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众生平等
为罗兴亚人祈福

日前,缅甸罗兴亚难民问题再度引起世人关注,佛教界在社交媒体也引起一番议论——有人认为国内佛教界应发声做更多的支援,也有意见认为过度表态会带来反效果。

罗兴亚难民是宗教冲突,还是政治问题?在诸多不同意见中,“唯智林”(Vajralink)联合“藏传金刚乘总会”举办一场“为罗兴亚祈福与交流会”,尝试提供一个讨论的平台。



嘉玛扎西确顿法师(Venerable Karma Tashi Choedron):唯有慈爱才能止息暴力

嘉玛扎西确顿法师

我们似乎忘了我们先是“人类”的角色,后来才是其他被社会制约的身分。当我们是初生的“婴儿”,



我们还未被套上是什么宗教信徒、种族、母语时,我们是如此“公开”面对一切的资讯。我也希望出席者能保有如“初生婴孩”般的开放心胸,来出席这次的分享会。当我们长大后,心就会慢慢“封闭”,会分别一切,无法或不愿意从别人的身上学习。我不是来教导你们,我仅是一位分享者,过后,我想听听大众的意见。

其实我来此讨论会担任主讲人,也收到一些佛友的批评,他们质疑为何我们要聚集在此为罗兴亚人发声?他们批评我,不了解事情的真相。

以牙还牙 仇恨不断

伟大的印度圣雄甘地说曾:“以牙还牙,世界只会更盲目”(An eye for an eye makes the whole world blind)。我想先从佛陀的教法来处理,从《法句经》的教导来看待“仇恨”或“以牙还牙”的问题。《法句经》言:“彼骂我打我,败我劫夺我,若人舍此念,怨恨自平息。”若有人骂我、虐待我、中伤我,我不会用同样方式去回应,因唯有慈悲与爱才能止息嗔恨。现代人的观念是若有人侵犯我,必复仇回报,如此“仇恨的轮子”将永不停止,然后仇恨会像毒药般,一代传一代,对另一个族群充满偏见与仇视。

佛陀表示:唯有慈爱才能止息一切暴力。我们不希望痛苦的事发生在身上,别人也是一样的。若对方对我不好,我就要还击对方,那仇恨就没完没了。我们都是众生,每个人都有追求生存的欲望,贪生怕死,因此我们无权去剥夺他人的生命。

有些人认为“以爱止暴”是太清高的理论,在现实里无法实践,原因是他们不去练习与尝试,若愿去练习,会有可能的一天。我们平时若珍惜一只小蚂蚁的生命,哪怎会去杀害一个人,人是尊贵的,因人有机会能听闻佛法。当两个人起冲突时,若无人调解,冲突会越滚越大,嗔恨来自无明,但每个人都有佛性,只是被无明所盖,等待被开启。

最大恐惧 起嗔恨心

佛陀甚至提及,即使有人要断其臂噬其肉,也不应生气回应,当然我们或许做不到“如此无我”的境界,但那是佛教的基本精神。西藏人曾面对中国政府的打压,无数的难民出走至印度,当中无数僧尼遭受迫害,被捉入狱与残忍对待。当中有一位僧人离开西藏到印度受访,记者问他一生最恐惧的是什么?他回答在监狱被折磨时,最恐惧的不是被虐待被杀害,而是怕对迫害者生起嗔恨心,失去慈悲心!这是多动人的情怀!我们开发慈悲心不是为取悦佛陀,而是内心的升华与提升,去努力实践佛陀的教法。

我记得当年去受戒时,师父曾提醒我:从今以后要遵守诺言,不要有意图去伤害任何一个有情众生。僧众受戒有四大重戒不可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如说有神通,即使有也不可说),若犯了其中一条戒就是犯戒。因此若有僧众指使他人仇视或伤害另一族群,那是不被允许的,佛教不允许如此的暴力。

我们或会在静坐时思维:我要利益一切众生,令一切众生离苦得乐,这种想法固然很好,但我们也要配合行动,要去参与与投入实践,这就是所谓的“入世佛教”——我们要将慈悲与行动结合一起。越南的一行禅师是我尊敬的一位老师,他表示很多的外在问题,其实是我们内心的投射,人总将一切的问题归咎于他人或外在的人与事上。其实很多的问题来自自身思想上的封闭、限制与偏见。

众生一体 相互依存

有些“和平主义者”会用极端的手法追求“和平”,这是很吊诡的!我们总爱将自己与他人分离分割,我是佛教徒,因此对方是别的教徒。其实在佛教角度上,所有众生是一体的,我们互相关联,相互依存。

我是锡克人,我的祖父母当年在印度是难民,感谢当时英殖民政府收容他们,让他们拥有生存的空间,因此他们的后代才能为这片土地服务与贡献。我希望政府也能以开放心态对待在我国的难民,或许他们也会成为国家的资源,其下一代也会为我国作出贡献。

