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余

淘井

驻足红尘:李忆莙

清朝是一口深邃而神秘的古井,它深不可测,任你怎么努力淘,依然深不见底。说它古,其实清朝离我们并不远,一切都是有迹可寻的。比如慈禧太后的芳容、宣统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龙颜,都定格在一帧帧的黑白照片上,可谓唾手可得——在今天这个网络时代,互联网引领全球的资源共享。要什么数据,网上一搜,要多少有多少。想看看溥仪长什么样子还不容易。

这位清朝的最后一个皇帝,从襁褓到成年,再由君主变成平民,直到他去世,每一个时期的照片,搜罗齐全,无一漏网,都一一陈列、收编,在博物馆里,在报纸杂志上。除了史料价值,更多的是趣味,以一种故事完成的趣味呈现。若说我见溥仪的照片比林青霞的还要多,也不为过——我是看闲书长大的。

闲书是一把引领钥匙

闲书是一把引领的钥匙,带你进入文字的世界。当然了,文字首先得要有趣味。而清朝,而紫禁城,它的趣味在于幽深、神秘,引出无尽的好奇心——皇帝到底好不好当呢?还有后宫,那是怎样的一个世界?关于这些,文人的书写,几乎是顺手拈来的,以一手浅白而有趣的文字尽见宫廷风雨。 连皇帝的心理和举止都在掌握之中。
这份文情并茂,都离我们那么近,于是乎,慈禧、光绪、溥仪,乃至风雨飘摇,守不住的危在旦夕的晚清都成了创作的泉源。特别是溥仪这个人物,他的命运与经历,堪称史无前例:登基3次,退位3次,同一时间立后纳妃,还离了婚,诸如此类都是创举。君主离婚,中国历朝就只有他。

天天打针吃药

连番失意,溥仪的惨伤,形成扭曲的人格。他乖戾、残暴、喜怒无常,怪癖也多,总觉得自己有病,而且有很多种病。宫中有两间大药房,分中药和西药。天天打针吃药,打的是一种德国生产的双鱼牌荷尔蒙。替他注射的不是宫中御医,而是他的亲侄子。信佛几近沉迷;天天念经,常年茹素。一有疑虑,马上卜卦。不准杀生,太监打死一只蚊子,掌嘴惩罚。却不知自己当了日本帝国的傀儡皇帝,日本宪兵把他的子民杀至血流成河。他生活在皇宫里,什么都不知道。日常生活枯燥,可想而知。唯一能做的是在日本人摊开在他面前的文件上盖个印。他这个皇帝只能在伪满皇宫里当。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溥仪意图逃往日本被苏军抓获,在苏联被监禁5 年。新中国成立,他被送返北京,共产党把他改造了。自此张口就自我批判,终日挂在嘴边的是:“我有罪,我对不起祖国和人民。”他感谢共产党,“像我这么个罪孽深重的人,古今中外,放到哪一个朝代都是要杀头的。可是共产党宽大,不但没杀我还花时间教育我,给我重新做人的机会…… ”

中国经过翻天覆地的变化,皇帝成了战犯,成了成平民。紫禁城改为博物院。然而清朝这口古井,仍然深不见底,淘之不尽。

当然了,文人从中获益最丰,何止写书,光是写影视剧本就忙得不亦乐乎。

反应

 

商余

开到荼蘼/李忆莙

一直以为,“进入中年”才是人生中最有感触的伤感阶段——眼看青春在凋零中,皮不细,肉不嫩的,这种伤感不就是“开到荼蘼花事了”的真实写照吗?

当然,若能把这视为大自然的规律,那敢情是最好。但是,要稳住此种“开到荼蘼花事了”的愁绪终究不是件容易的事。

且看,身处在这么的一个花花世界,到处五光十色繁华似锦,即使可以不留恋青春时期的光鲜岁月,也很难自我放弃。况且市面上到处都是五花八门唾手可得,触手可及的高科技新产品,真是日新月异啊。

装修门面最大乐趣

是以,镜子前的你,照见那日渐败坏的门面,是多么的触目惊心。这纤毫毕露的真相,让你无以遁形。少不免会想一想:好不好来一次装修呢?而那所谓的装修,见诸于行的是“大有大做,小有小做”,全视个人需求。

比如割割眼袋,抽抽脂肪之类的“小做”,花费不多。这不就像你闲来无事逛商场时无意间走进五金部门,顺手买几桶灰水回家刷刷墙壁般地顺理成章——喏,就如我友程女士,装修门面是她最大的乐趣;惯常做法是割割抽抽,十年如一日。何以如此锲而不舍?除了自信以外,最大的成就来自“一切都在掌握之中”

所以说,谁的青春谁不怜惜?

抢得一分是一分,救得一毫是一毫。在这范畴内,没有“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之说。谁能如此潇洒呢?到底啊,真正让人伤了心的是那几十年的人生,青春期是如此的短暂。仓猝间,来不及回首,人就老了,简直是措手不及!

总之,人生在世,各有各的烦恼,各有各的不尽如意,并且是分阶段来惊扰的……

原来呢,连70岁的老太太,亦有她的烦恼和辛酸。看在眼里,竟是如此地刻骨铭心,让你意识到人生的烦恼是渐进式的,是流光惊扰美梦,并无一人可幸免。

事情是这样的:老太太与我一起出席一个宴会,兴许是想一展过去的风采,于是高姿态地穿上一双三寸的高跟鞋,虽然是粗跟的,但不到半个时辰,却见她坐在一处隐蔽的角落,脱下高跟鞋双手来回搓揉着脚跟,脸上现出痛苦坚忍的表情。

为免她尴尬,我装作没看见,不料却被她叫住,叹息道:“人老了真丢人!”她那淡淡的忧伤,使我不禁有种惆怅之感。

“看我这狼狈相,丢人啊。”她幽幽一叹,沮丧溢于言表。

而我心里却顿时敞亮起来,我是突然明白了,老太太的沮丧,不是因为高跟鞋。高跟鞋没有问题,问题在于:人生的不如意,皆因非人力所能掌握。

顽强抵抗长期抗争

比如程女士,她锲而不舍与大自然的规律作长期抗争,与老太太的隐忍是一样的——不就是装修门面这么一回事吗。

世上并无“以为”。由此而产生的哀伤,此起彼落。所以她们顽强抵抗,活在长期抗战之中。惟人生苦短,几十年的光阴诚如一场寥落的短梦;而背景是一面镜子,反映真实的景象和生命的本真。

然而,谁的青春谁不怜惜?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