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疫灾后退场机制及经济复苏 (下)/陈友信

目前全球的医疗专家都有个共识,即使一年半载发明了2019冠状病毒病的疫苗或治疗药物,人类也必须学习和此类型病毒共存。新常态的浮现,将会促成“低接触”行为的受落。

“低接触”概念的产生,高科技包括数字化将会扮演重要角色,但它也催生或加速其他新兴企业经营模式及社交活动方式,包括饮食外卖、外送服务、电商贸易,各线上活动包括线上学习、线上会议及讲座,甚至增大力度推动数字货币有关行业的产生。

促进内需扶持企业

疫灾时期所常谈的“社交隔离”措施,将会直接促进低接触经济的发展。基于冠病暂时尚未有疫苗或治疗药物的成功研发,加上医学界认为此类冠形病毒的变型可能性不小,人们对近距离社交特别是群聚还会有长期顾虑。这种新形成的社会心理不是一朝一夕能轻易转变,市场必会浮现各种减少人与人近身接触的产品及商机。

在行动管控令期间,人们留在家中禁止不必要的出外行动是正确的做法,然而其副作用当然是市场停滞经济活动速减,许多公司特别是自雇人士及小微企业影响最直接。在后疫情振兴经济的焦点务必是尽全力促进内需及扶持本土企业。

经过疫情封闭时期,放宽行动限制后,民众或会报复性消费,也可能转变为谨慎消费,尽量存钱准备面对未来挑战。国家应鼓励民间回复应有的消费,况且我国市场本就规模小,更应鼓吹“买本地产品”运动,再配上将本地产品促销市场定于包括出口至国外市场,特别是邻近东盟诸国,远亲不如近邻,效果会更显着。

政府也应重新策划“入口取代” 政策,提供优惠条件支援从事“入口取代”商业活动的企业,减少本国外汇的流失。我国必需以“东盟经济共同体”市场为考量定位,才有可能吸引跨国公司投资我国。对于我国本地产品的所谓满足内需的促销目标,也应扩展至整个东盟市场。

吸纳外资有两大前提条件,一则应在合作中确保本地企业的利益,包括其有关供应链及上下游企业都应让本地企业实际参与。二则应集中于科技量高的产业,并应用国内天然优势,有助于建设国内智能社会领域,包括5G、人工智能、互联网等。

其实吸引外资到马不应仅为了财力的进驻,政府应鼓励与 外国财团企业合作建立研究中心及科创商业中心,经营领域包括技术转移、企业招商及开拓市场等。若合作两国能设立协商机制,将使此类计划进展更顺利。

招商引资突破重围

在目前中美博弈方兴未艾,双方将相互设限彼此企业采购及供应背景下,我国应掌握时机特设各行政机制,提供各优惠条件,招商引资。这措施对象包括因美中纠纷计划从中国迁出的美企、日企等,中国的外贸企业及因受限于美国关税等阻力的中资。

在目前复苏经济的关键时期,我国有关部门急需针对不同外资对象设立专案小组处理不同性质的招商引资工作,以便在各国力求吸引外资的竞争中突颖而出。

我国与中国有长期友好的民间来往及经贸关系,并占有地缘位置、文化相同及经济互补性高的三大优势,相信若政府在吸引外资之际,对中资提供特惠条件,将立竿见影。至于有些评论认为本国经济不应过分依赖中国,在此非常时期是短视之见。

特别在目前要吸引外资投入高科技企业,中资必然是重中之重。

我国极需建设智慧型新基建设施,而中国正是发展这领域的全球领头羊。中资在“走出去”的大潮中对于高科技投资情有独钟,对于建设跨境互联互通的技术基础有实战经验,这将有助于实现马中两国从产业工业发展至社会服务大联通。

在2019冠状病毒病肆虐一段时期后,企业及个人都受前所未有的冲击,难免有茫然不安甚至消沉低落的情绪,然而我们应对全球医疗科学界有信心,总会找出应对各类病毒的方案,而生活也绝不会一直艰难下去。

我们务必以积极心态静待转机,又得为未来新常态环境未雨绸缪,做必要布局规划,无论个人或企业。

“乐观的人从危机中看到机会,悲观的人在机会里只关注危机。”

(作者为马中总商会总会长)

反应

 

文教

感谢李典和协助 陈友信:三机构没拒绝协商

(加影5日讯)独大教育机构主席陈友信说,我们本来是坚持华社的内部问题,应该是在内部来力求解决这个问题,而不是争论。因为华教还要做的事情太多,师资的不足,特别是国民型中学的老师、华小的师资(不足)。

“我们三机构在这一次不幸的发展里面,我们还是坚持一个原则,那就是我们是还是希望能够进行敞开这个协商。”

他也坦承,协商过程接近尾声,当然也有一些双方认同,此此时事也因为协商而也有意识,是要保密,要等到真正协商好的,尊重参与的各方,我们才能够宣布它的详情。

“至于最后这个协调或者是调解会不会有完美的答案,我们要看下去是怎么样发展。”

“不过我重复,三机构是继续对这个协商,我们并没有拒绝了。”

陈友信说,如今现在的情况发展,三机构总结了李典和不太适合做这个协调人,但那不表示三机构不要继续协调和协商。

他指出,一开始,三机构当然是谢谢李典和,出来帮忙协商解决问题。

“不过,现在的情况发展,我们三机构总结了李典和不太适合做这个协调人。那不表示三机构不要继续协调和协商。”

问到哪些人适合当协调人,陈友信说,协商也不一定要有协调人,并指若条件成熟,双方认同,也可以直接谈。

谢立意:撤捐没杀伤力

问到李典和撤捐,会否对三机构筹建综合大厦造成“杀伤力“,教总主席谢立意则说,并不会造成杀伤力,而三机构他们今天主要是要澄清。

他表示,三机构并不是要把李典和给杀到片甲不留。

此外,谢立意也解释说,新纪元大学学院当初是由董教总所成立的。

“我们成立新纪元,我们也不是要对付新纪元,我们都很关心新纪元。”

所以,他说,新院在这里办校,向来都相安无事,对方有什么要求,三机构都没有反对,比如它要用课室、场所,都没有问题,也没有听过说,三机构跟新院在教学及各方面有任何纠纷。

陈友信:还要向华社募捐

问到三机构在面对撤捐事件后,是否有足够的资金兴建大厦,陈友信回说,目前还剩下2000多万令吉的资金,可能不足,不过三机构还要向华社募捐。

“华社就自己评估,公道自在人心,评估到底董教总今天这个计划,值不值得华教来支持?”

然而,他也说,董教总对于华社支持华教,是有信心。

针对李典和称另一个认捐500万令吉的商号也要撤资一事,董总秘书长庄俊隆表示,董总至今仍未有商号要求撤回捐款的信函。

陈友信认为,三机构是经过详细评估后才决定兴建华教综合大厦,因此让外界来评估要用多少(空间),对三机构很不公平。

“我们这一些大家都是义务在做。所以,包括于统考过程要花多少时间,多少人参与,还有统考以后的发展怎样,这一些都是董总,教总,包括他们独大,我们有中期长期的计划。”

“所以,所谓的现在,外界来看,董总不应该做这个,不应该做那个,那么除非是不相信董教总现在的领导。”

他还是呼吁华社,应当相信董教总的领导。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