我们要牢记每个人都有追求快乐的权利,包括罗兴亚人,我们应帮助每一个人去追求他们拥有快乐的权利。我们应以普世价值,人道的精神去看待罗兴亚难民的问题。

南传佛教首席长老沙拉南卡拉法师(Venerable B. Sri Saranankara)讨论交流是好的开始

沙拉南卡拉法师是来自冼都锡兰佛寺的住持,他也是南传佛教首席长老。他在交流会上分享佛教有众生平等的概念,而一切问题来自人性的贪嗔疑,我们需学习转化负面的情绪,而科学证明正面的思维才带来身心的安宁。

他对当前宗教本身制造的仇视问题感到遗憾与难过。“我们需要供献更多的慈悲与爱,大家联系在一起,共同解决问题的纠纷。佛教的基本信条是慈与爱,即为一切众生解决痛苦,跳出一切苦的轮回。”

联合一起办交流讨论

沙拉南卡拉法师表示有更多的交流与讨论是好的开始,社会上的一些议题需通过不断的交流。他认为若有需要,他愿意在其寺庙提供交流的空间。“佛教在卫塞期间会布施贫老,不分种族,这彰现了佛教的大爱。我也希望罗兴亚的问题,不仅在佛教界,我们可联合其他宗教组织一起办更多的交流讨论会。”

意见分享王振威(交流会主持人):

应护法不是护教

主持人王振威分享在主办这场交流会时,也收到一些佛友的质疑,他们甚至认为当前的局面是罗兴亚人应得的惩罚,这种报应的论调让他觉得奇怪与遗憾。

“佛教信徒应对昂山素枝或‘佛教极端分子’阿欣威拉杜提出看法,不能因他们是崇拜偶像或出家人而保持沉默,我们应从佛法的角度来看问题,不能只从佛教——因应护法不是护教。”

孙开汶(马来西亚入世佛教徒网络理事):

佛教界不应回避问题

孙开汶居士表示这回的交流是好的平台,让彼此能亲身接触,罗兴亚人不只是网络上的“想象个体”,应从人道主义来看罗兴亚问题。他认为佛教界态度像回避,不愿正视问题。“我曾出席某交流会,对方说:当那位出家人在讲极端言论时,那时他不是出家人,我不认同这种开脱的说辞,这是否可以说,但我们打人的时刻就不是佛教徒?”他认为佛教除发文告外,应该更积极的参与。

唐南发(本地时事评论员):应站出来为罗兴亚发声

曾参与联合国难民甄别与安置工作长达12年的唐南发表示,国内不同宗教与不同组织应站出来为罗兴亚人发声。“这不是宗教冲突,是人道危机,应让更多马来西亚国民了解问题的背后原因。”

覃亚湾(佛教工作者):

佛教组织应有共识

覃亚湾居士分享,佛教个别信众或有不同的意见,但具代表性的主要佛教组织应有共识,资源整合,一起为罗兴亚声援,展现佛教的慈悲精神。“可以举行大型的记者会,以获媒体的报导,让更多佛教信众获得正确的资讯,了解罗兴亚人的困境。”

默罕默莎蝶(罗兴亚社运分子):

政治问题非宗教

默罕默莎蝶是罗兴亚社运分子,他分析了罗兴亚复杂的历史背景,外人对罗兴亚的“僵化印象”。他表示以前在其家乡,回教徒与佛教徒都和谐相处。“小时候有佛教僧人到来,都轮流住在村民的家,我大学的指导老师也是佛教徒,我也有很多佛教朋友。”他认为近年的冲突是缅甸军政府所造成的,因当地有丰富的资源,可从动乱中获利。他希望不同族群与宗教应交流与合作,以传播更多正确的消息。

3位罗兴亚人出席讨论会。

反应

 

登彼岸

令人头痛的小妄语人

文:明吉法师

说话是每个正常人都可以做到的事情,然而,要把话听好及说好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有些人善于言辞,说的话让人如沐春风,自然获得许多人的友谊,有些人则词不达意,又或者言语粗暴,让人耳朵受罪,只好敬而远之。

然而,还有一种人的话语,我们是要非常小心的应对及处理,因为这种人的说话方式如鱼目混珠,三分真七分假,让人烧脑费神去解读。或者我们可以把这种喜欢以假乱真说话的人称为小妄语者,他们的其中一个特色就是喜欢拿着鸡毛当令箭,狐假虎威地抬高自己的地位发号施令,令人感到头痛。

把话套在别人口中

如果你接触到这种小妄语人,你会发现他们都会有自己的一些口头禅,例如他们要你做事或告诉你事情的时候,前面都会有一句像佛经里“如是我闻”的开头,他们喜欢说:“师父说”、“老板说”、“老师说”。

如果你深入去了解,可能会发现他传话内容的一部分确实是师父或老板说的,而其他部分却是他自己的想法。这样说话的结果就是会让人误会师父或老板的意思,造成对他们的误解我不知道这种人是有意而为,还是他们无心的说话习惯,要求他们改变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而且,他们也不认为自己说错话。

因此,我们只好采取小事随便听之,大事就要直接和当事人联络确认,而我们发现和当事人沟通的时候,对方往往会否认小妄语人传达他们的讯息,或者传错了讯息。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