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

中国涌现大批年轻吃货
全球巧克力业争一杯羹

上海一家巧克力店为情人节推出的多种巧克力礼盒。

曾几何时,巧克力在中国被视为外来精美食品和奢侈品,人们只在购买贵重礼品或者打算犒劳自己的时候才会想到巧克力。但是现在,年轻一代巧克力迷正不断涌现,可能对全球巧克力业产生重要影响。

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10日报道,中国似乎出现了一大批年轻的巧克力爱好者。鉴于这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中国市场的新动向很可能对全球巧克力产业造成巨大影响,各国巧克力厂商都要努力分一杯羹。



巧克力潜在利润诱惑巨大。据估计,中国巧克力市场到2020年有望达到400亿元人民币(约256亿令吉)。

这意味着中国巧克力消费量将几乎翻一倍。2015年中国巧克力销售额为200亿元(约128亿令吉)左右。

消费量仅为欧洲十分一

从人均水平来看,中国人均巧克力消费量仍然低于每年1000克,仅为欧洲的十分之一。增长空间依然巨大,年增速可达两位数。

全球最大巧克力生产商瑞士百乐嘉利宝(Barry Callebaut)瞄准中国巨大市场的增长潜力,计划今后5年在中国新建两家工厂。



公司目前通过在苏州的工厂为中国零售品牌、蛋糕房和餐厅供应巧克力,计划提高苏州分厂现有的25万吨生产能力。

多年来,国际巧克力企业一直努力促使中国民众爱上巧克力。全球排名前20的巧克力品牌都已来到中国,极其看重中国市场的潜力。

截至去年底,比利时巧克力厂商歌帝梵(Godiva)已在中国开设约100家门店。他们打算到2020年使门店数量增加两倍。

意大利厂商费列罗(Ferrero)从2014年起在杭州开工建厂,一期项目计划明年投产。

虽然自觉比不上强大的外国竞争者,本土厂商还是加紧推出扩张计划,力争扩大市场份额。比如,上海阿咪食品去年收购比利时巧克力品牌宝利诺(Pralinor),希望借助外力跻身高档巧克力市场。

许多西方巧克力专家开始进军中国市场。

电商合作进口巧克力

上世纪80年代初北京刚刚推行经济改革的时候,一块巧克力会被看成是稀罕物,而非日常食品。

在咖啡文化的推动下,巧克力的食用方式发生越来越多变化,经常和其他食物搭配在一起,比如西饼、面点和冰淇淋。

随着收入增加,中国消费者越来越希望得到由海外厂商生产的高档食品和饮品。无数中国人选择通过跨境网络购物平台,抢购心爱的饼干、巧克力等美食。

为推广“新零售”战略、重组全球商业市场,电商巨头阿里巴巴于8月8日和50家国际顶级品牌结成伙伴关系,希望更好地满足中国消费者对高档产品与服务的需求。阿里的合作对象中就有歌帝梵。

费列罗、德芙(Dove)等外国品牌是中国巧克力市场的主导者,估计占据中国市场40%份额。

前几天,百乐嘉利宝刚刚在上海推出“红宝石”巧克力,即所谓的“世界上第四种巧克力”。在全球推出这种粉红色巧克力之前,百乐嘉利宝展开调研,发现中国市场对新产品的接受度最高。

反应

 

财经新闻

郑立慷:从研发到商业化 拨1200万与中国科技合作

(北京27日讯)大马及中国科技部同意展开 6 项共同研发项目,大马合计拨出1200万令吉研究款项,与中方联合投入相关研发项目,并针对能源储能技术、人体疫苗、航天技术、人工智能、区块链及先进材料技术进行合作。

上述每个项目将获得大马科学、工艺与革新部逾200万令吉拨款以进行研究及开发,并在后期进行商业化。

科学、工艺及革新部长郑立慷昨日与中国科技部长阴和俊为首的代表团,进行长达3小时的第三次马中科技创新联委会议后,发文告这么说。

签4合作协议

郑立慷指此次官访中国取得丰硕成果,除了构建两国科技部的合作框架,其旗下单位也与中方签署了四项合作协议,为日后合作奠定稳定基础。

他说,马中两国也同意在科技人才交流、电子与电气领域、先进材料与锂电池、东盟跨国研究等领域展开合作。

“自2009年以来,中国连续15年成为大马最大贸易伙伴,两国贸易总额达988亿美元(约4700亿令吉),占大马贸易总额的17.1%。在良好的贸易合作基础上,马中于2013年签署了马中科学技术和创新合作协定。”

会上,阴和俊邀请郑立慷出席明年在成都举办的第二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

会议上也决定了第四次马中科技创新联委会的详情,并定于2026年在吉隆坡举行,由大马科学、工艺及革新部轮值主办。

马中科技签署四项合作协议

一)    大马创新科技园(MRANTI)与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签署合作备忘录,建立双园国际技术商业化办公室,互相交换科技园区管理经验。

二)    大马微电子系统有限公司(MIMOS)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CETC)签署备忘录,共同发展绿色科技、数字经济与电子电气研究。

三)    大马微电子系统有限公司(MIMOS)与中国厦门大学、大马厦门大学签署三方备忘录,共同培养电子电气领域专才。

四)    大马纳米公司(Nano Malaysia)旗下Gigafactory Malaysia与北京汽车国际发展有限公司(北汽)、浪潮集团(Inspur Group)签署了解备忘录,共同研发两轮电动车电池技术,融合各方专业技术,研究创新解决方案。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