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潘受的诗与用典

新加坡国宝诗人潘受诗思敏捷,博览强记,往往把前人典事融入诗中,几乎无诗不典。潘受的诗作,有些每句都入典,有时甚至一句之中连用两个、三个典故。且从下诗看潘诗用典的艺术:

翩然披发竟投荒,遥自传芭哭国殇。已办屈伸安进退,苦从和战卜兴亡。



丧心莫过汪廷俊,舆论宁宽石敬瑭。桂子三秋荷十里,挥戈待与抱斜阳。

这首诗写于1941年,正是日本侵华时节。日本首相近卫拉拢汪精卫,组织一个代替国民政府的伪政权。1938年汪精卫在越南的河内宣布亲日,公开投敌了。上诗所写的就是此事。

让我们先来注疏上诗的典故:

1. 披发:打散头发,喻不顾身分仪容。典出《论语》“吾其披发左衽矣。”

2. 投荒:贬谪、流放于荒远之地。典出独孤及〈为明州独孤使君祭员郎中文〉“公负谴投荒。”



3. 传芭:古代西南方祭祀时的舞名。舞者执香草,互相传递。典出屈原〈九歌〉“传芭兮代舞。”

4. 汪廷俊:宋人,高宗时为右仆射,专权自恣,丧心病狂。

5. 石敬瑭:五代后晋后唐明宗婿,引契丹兵灭后唐,受契丹册封为晋帝,称契丹主为“父皇帝”,自称“儿皇帝”。

6. 桂子三秋荷十里:宋柳永〈望海潮〉词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之句。金主亮闻词,遂起投鞭渡江之志。这句喻日本有侵略中华之志。  

7. 挥戈:指鲁阳挥戈。多用为力挽危局及形容气概豪壮。典出〈淮南子〉。    

看了上面这些典故,再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潘受这首诗所要表达的内容:

汪精卫轻易地﹙翩然﹚自我流放般投奔荒远的敌人,这有损国家的消息在西南方互相传递。大家都决定奋起面对敌人,可是有些像他这样的人却主张跟敌人议和,需知是战是和实系国家兴亡于一线。他这丧心病狂的人实有甚于汪廷俊,舆论都指出他的罪孽甚至大过五代后晋一心要当“儿皇帝”的石敬瑭!日本在觊觎我们的大好江山,有豪情壮志的中华儿女一定力挽危局、抗战到底!

如果潘受不用这诸多典故,短短的56个单字又怎么描述得了如许丰富与复杂的内容呢?那就只有用典了。以典入诗如果用得恰当,工巧贴切,就能以高度凝炼的文字艺术水平,概括内容,表出特征,就会加强了掀动人心的艺术力量了。

反应

 

副刊

重拾旧欢

1987年摄于笔者家中,左起叶广峰、徐持庆夫妇与女儿。

楹联是一种对偶文学,是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人们总爱用书法挥毫写联语,使楹联成为中华民族独创的绚烂多彩艺术。

近体诗有绝诗与律诗两种体裁。其中律诗的格律,第三和第四句及第五和第六句都是对联句。我爱写律诗,因此也爱写对联,常常就有朋友恳我用他们的名字冠顶撰联。撰对联容易,但将名字冠顶(把特定的名字嵌作对联上下句最顶端的一个字)就比较不那么容易了,而冠顶加押脚的对联就更加难撰了。



记得2014年我夫妇旅港,相约康妙玲及彭一冠二姝见面,于铜锣湾宴叙。席间我曾以妙玲跟一冠的名字冠顶撰联相赠。我为她俩撰的冠顶两联如下:

(一)妙曼凌仙子,玲珑赛璧璋。

(二) 一心行众善,冠首领群芳。

提及冠顶联,我曾在1980年代以自己夫妇的名字冠顶及押脚撰过一联。我名持庆,便以“持、庆”二字冠顶。内子若梅,小字玉梅,便以“玉、梅”二字押脚。联成后,敝帚自珍,自己觉得还挺满意,于是便请书法名家在冷金红笺上挥写,于新年悬在客厅璧上。

岂料经过搬家后,上述自己亲撰的对联却不知搁在何方,遍寻不获。而最遭糕的是,数年后当我发觉对联遗失了,却竟然连原来的联文都忘记了。后虽曾重撰数联,总不惬意。此事使我一直惆怅了二、三十年。



今天儿子的同学叶广锋将一帧1987年在我旧居客厅拍摄的老照传给他,儿子转传给我。我蓦然发觉照片中在客厅壁上挂着的对联,赫然竟是当年我亲撰,后又忘记联文,而又遍寻不获的对联。这一发现,一时间使我感到无限兴奋与开心。“重拾旧欢”,也顿时解开了我惆怅了二、三十年的心结。该联联文如下:

持其高节坚如玉,

庆得新诗雅若梅。

但现在看来,我发觉此联的上、下联第二个字对得不很工整,因“其”字是“第三人物代词”,而“得”字却是“动词”。现在我把上联第二字“其”字改为“行”字,则上、下联两字均属动词。修改后成了下联:

持行高节坚如玉,

庆得新诗雅若梅。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