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

《沉默》
简单对比法 不简单信仰辩证/郑国豪

170918C11_C2934-0_600x315

马田史高西斯筹备多年的电影《沉默·Silence》是他继《基督的最后诱惑·The Last Temtation of Christ》及《小活佛·Kundum》之后 ,又一部以宗教为题材,对信仰进行深刻讨论的影片。



改编自远藤周作同名小说的《沉默》,故事背景发生在17世纪。当时的日本幕府政府颁布禁教令,禁止天主教信仰,强迫教徒们弃教;而日本天主教徒只能转往地下秘密活动。

本片讲述耶稣会神父罗德里奎兹神父和卡罗培神父,在听闻自己的恩师费雷拉在日本宣告弃教后震惊不已,决定前往该国调查真相,并在到达后,亲眼见证种种迫害天主教徒事件的故事。

对比法进行敘事

《沉默》使用了最简单、直接的艺术形式——对比法来进行敘事。

首先体现的是两位神父的个性以及角色的发展。罗德里奎兹神父个性充满理想,甘愿为信众牺牲一切;卡罗培神父则胆小谨慎,个性务实,看起来是一位伟大,一位平凡的角色对比。



但讽刺的是,当面对真正考验的时候,愿意为了信徒奋不顾身殉教的却是卡罗培神父,而原本满怀理想的罗德里奎兹神父,却在种种的磨难中开始对自身信仰产生怀疑,不断地质问上帝为何眼睁睁看着苦难的发生而保持沉默……

第二个对比法,则是对于信仰外在与内在的深刻描绘。

当时候的日本政府为了分辨教徒,会强迫可疑人士脚踏圣像以表心迹(甚至强迫他们对着圣母像或十字架吐痰)。最后,官员们甚至强迫罗德里奎兹神父脚踏圣像,若不从则让他亲眼目睹信徒被“穴吊”致死。

这让罗德里奎兹神父陷入天人交战——若不踏,将连累教徒们继续被迫害;若踏圣像,等于是神父公开宣示弃教。最后在逼于无奈之下,罗德里奎兹神父还是宣告弃教,走上了和恩师费雷拉同样的道路。导演在此部分使用了高速摄影 ,以极为缓慢的速度呈现画面,更加强了脚踏圣像所带来的渲染力。

但罗德里奎兹神父宣告弃教,是否又等同于放弃信仰呢?对上帝的信仰,一定要透过特定的形式来彰显吗?如果基督的核心宗旨是爱人,那透过宣告弃教来换取教徒的性命,是否还是符合信仰的呢? 宗教的外在形式和内在精神的对比和辩证,是这部探讨信仰的作品中,最发人深思的一点。

反应

 

言论

做人要守住底线/许国伟

多年来,华社特别欣赏华裔政治领袖敢怒敢言,也特别期待他们敢怒敢言。

旅游、艺术及文化部长拿督斯里张庆信的怒汉形象鲜明,让人印象深刻,也获得华社掌声。

从国阵时期到如今团结政府,他属于执政党在朝的时间,远远多过在野时。

这意味着,他是在朝时一样敢怒敢言敢呛,而不只是在野时,才敢怒敢言。

这一点,显得稀罕。

毕竟,不少政治领袖凭着敢怒敢言的形象,迅速窜红,上位成为政治明星。

但,政治现实往往是,在野时敢怒敢言,在朝时一片和谐;没上位时敢怒敢言,坐了位子一味静静。大家似乎习以为常,而且现今讲究大局为重,让不少人也对政治领袖,降低了期待和要求。

例如,对于团结政府和领导层的行事和言论,人民公正党巴西古当国会议员哈山卡林依然敢怒敢言,秉直谏言。

在各种称赞和维护声中,哈山卡林的批评,显得刺耳,也让他招来不少骂声。

还有多少人,能做到像中国学者易中天曾说过,做人要守住底线?

这底线是什么?就是不说假话;如果这也做不到,就再退一步,守住最后一条底线——不说话。

不说话是不愿说假话

易中天说,他奉行的是,不说假话或者沉默。

“我肯定有很多话,这辈子都不会说出来,就烂在肚子里了。但只要开口,就不说假话。实在不行,就沉默。不要小看这个沉默!”

不说话,不是静静,而是不愿说假话,不愿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的沉默。

这沉默,不是低眉顺眼。

虽然,我们多数人都期待和欣赏政治领袖敢怒敢言,但如果政治现实逼到他们无法直话直说,至少要求他们还是敢怒。

如果连敢怒都不敢,那就没什么好期待的了。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