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快乐应来自内在

咏给明就仁波切

咏给明就仁波切被中文媒体誉为“世界上最快乐的人”,对此称誉有何看法?如何定义快乐!

他笑言那是在西方参与一个科学实验,利用现代科技检查脑电波与平静的关系,那是一种“称号”,他并不会在乎或感觉特别。



快乐的本质是喜悦与满足

至于快乐的定义,世间有许多不同的面向,咏给明就仁波切的定义是:“快乐的本质是喜悦与满足,应来自内在,不是靠外在的因缘,靠外境他人来填满,一杯咖啡很好喝很开心,是外在,会过去,即使中奖或一夜成名很开心,但会波动,一旦过去,或会更失落!”

他强调要改变的是内在,不是外在!

猴子心爱看负面

佛经常说人有佛性,但一般人无法觉知,在修学路一直跌跌撞撞,如何克服?



“要一直不断练习。佛性与觉知一样,24小时陪伴左右,其特质是慈悲与智慧,要在日常生活去实践,改习气很不容易,但要坚持要坚决,有时我们觉得修学无进度,但回头看,其实是有所提升的,为何看不见?因为我们的‘猴子心’总看负面的层面!”

佛性觉知陪伴左右

咏给明就仁波切4年前毅然决定闭关4年,四处流浪,最大收获是什么?

他表示有两点很丰盛的收获:

1.对死亡的学习

他曾拉肚子,严重到脱水几乎死亡,但却是他生命中最好的一次体验,他不再畏惧死亡。

流浪远游所面对的许多挑战,都成为支持他禅修的逆增上缘。

2.对生命的学习

成为仁波切的他一直养尊处优,受学生信众照顾得无微不至。4年闭关,在街头荒野流浪,享有的身分失去,在山上要自己学生火,结果花了两天时间,煮饭煮水要两小时,那是很好的生命体验。

咏给明就仁波切禅修营现场。

读者分享

访问快结束时,特邀咏给明就仁波切与〈登彼岸〉读者分享修学劝勉:

要相信自己有潜质、能力、条件去修学佛法。自己是独特个性,有很多事情你是能克服的!

尽力去面对问题,不要放弃,但学习随缘放下。

咏给明就仁波切精彩心语摘录:

◆无人是完美,重点是从问题中学习,将问题当老师看待。

◆没有问题,不会成功,但一直重复老问题,也不会成功。

◆有时无法改变现况,那改变心态与想法,可利用问题来开发智慧与慈悲。

◆所有问题皆来自心念,凡夫的猴子心喜欢制造问题——我们有9个好特质,但总会放大一个负面的面向。

◆自我放逐可舍弃对“自我”的执著,告别我是“仁波切”、“老师”、“上师”、“出家人”等称号与形象。

反应

 

登彼岸

小心慎言莫害人害己

图/文:明吉法师

古代人相信鬼神之说,所以认为抬头三尺有神明,因此在做人处事上至少存有一点惭愧心,不敢公然为非作歹。然而,现代社会因为科学的发达,民智的启蒙普及,许多人对鬼神之说嗤之以鼻,他们失去了宗教的信仰,同时也丢弃了道德伦理对内心的约束。在物质上的现代社会,我们可以美其名是进步了,然而在精神上来看却是退步了。

所以,有心人士不免感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

由于对神明的敬畏,相信冥冥中有因缘果报,因此,古人对发誓是非常的重视,认为誓言是会真实发生的,不像现代的某些政客睁着眼睛说瞎话,发誓当作吃生菜,一点羞耻及惭愧心都没有,为了利益什么话都敢乱说,什么誓言都敢乱发。佛教知道说话的重要,因此有正语的要求,希望弟子不要乱用语言造作恶业,让自己及别人受苦。

在佛世时,有一天阿难尊者从外面回到精舍禀告佛陀说,海滩边有一头巨大的鱼搁岸,令人惊奇的不是它的体形庞大,而是它身上长了一百种不同动物的头。

佛陀闻状就和阿难一起去海滩,了解大鱼的情况。佛陀看到大鱼后怜悯地对阿难说:“此鱼的前生是一寺之主,因为贪图施主布施给僧众的财产,而不把财物交给僧人,并且在众僧的追问下,老怒成羞,口出恶言,以种种畜生的名词骂辱他人,结果今生获得如此果报”

由此可见,我们的语言含有非常巨大的威力,如果错误运用在恶口上,恐怕除了伤害别人之外,也会祸害到自己。因此,我们要小心慎言,学习古人说的:“万言万当,不如一默”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