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

涨幅创20月新高
中国70市楼价疯涨

中国70座大中城市楼价的涨幅创20个月高位。上海等一线城市继续成楼市“狂牛”。图为上海一栋栋居民楼。(路透社)

(北京19日讯)中国楼市正在升温,70座大中城市楼价的涨幅创20个月高位。中国国家统计局1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在2月70座大中城市楼价按年及按月升幅扩大,其中按年升幅创20个月高位。

据悉,按月上升的城市有47座,比1月增加9座;价格下跌的有15座,比1月减少9座;8座城市楼价与1月持平。



按月比,深圳涨幅最大为3.6%,跌幅最大为四川泸州,下跌0.7%。按年比,楼价下降的城市有37座,上涨的城市有32座,比1月增加7座,持平的城市有1座。

蔓延至二三线城市

一线城市中,深圳楼价涨幅最高,按年升57.8%,已连续两月涨超50%;北京、上海及广州的楼价,则分别按年升14.2%、25.1%及11.9%。

楼价疯涨蔓延至二三线城市。南京及合肥等二线城市楼价升幅亦显著,按月涨幅分别达2.7%及2.3%。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刘建伟表示,2月一、二、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按月平均都上涨,涨幅分别比1月扩大0.5%、0.1%和0.1%。



中国楼市价格因“去库存”政策而飚升,总理李克强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提“因城施策”来调控楼市,

中央官员在全国“两会”期间,均表态要为楼市降温,包括一线及过热城市将收紧调控,三四线城市延续去库存政策。

二手房交易税涨50%

上海市发改委月初亦召集地产商、中介和研究机构就当前“房价上涨过快”问题举办座谈。深圳15日推出新的调控措施:二手房交易税将上调50%。分析认为,限购收紧是一线城市的下一步楼市调控方向。

一名瑞穗证券亚洲驻香港分析师表示,投资者不应将一线城市的“销售火爆局面”跟总体形势混为一谈。

“大多数城市的房价只是维持稳定,有些城市甚至在下跌,有利于房地产发展的全国性政策应会维持不变。”

江西鼓吹农民进城买楼

江西日前鼓吹农民进城买楼,宣称“农民进城买楼是升值”。

《南昌日报》报道,江西召开全省房管局长座谈会,全面部署房地产“去库存”工作。

会议提出,目前,江西面临着库存压力加大,风险逐步积累;市场分化明显,发展不平衡;市场需求增加,发展空间大等特点。

会议提出鼓励农民工、农民进城买楼,同时加大棚改货币化安置,不再兴建政府安置房,“全力打好去库存的硬仗”。

应先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会议还要求各地广泛宣传“去库存”政策,形成共识,宣传“农民在城市买楼是升值,在农村建房是贬值”的理念。

江西这一建议引发争议,中国媒体人陈朝华在微博就调侃,当局“又在打农民的主意”。央广网则指出,政府鼓励农民买房“要有多些真诚、少些忽悠”。

“吸引农民进城,应先发展市场经济、吸引产业和人口聚集,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再号召农民进城买房,才是真正让农民得实惠。”

北京廉价房逾千名业主抗议,遭警察镇压。

北京廉价房加价1倍业主抗议遭警镇压

北京东城区资助房屋“经适房”(又称廉价房)订价飘忽,楼房完工发售前的售价,比接受申请时公布的增加一倍,令4000户中签的低收入家庭无法负担,逾千名业主前天到区政府抗议。

警察到场镇压拘捕5名示威者,并导致数人受伤。这些业主最快于年底入伙。

业主邓小姐说,前天有过千名业主到区政府外聚集抗议,不久即有数百名警察到场驱赶,业主们不肯离开,双方随即发生冲突。她说:“武警(把人)按在地上了,然后就五六个人打一个人,并拖到警车上。(业主)就基本上都是皮外伤。”

当年政府公布“经适房”是每平方米4500元人民币,但是政府最近却将售价提高一倍,加价至近9000元(约5580令吉),居民根本负担不起,而部份拆迁户等了8年仍未能入伙,要另租房子居住。

反应

 

国际财经

大摩从乐观转悲观 香港楼价料再跌两年

(香港13日讯)摩根史丹利放弃了对香港楼价今年会迎来反弹的“过于乐观”预期,现在认为还会有两次年度下滑。

该行分析师周三在一份研报中写道,目前预计2023年这个亚洲金融中心的楼价将下跌3%,与上涨8%的此前预测大相径庭。根据其数据,香港楼价在2022年下跌了16%。

此外,摩根史丹利预测2024年的平均售价会下降5%-10%。该行将此归咎于承受力受制、土地供应增加、负租金套利(即成本超过收入),以及在香港股市迈向连续第四年下跌的背景下,投资者信心减弱等因素。

彭博行业研究测算发现,若明年价格继续下跌,香港房产价值低于按揭贷款余额的比例,可能达到2005年以来最高。

中原地产的数据显示,利率上升已令香港楼市承压,二手房价格较2021年的峰值下降了18%。

摩根史丹利对香港房地产业的看法,从“有吸引力”转为“符合预期”,原因是该行业受到美国加息和中国增速放缓的夹击。该行将其对开发商的目标价平均下调了19%。

这家美国的银行,将九龙仓的评级从“超配”下调至“低配”,理由是“其主要业务部门的经营前景充满挑战”。该行看好长实集团、新鸿基地产和信和置业。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