四小虎,变成今天的病猫,有赖于他老人家的种族与朋党政治。批评他人以抬高自己,是他一向来的作风,即使华社地位多年来被他踩在脚下,今天仍然是他最爱的攻击对象。

华人是堂堂正正国民

大马宪法并没有规定,非巫裔必须放弃自己的文化,我们的身分证上,也没注明谁是一二三等公民。大马华人是堂堂正正的国民,理应不亢不卑地维护自己应有的权益。一再的委曲求全,只证明会遭来更多的白眼和欺凌。如果这样下去,即使大家天天穿马来套装或纱笼,用手抓饭吃,也始终不会被接纳为自己人——除了用筷子,你身上任何一点,包括你的生活习惯、肤色、名字或宗教信仰,在极端种族主义政客眼里,都可以成为你的原罪。

历史上,没有一个软弱的民族,能够赢得他人的尊重。犹太人经历上千年的流离迁徙,二战时被屠杀600万人,最终在有气魄、有远见的领导人带领之下,如今成为左右世界政经局势的强势民族,再没有人敢轻视他们,妄论霸凌。他们是绝对的少数民族,但那一份不向命运低头的精神,却是所有华人学习的榜样。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个人如此,民族亦当是。

反应

 

言论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黄金祥

适逢武侠小说名家金庸百年诞辰,中港多地举办纪念活动,展出金大侠当年手稿、小说人物雕像、漫画家作品等等,《南洋商报》亦作了系列报道,引发我这个金庸迷几许追思之情。

小时候,原版小说买不起,兄姐们就把报纸的每期小说专栏剪下,贴在旧作业簿上,日后可以随时翻阅重温。我小学四、五年级开始,就是先接触兄姐“独家自制”的金庸小说本,开启了我对武侠世界的大门。

何谓武侠?金庸在《射雕》中,对郭靖的一生,浓缩在“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八个字,也正是武侠小说中,对“侠义”二字的最佳诠释。

大侠之所以被视作大侠,未必是因其武功天下无敌。

书中人物如欧阳锋、岳不群、金轮法王等,武功卓越不凡,但为人阴险毒辣,为一己私利不择手段,完全与“侠义”沾不上边,更遑论“大侠”。

舍己为人坦荡君子

对比之下,郭靖、杨过、萧峰、令狐冲等,无一不是一身正气、胸怀家国舍己为人的坦荡君子。

行侠仗义、惩奸除恶,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为正义可以赴汤蹈火,为兄弟可以两肋插刀……这都是正派武侠小说中,对一个“大侠”的基本描述。

金庸笔下的大侠,则往往再上一个台阶,升级到“为国为民,死而后已”的层次。

过去,武侠小说曾被视为“不良读物”,同学们在课堂只能偷偷摸摸传阅,万一被老师抓到,还会被没收。而今,金庸小说早已登上文学的大雅之堂,“金学”更是继“红学”之后大放异彩,让人痴迷及追崇的程度,完全不输于四大名著。

“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华人,也就有金庸的武侠小说”。即使有些人没读过原著,亦可通过大量改编自金庸作品的电影或电视剧,接触到武侠与江湖的世界。

今日的青少年,面对五花八门的网络娱乐,能静下心来读一本厚重的武侠小说,似乎成了不可多得的奢求。

或许亦因如此,他们容易受到无良社媒及网红的误导,对是非黑白失去基本判断能力。

一旦热衷于追求低俗潮流,就会忘了华人核心价值,甚至视“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过时可笑的产物。

文字可以陶冶性情,读书可以明智,武侠小说中的侠义情怀,对读者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既诱导世人向善,亦可透过尔欺我诈的江湖,学习分辨世事的是非对错。

真实社会同样是一个江湖,充斥着许多奸诈险恶的小人,他们善于指鹿为马,仗势欺人,玩弄宗教情绪,挑拨族群对立。

如何在一个混沌污浊的江湖,看破虚假面具底下的狰狞面目,是每个人一辈子的功课。

不容小人胡作非为

中华民族以中庸处世,温良恭俭让的美德,在小人眼里会变成懦弱怕事。我们在权势面前该如何站稳立场、坚定不移,而不是一味委曲求全,考验这一代人的智慧。

莫忘了,天地有正气,人间有正道;就如武侠世界讲究仁义之心,凡事善恶分明,绝不容奸诈小人胡作非为。

或许是时候,华校师长可鼓励学生们多读金庸小说,通过扣人心弦的故事,可以提升对中华文化及历史的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浩然正气,岂不善哉?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