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中马企业合作对接会】
白天对大马提3希望

白天(右二)在陈国伟和戴良业的陪同下,了解企业合作对接会的进展,右为邱智坤。

(吉隆坡10日讯)中国驻马大使白天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使中马务实合作迈向更高水平,他向马中提3点希望,一是要在双方深化合作的“大”命题下做好“小”文章;二是要不畏浮云遮望眼,做经济全球化的旗手;以及三是要在巩固传统合作的同时把握“新机遇”。

他说,在中国传统文化里,45岁是从“不惑”走向“知天命”的关键。在这个阶段,心智应更加成熟,视野应更加宽广。



“我们大家都是答卷人。第一,马来西亚首相敦马哈迪医生去年以来先后两次访华,两国领导人一致认为要加强协商和规划,做大合作平台,以高质量合作推动双边关系沿着确定的轨道继续高水平发展,为中马关系绘就宏伟的发展蓝图。

“在顶层设计之下,需要我们企业一锤接着一锤敲,一个项目接着一个项目干。要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找准彼此关切和契合点,实现互利共赢。

“第二,世界经济发展历程表明,经济全球化深入推进,世界经济就繁荣发展;逆全球化抬头,世界经济就萎靡不振。

把握合作方向同舟共济

“中马两国均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支持者和推动者,全球化已经将我们紧紧联系在一起了。随着国际经贸紧张局势持续,国际货币基金预测今年全球经济增长下调0.1个百分点至3.2%,全球贸易增长预估下调0.9个百分点至2.5%。面对逆全球化暗流涌动,我们更要牢牢把握正确的合作方向,同舟共济,实现共同发展。



“第三, 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迅猛发展,中美经贸摩擦和国际经贸紧张局势进一步加速全球价值链重塑。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稳步推进,为中马合作带来新的机遇。产业园区、数字经济、信息通信、金融物流、现代农渔业等都将成为双方合作的新亮点,两国企业可以依托彼此的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等优势,挖掘本国市场机遇,也可强强联手,合作开发第三国市场,做大共同利益的蛋糕。”

白天今日在马来西亚中华总商会(中总)和马来西亚中国银行联办的“2019年中马企业合作对接会”上致词时说,中马两国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利益交融的经济合作格局。

白天说,中国已连续10年成为马来西亚最大贸易伙伴,马来西亚继续保持中国在东盟地区最大的进口来源国,双边贸易额由1974年建交之初的不足2亿美元增加至2018年的1086亿美元,创历史新高,这一数值也超越中国与俄罗斯、印度等大国的双边贸易额。

双向投资逾200亿美元

他说,两国的投资合作也亮点纷呈,双向互利投资累计超过200亿美元。

出席开幕仪式者包括马来西亚投资发展局主席拿督马吉德、马来西亚中小企业机构总执行长诺阿兹米、马来西亚全国总商会副总会长暨中总署理总会长丹斯里林宽城、马来西亚中资企业协会会长暨中国银行(马来西亚)行长张敏、中国银行总行普惠金融事业部副总经理张颖、马来西亚中国留学生联合会会长张润轩、华总永久名誉会长丹斯里吴德芳、中总副总会长丹斯里陈成龙、中总副总会长兼森美兰中华总商会会长拿督吕海庭、中总副总会长兼马六甲中华总商会会长宋德祥、马来西亚全国总商会秘书长暨中总执行顾问拿督卢成全、中总总秘书拿督陈镇明、中总第一副总秘书蔡文洲、中总中央理事兼彭亨中华总商会会长丹斯里林锦胜、中总中央理事暨吉打中华总商会会长拿督陈英强、中总中央理事兼北霹雳中华总商会会长洪宝德、筹委会主席兼中总中央理事孔令龙、中总科技及创新咨询委员会顾问丹斯里王顺福博士、中总国民和谐及政府事务组副主任拿督威拉刘志强、中银香港副总经理许赞军、马来西亚中国银行副行长黄磊及副行长拿督郑瑞锦等。

反应

 

言论

马中50年再上一层楼/谢诗坚博士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49年10月1日立国;马来西亚则在1957年8月31日独立,前后相差8年。

