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环保组织:减用从根本做起
限产一次性塑料更有效

关税局参与特别工作队,严正看待非法引进洋垃圾的活动。(档案照)

(吉隆坡9日讯)两个本地环保组织主席认为,单靠“限塑令”无法有效让人民减少使用塑料,政府须切入关键,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即采取行动限制一次性用品和不可生物降解塑料的生产。

大马保护自然遗产组织(PEKA)主席潘斯里莎丽花对马新社说,这样做有助减少一次性塑料产生,造福环境,民众可改用不锈钢、竹和纸质用品代替。



莎丽花指出,我国对不可降解产品执法不严,大马人仍未意识到使用塑料的负面影响。

“政府应该真正聚焦这个课题。不要单靠政策,而是必须教育公民环保的重要。”

大马自然协会主席阿末依斯迈博士则指出,非政府组织在学校和私人界推广塑料污染醒觉运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若民众不了解政策背后的理由,限塑令和限吸管令无法奏效。教育应该与当前的发展相适应。”

雪兰莪州政府宣布从7月1日起禁止使用塑料吸管,霹雳则仍在观望情况。



能源、工艺、科学、气候变化及环境部长杨美盈去年10月推介《2018-2030年零一次性塑料路线图》。

反应

 

要闻

聂纳兹米:大马开先河 修政策护生物多样性

(布城22日讯)天然资源及环境永续部长聂纳兹米表示,该部致力于加强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议程。

他表示,作为全球17个生物多样性大国之一,大马已根据国家的国情、优先事项和能力,采取变革性措施,将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KMGBF)纳入国家政策。

上述框架呼吁所有利益相关者采取行动,通过支持实施这一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以制止并改变生物多样性减少的趋势。

生物多样性属国宝

聂纳兹米表示,在此背景下,大马成为首个修订国家生物多样性政策,以符合当前需求和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的东盟国家。

“生物多样性是可贵的国宝,保护它是我们的集体责任。“

他今日配合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发表一份声明中指出,凭借坚定的承诺和奉献精神,相信我国能够履行上述使命,以保护我们的自然资产,从而造福现代和后代子孙。

他表示,目前已实施各种措施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议程,例如用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生态财政转移支付(EFT); 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巡逻计划(BP3),以及对野生动物袭击造成的财产和农作物损失的赔偿。

他补充,该部也举办一系列市政厅会议、会谈和示范活动,以改善实施态财政转移支付,同时建立大马生物多样性中心和大马自然历史博物馆。

视频推荐: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