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是伤口,也是缺口/许世平

在民主行动党拥有46年党龄,71岁的拉杭州议员玛丽祖丝芬,最近在情绪怨愤下毅然辞职退党,让希盟的执政团队留下缺口,也给行动党留下一道伤痕。

虽然她的退党行动还不算是一种叛党,但是在此非常时期,即扳倒希盟的国盟还继续步步进迫时,以及冠病疫情肆虐的混乱时期,她的退党将增强国盟扑杀的阵势,让敌对党有机可趁。

她在宣布退党时虽然表示会支持希盟,然而她却以泣血般的泪渲泄她的悲愤,她感叹在村长委任的问题上没有话语权,甚至还遭到党同僚以“没教养”的辱骂。

早前她在森州议会对委任上议员动议选择“弃权”投票,还遭到冻结党籍半年;显然她在党务问题上,因违反党的意志,而与某些党领袖发生牴牾,并激起党内的矛盾纷争。

玛丽祖丝芬可算是行动党的资深“老党员”,却因党内协调机制“失灵”,她被迫裸辞全部党职,离弃她坚守数十年的党,这样的结果还是让人感叹的。

未来立场受关注

因为父辈拥有荷兰裔的血统,她是一名混血籍的少数族裔,也是女性问政的实例,因此她的参与会让行动党有更大的“包容”性,也能帮助突显行动党的多元性。

5·08大选及5·05大选,她两度被调派到以印裔占多数的混合选区参加竞选,均在拉杭州议席竞选中接连二战报捷,还以超多数票的绝对优势挫败对手,赢得漂亮的选战。

然而,因为党内的人事纷扰,她被迫与党同僚绝裂,也因她没有叛党及叛离希盟,还是激起民众对她寄予的同情。

当然,她在成为独立议员后,在欠缺政治资源的情况,能否有效履行议员的职务,或在议会面对希盟提出的动议及法案辩论,会采取何种立场,会否坚持或隐藏个人的立场,或以异议的第三势力表态,这才是饶有异趣的发展。

反应

 

言论

年轻人的返乡之路/许世平

彭博社专栏一则评论报道,说的是“就业危机下,中国青年无奈再走下乡路”。

一向来,农家子弟都蜂拥跑到城市谋生,推动中国经济增速发展,然而疫情过后,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经济放缓,失业率飙升,好些年轻人只能选择“返乡”。

经济学家认为年轻人选择远离城市喧嚣,只是推迟青年失业危机,根本没法解决经济问题,特别是年轻人离开技术创新发达的城市,还将抑制经济增长,使城市化进程放缓,还减少经济增长动力。

或许返乡是一种无奈,但却会是另一种可能。

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便讲述回乡创业的故事,随着城市生活压力增大,转换轨道,下乡归农、寻根,思考生活的意义与价值,还是挺美好的。

两年前,中国系列记录片《我的美丽乡村》便展现了现代农乡的新变化、新发展、新成就,反映农村人家新的获得感。

返乡创业反哺故土

在中国政府推行改革开放,极力推动城市化,以消费刺激经济,促进经济增长,然而日夜操劳的城市生活,激烈的竞争,霓虹灯下的冷漠,生活的压力,内在的空虚,让人甚感疲惫和焦虑。

买不起房,养不起老的城市生活,让越来越多人改变态度,不如像电影《火星救援》里的宇航员马克那样,在浩瀚苍凉的火星,制水、种土豆,自救中最终等到救援。

在《我们的美丽乡村》里,让返乡创业的青年,从城市归来反哺故土。他们沿山势水势改建村落房舍,将庞大无序的农居群改造成与村民共建共享的全新生态。

年轻人可以成为领潮者,他们带着技术、信息、视野回归农村,从零开始,摸索一条故土乡情的全新业态,让凋敝的农村重焕生机,成为年轻人创业梦想的热土。

你可以将返乡的思想逻辑,视作对城市化的抗拒,回归自然,踱步冥想,做个环保主义思潮的实践者。

社会学家将这种返乡行动称作“乌托邦的移位”,我们的政府也应给予鼓励,用好的政策,给年轻人提供支援和返乡创业的利好因素,包括技术、融资配套,耕种养殖、技术转移、生态建设、推动乡村旅游及振兴经济。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