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

唯有业缠身/庄若

1990年茱丽亚罗拔丝凭《风月俏佳人·Pretty Woman》红透半边天,同年她一部电影《别闯阴阳界·Flatliners》上映(合演的有基夫苏特兰、奇云贝根、威廉宝云和奥利华普莱特)时来运转,当年最没有名气的奥利华普莱特偶尔在“大片”中客串,其他人如今也只是中线明星。威廉宝云好久不见了。



茱丽亚罗拔丝的“落跑新郎”基夫苏特兰则在电视片集当红,愈老愈有魅力。)不如《风》片那么卖座,但也很有特色,许多看过的朋友,都觉得恐怖。这部电影最恐怖的,不是鬼怪的设计或血腥的场面,而是说明白了;每人心中都有不可告人的阴暗面(心魔),不时暗自收藏,不可逾越雷池半步,可是一旦有了“濒死经验”(主要“戏轨”,就是一班医学生,为了探求死后经验,互相帮助弄死自己,几分钟让同学救活过来)。

这些“心魔”全都反扑而来,每个人都必须面对,“心魔”不只是心理状况,可以化为实体伤人(例如戏中一角色就给刀子戳穿手掌)。佛教有句话“万般带不走,唯有业缠身”,戏中的阴魔,便是“业”的形象化。

如今同名的 《灵异空间·Flatliners》推出,算是旧片重拍。基夫苏特兰虽然参与演出,成为众医学生的白发老教授;不过他的名字与原版不同,应该不是同个角色——虽然老观众一边看一边期望他这位有经验的“长者”给予戏中年轻人协助。

对个人心魔分析条理分明

这部电影在“烂蕃茄”之中得分甚低。显示了如今一般观众不太能接受正正经经说故事了。新版本对于个人“心魔”的分析条理分明——我甚至认为太过一本正经。要解决“心魔”的折磨,必须自己去面对过错、去道歉、去亡羊补牢——然后事情就解决了,不像一般的妖魔鬼怪,必须高潮起伏,大打一轮才得以“收工”。



导演尼尔斯阿登欧普勒夫以《龙文身的女孩·The Girl with the Dragon Tattoo》欧洲版成名,没想到这一回“道德观这么保守”。

另一个不符如今商业片标准的,是戏中一名角色,戏不到一半就挂掉了;而且不是每个医学生都参与这个“死亡游戏”。

戏中角色的塑造没有什么惊喜,“阴暗面”普通,但也算有纹有路——相对于许多“一语带过”的恐怖片,实在合乎逻辑,好得太多了。虽然不如1990年版本那样星光仔星光熠熠,除了艾伦佩姬没几位大牌,但是占士诺顿、迭戈鲁纳、妮娜杜波夫都算是有吸引力的年轻演员,甚为“养眼”,值得期待。

反应

 

副刊

【商余】回到美嘉园

颈后骨痛,本来到SS2某家大药材店,想看个中医的,没想到原来“很好生意”,看病要预约,“插队”要等一个小时以上。我只好改到美嘉园“中国华山”。那是我的老地方。

进到店内,见到老板娘数十年如一日地站在柜台内。李医师里面在看诊,要稍为等等。我跟老板娘闲聊几句。



她这才认得出我:“你是以前住在巴士站前面的?”我说是呵!

我问她:“以前我住的那家旁边,有个做鞋的,还有没有在?”

老板娘不知道。我说:“以前,那边都是拜日莲正宗的,每次傍晚的时候经过,就听到一阵的念经声。”

我说很多人都不在了:“Big Book Shop”的姐弟已提早退休(退休前有到Jaya One“椰子屋”帮衬。)

“是呀,”她说:“我们在这里已有四十多年了。”



点点滴滴忆旧街坊

“我比较迟来,我到这里住的时候,是1983年,有40年了。”我说。

老板娘拿起柜台上的计算机,算了一算,说:“36年。”

“那时,前面还是空地。”又指另一个方向:“那边还是橡胶园。”

我问,她隔壁的“Bayu Timor”的老板娘有在吗?

她回答:“少来了。人上了年纪。”

“是哦。”我想一想,问:“有六七十岁了?”

“有了。”她回答。

“我第一次帮衬他们的时候,只吃一个鸡肉馅饼,很便宜,才两令吉。那时他们的东西都不好吃。然后我看见老板娘坐着翻一本厚厚的食谱。后来她们请了一个印尼安娣。东西才慢慢好吃起来。”

“印尼安娣还在。”老板娘说:“不过还是须要老板看着。”

“这一带认识,还在的老隣居,就只是‘Joy’蛋糕店的玛嘉列。”我说。老板娘好像不认识她。我只好说“Joy”旁边的“肥佬蟹”。老板娘说;“他们好生意到,你不知道,排长龙可以排到我们这一边来。”

我突然想起“克里斯多弗”。寄居我隔壁做鞋的家庭的一个男孩。福州人。瘦瘦高高白白,以前他就在“肥佬蟹”打工。人不多话,友善,我记得有一回我问他福州话“王八旦”怎么说?我学了拿来骂他那顽皮的福州侄儿。

聊着天,未几李医师走出来,我可以进去了。我进了小房间,里面的摆设,好像跟廿多年前一样,没有变化。但是李医师大概不记得我了。只是要我把手伸出去,给他把脉。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