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讲不讲华语,这太容易讨论/周若鹏

吉隆坡市政厅拆除以中文为主的广告牌,我心里有一丝不快——只有一丝,习以为常了,何况商家取巧,广告设计和申请时的样板有出入。

捍卫国文本天经地义,但当局明文指示其他语文不能凌驾国文,我们难免会有一丝寄人篱下的失落,简称不爽。

这也许就是何以那么多人不爽讲华语运动。别人贬低中文,我们不爽;“自己人”鼓励讲华语,为什么我们也不爽呢?

这件小事没在媒体上出现,是因为已没什么新闻价值。两年前该运动主席批评前交长陆兆福在电台用粤语,才会惹来大众讨伐,我的立场无需重复(简单说是不尽认同)。

如今一个小组织独自在面子书嚷嚷,为什么值得一群网民争论不休?

叫我感兴趣的不是讲华语运动的言论内容,而是普罗大众的反应。

讲华语运动鼓励讲华语的语气,是与其他方言为敌,如此态度当然叫大家不爽。不平则鸣,我们会参与讨论是因为主题切身,但让众人踊跃发言的更大原因是:这事情很容易讨论。

个人立场没对错

首先,该运动的主张非常简单,小学时老师就教我们多讲华语、少讲方言了。每个人就此事都会有自己的立场,没有鲜明的对错,支持这些立场的所有论据多是个人见解,无须费功夫考证,也一样无所谓对错。再者,这些争议大概不会有任何结论,就算有,也不会为社会带来什么实质影响,这可不像在国会为新法案辩论。也就是说,大家对讲华语运动的反应,都是白费唇舌,徒为他们提高可见度罢了。

如果课题不是讲华语与否,而是更复杂的事,比如选举制度改革吧,还会不会有那么多人热烈讨论呢?不会。这课题和讲不讲华语一样切身,但一般人很难加入讨论,因为需对选举制度有深入认识。没有认识,就难有立场,就算有,缺乏理据也不易捍卫,于是大家选择沉默。

选举制度改革比讲不讲华语有更实质和长远的影响,也就是说参与讨论者得为自己的言论负上更大的责任。讨论这样的课题,实在太吃力了,然而这些才是值得我们费劲的课题。

故事的教训是什么?如果需要普罗大众参与讨论重要且复杂的课题,同时希望获得大多人支持,那么除了在知识分子层面的深度讨论外,必须另外设计一种像讲华语、讲方言如此小学程度的讨论空间,以便普罗大众可入门参与。

先要引得大家在心态上参与其中了,才可能主动更深入了解议题。这不是取巧吗?也许是。

但这么想吧,有些人一辈子也不会去了解你的论述,你要花一代人的时间去讲解温室效应,等地球烧焦掉,还是说汽车排废气会造成空气污染、伤害肺部,请你少开车,就够了?

说回讲华语运动,且不论我有多么不赞同他们对待方言的态度,他们从2011年成立至今还在发声,至少这份坚持还能赢得我的些许敬意。

反应

 

灼见

泼出去的热水/周若鹏

看到那个促销员向唐氏青年泼热水,大概都会和我一样满脑子问号:为什么?!撇开受害者是弱势群体不说,伤害他人身体的行为都是错的。这件别人的事,不知怎的让我心头一惊,惶惶不安,但我不是慨叹促销员残忍。

这是随机伤人吗?像本月沈阳男子当街杀了9人?不是的,促销员和受害人是多年邻居,这中间或有摩擦,外人不知,我们仅凭短短的视频认知此事,镜头以外还有什么恩怨也许不会有人追根究底,因为促销员认罪,遭判刑10年,案件已了。

于是故事也就了了,她只是个月入1500的普通人民,故事没有被分集报道、让人追读的价值。她的人设在泼出热水的一刹那,就让升降机里的摄像头给定性了,无人在乎前因,只在乎她承担恶果。

我当然也不知前因,其实这不是我关注的,并非同情她,却是担心我自己。怎么说呢?和我何干?作为一个心智正常的人,伤人必出于冤仇。我们会问,有什么冤仇值得赌上10年的自由?当然是没有的,但是,她在煮沸水的时候没有犹豫,她在拧开瓶盖的时候没有犹豫,她在泼出热水的时候没有犹豫。

那些组屋邻里之间的龃龉,一个生活拮据的促销员和一个先天受限的青年之间的矛盾,在我们的视野之中明明是茶杯里的风波,格局太小了,小眉小眼,不足一提。但那些小事对她来说却真实得很,因为她全部的天地就在那茶杯里,起落的股市不关她事,喧闹的选举不关她事,远方的战争不关她事……

等水凉了再说

而我们,而我们在自以为更广大的格局里,会不会也只是换了个茶杯?也一样微小呢?最近有人惹恼我了,具体不说,总之我自以为占着理,正义却不得伸张,满腔不满。我当然没要对谁泼热水,但怒气是真的,任由这些不满堆积,就会失去自制做出一些蠢事。那些蠢事,要在事后我才觉得蠢,十分懊悔。不管具体是什么事,情况和促销员没差,同样是在自己的小茶杯里执着入魔而已。

这件别人的事适时给我提个醒,如果心中的水沸腾着,什么都别做,什么都别讲,先等水凉了再说,如此很多祸事都不会发生。先等水凉了,切记热水泼出去就收不回来了。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