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厚积薄发

对于“伤痕文学”,我一向兴趣缺缺。

所谓伤痕文学,指的是以文革为题材的小说,书写那个时代的故事。换句话说,伤痕文学为读者重现那个过去的时代,一场十年浩劫不堪回首的噩梦。文革十年,世道很乱,人心惶惶,几乎人人都是精神内伤的。而书写伤痕的那枝笔,感情过于浓烈,志在“揭露”,往往只是让读者知道文革是一件大事,却未必能知道为什么。



伤痕文学

伤痕文学只有政治角度,而没有文学自身的力度。太多的坏人坏事得揭露,忙不过来,又因大前题是谴责,不必分析,只需概念化的归罪。行文沉闷,肤浅而幼稚,令人不忍卒读。因此学界斩钉截铁:文革十年,没有文学艺术。

尔后出现的伤痕文学,继往开来。继承了“往”,所开辟的“来”,却无比沉闷。既无文化心理,更无社会学的视野,难免要让人满怀惆怅……。 令人更难忍受的是作者的心态;那自诩“讲真话”,自诩走过无尽的黑暗,本着知识分子良知,实现做个“瞪眼说真话”的作家。这是多么的不容易啊,读者能不肃然起敬吗——这完全是一种炫耀的等人夸奖的姿态。

可我非旦不肃然、不起敬,更不动容,反觉得很可笑。这种感觉就像看清朝宫廷电视剧,也不管是香港的《金枝欲孽》抑或中国大陆的《后宫甄嬛传》 ,不就是坏人做坏事么,观众是请来视查灾场看热闹的。

所以说,文革题材的文学艺术根本没有出现过。



而在现实中,倒是见过一些与文革有过牵扯的人。都是七、八十岁的人了,他们之中不乏身边有老伴和儿孙的。要不是他们自己说说,你怎么也想象不到他们曾离过婚,经历过不如意的婚姻。何谓不如意?并非常态的“性格不合”,或出轨什么的。只因在他们的人生中遭遇了一场浩劫。丈夫被打成各种各样莫名其妙的“派”,扣了什么帽子的。妻子被逼跟他离婚,带着孩子与他“划清界线”,否则日子就无法过下去了。

苦命鸳鸯

“这种婚姻的不如意,痛苦是一辈子的。”在上海,一位老教授如此对我说。他文革时期跟妻子离婚,再婚亦已二十多年了。现任妻子也是在文革时被迫与丈夫离婚。如今两人相依相伴。儿孙也有了。但内心深处各有各伤痛。老教授不知前妻的下落,亲生子女也没消息。妻子倒是比他幸运,离婚时孩子由她带在身边。生活虽然艰难,却也免了骨肉分离之痛苦。前夫不知去向,或许已不在人世——那种批斗的日子,忍得住肉体的楚痛,也熬不过精神上的折磨。思之自有一番滋味,心情也不难想象。

谈及那个被称之为“精神内伤”的时代,我心不免戚戚。老教授反而安慰我:“我与老伴是同命人,可我们如今不也得享天伦吗。要说苦,就算是一对苦命鸳鸯吧。”

现实中的得失甘苦,强调“博”与“厚”。伤痕文学再如何洋洋大观,充其量是荒谬年代中的荒唐笔触;揭露并非择其精要,而是急于表现。老教授的廖廖数语是厚积而薄发。让我深深体会到人生最堪欣悦的,莫过于懂得博观约取,厚积薄发。这才是令人肃然起敬。

反应

 

商余

开到荼蘼/李忆莙

一直以为,“进入中年”才是人生中最有感触的伤感阶段——眼看青春在凋零中,皮不细,肉不嫩的,这种伤感不就是“开到荼蘼花事了”的真实写照吗?

当然,若能把这视为大自然的规律,那敢情是最好。但是,要稳住此种“开到荼蘼花事了”的愁绪终究不是件容易的事。

且看,身处在这么的一个花花世界,到处五光十色繁华似锦,即使可以不留恋青春时期的光鲜岁月,也很难自我放弃。况且市面上到处都是五花八门唾手可得,触手可及的高科技新产品,真是日新月异啊。

装修门面最大乐趣

是以,镜子前的你,照见那日渐败坏的门面,是多么的触目惊心。这纤毫毕露的真相,让你无以遁形。少不免会想一想:好不好来一次装修呢?而那所谓的装修,见诸于行的是“大有大做,小有小做”,全视个人需求。

比如割割眼袋,抽抽脂肪之类的“小做”,花费不多。这不就像你闲来无事逛商场时无意间走进五金部门,顺手买几桶灰水回家刷刷墙壁般地顺理成章——喏,就如我友程女士,装修门面是她最大的乐趣;惯常做法是割割抽抽,十年如一日。何以如此锲而不舍?除了自信以外,最大的成就来自“一切都在掌握之中”

所以说,谁的青春谁不怜惜?

抢得一分是一分,救得一毫是一毫。在这范畴内,没有“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之说。谁能如此潇洒呢?到底啊,真正让人伤了心的是那几十年的人生,青春期是如此的短暂。仓猝间,来不及回首,人就老了,简直是措手不及!

总之,人生在世,各有各的烦恼,各有各的不尽如意,并且是分阶段来惊扰的……

原来呢,连70岁的老太太,亦有她的烦恼和辛酸。看在眼里,竟是如此地刻骨铭心,让你意识到人生的烦恼是渐进式的,是流光惊扰美梦,并无一人可幸免。

事情是这样的:老太太与我一起出席一个宴会,兴许是想一展过去的风采,于是高姿态地穿上一双三寸的高跟鞋,虽然是粗跟的,但不到半个时辰,却见她坐在一处隐蔽的角落,脱下高跟鞋双手来回搓揉着脚跟,脸上现出痛苦坚忍的表情。

为免她尴尬,我装作没看见,不料却被她叫住,叹息道:“人老了真丢人!”她那淡淡的忧伤,使我不禁有种惆怅之感。

“看我这狼狈相,丢人啊。”她幽幽一叹,沮丧溢于言表。

而我心里却顿时敞亮起来,我是突然明白了,老太太的沮丧,不是因为高跟鞋。高跟鞋没有问题,问题在于:人生的不如意,皆因非人力所能掌握。

顽强抵抗长期抗争

比如程女士,她锲而不舍与大自然的规律作长期抗争,与老太太的隐忍是一样的——不就是装修门面这么一回事吗。

世上并无“以为”。由此而产生的哀伤,此起彼落。所以她们顽强抵抗,活在长期抗战之中。惟人生苦短,几十年的光阴诚如一场寥落的短梦;而背景是一面镜子,反映真实的景象和生命的本真。

然而,谁的青春谁不怜惜?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