但尽管中国已在1957年向我国招手,但基于首任首相东姑阿都拉曼的政治立场,没有与所有共产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直到1970年9月第二任首相敦拉萨上台后,才建议东南亚国家采取中立和不结盟政策。

我国于1972年与苏联等共产国家建立邦交,两年后,即1974年,敦拉萨率一个庞大的代表团访问中国(5月27日至6月1日);更在5月31日在北京宣布马中建立邦交。

这是继美国总统尼克逊于1972年对中国的破冰之旅后的另一件轰动国际的大事。

美国让全世界改变了对中国的态度与立场,也因美国提早一年(1971年)不再围堵中国,也就发生中国进入联合国取代台湾的地位。

如果说是尼克逊改变了世界的格局,那么敦拉萨之旅就是改变东南亚国家的政治立场,以塑造一个无核、中立及不结盟的东南亚。

其中最显著的是在多年以后,马来西亚政府也结束了它与马共长达59年的斗争,三方(马泰政府及马共)也在1989年签署和议。

马中贸易大跃进

由于这一突破,马中关系也大大改善,前往中国旅游和从事贸易的马来西亚人越来越多。而更重要的是,马中贸易也因马共结束斗争而突飞猛进。

例如在1971年(建交前)马中的双边贸易只有2672万美元,到了1985年,两国贸易额达到3亿6800万美元。在1990年,两国的贸易额首次突破10亿美元,达到11.26亿美元。

在2002年时,两国贸易首次突破142亿美元。而在2008年时,马中贸易总额已在东南亚国家中占榜首地位,达到534亿美元。

在此之后,马来西亚与中国的贸易额每年都保持在东盟国家中的第一位,已连续15年独占鳌头。在2022年时,马中贸易额高达2036亿美元;而在2023年时,更达到13384.4亿令吉,近3000亿美元。

随着2023年12月开始,马中两国的旅客已免去签证的手续,也鼓励更多的中国游客涌入大马。

根据马来西亚移民厅的记录,2023年有2600万人次游客访马,排名第一的是新加坡;有1264万人次,接着是印尼316万人次,第三是泰国207万人次,而中国则占140万人次,排名第五。

有人这样估算,如果中国游客增加到每年500万人次,每人平均消费3000令吉,这样马来西亚就可从中国游客身上增加150亿令吉的收入。

中国人来马留学激增

除了旅游业是我国的第三大收入外(制造业及服务业各占第一及第二),另外一个也不被人警觉的是,中国留学生先后来马已超过原先的10万人,占外国生比例的30%。

根据所知,以前来马来西亚读大学,以考取硕士和博士者为数很少,但近年来却突然激增。据槟城理大教授告知,目前在理大攻读高学位的学生就有5000名之多。他们之所以到马来西亚留学,主要是可以在中国停薪留职,待毕业后再回到职场。

至于在吉隆坡及其他州攻读高学位的中国生究竟有多少就不得而知。有人形容这是近几年来的新奇现象,也似乎说明马来西亚的公立大学也希望增加收入,因为政府对大学的补贴也是相当高的,总希望学生及老师们能找外人赞助研究经费,正好中国学生可以填补这个空缺。

另一方面,我们也注意到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签署和生效,也为中马关系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RCEP是于2012年由东盟发起,涵盖东盟加上中国、日本、韩国、澳洲及纽西兰所推行的自由贸易协定。

这个协定生效后,将逐步使国与国之间90%以上的商品关税大大降低,从而为马中贸易注入更多的发展动力。

打造“数字丝路”

中国认定,在RCEP的帮助下,有助提升一带一路的合作项目。对此,中马两国将以航运等现代化服务为引领,并以加工贸易和特色产品为支柱,着力培养电子、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三大战略性的新兴产业,以便打造中国—东盟的“数字丝路”,以成为一个示范区。

中国相信,际此马中进入建交50周年,两国在打造新能源汽车、数字经济等新增点上,将有助加强基础设施,绿色发展等多领域的合作,进而构建更为紧密的马中关系。

以此发展下去,再过50年,马中又是另外的新景象。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