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印度庙
美的,不仅颜色!
生活在多元种族的大马,屠妖节(又称万灯节)是我国印裔友族重要的节日之一!相传屠妖节是天神战胜妖魔后,人民于是用点灯庆祝胜利。当天,信徒会到寺庙祈福,而大小寺庙也都会点亮灯火,以示光明来到。
我们虽知道屠妖节典故,却对印度寺庙结构渊源一无所知,有关寺庙设计,也许有着我们不知的祝福含义?
今日,就谈“印度庙”!


对于印度庙,我们即陌生又熟悉!看到一众国外游客进入印度庙,为何你、我仍站在一众“男神”、“女神”并列的庙前裹足不前?再来,明明觉得建筑结构很美,却说不出美丽结构背后的意义?
今次邀请《神圣的结构·新马印度庙艺术分析》(Sacred Structures·Artistic Renditions of Hindu Temples in Malaysia and Singapore)作者朗普(Krishna Gopal Rampal)博士大谈“印度庙”,让你站立于神殿前,从此不再举棋不定,敢敢迈出第一步,去欣赏庙宇的美丽!
南北建筑大不同
南方、北方印度人前来大马落地生根之初,历经了不同民族的政权更替、宗教影响等,乃至建筑材料与技术的提升,故产生了风格不同却融和的印度庙宇。其中,最大不同是北印度“亚利安式”印度庙及南印度的“达罗毗荼式”庙宇。
与朗普博士洽谈之际,他即说:“放心,我一定会给你惊喜,让你看到有别以往的印度寺庙!”
赴约之日,甫踏入位于吉隆坡冼都(Sentul)的Lakshimi Narayan北印度庙,立刻狐疑:“哟,这间怎么长得与印象中的印度庙不太像?!”
原来,座落眼前独树一格的庙宇,是大马仅有5间、吉隆坡唯一的北印度风寺庙(另4间分别坐落于马六甲、太平、怡保和槟城)。
职业分类4等级
里头供奉的神祇大同小异,惟北印度庙略为正方或长方,且建筑顶端不见那“一层接一层”的门塔(Gopuram)。朗普表示,在南印度庙门塔上看到的神像,通常皆为单数,亦1、3、5、7来类推。
至于为何北印度庙没门塔?这得追溯到亚利安人入侵印度时说起了。当时,亚利安人把当地居民往南赶,自己则续住在北部。他们以职业为准,把人分成4个阶级。其中,最低阶的首陀罗皆被赶到了南部,且不能进庙参拜。于是,他们就在南部寺庙上加上门塔,让首陀罗于庙门外参拜。




神祇结构有学问
朗普所编《神圣的结构》钜细靡遗记录了新加坡(18间)和大马(83间)共101间的著名印度庙。为让该著作更具公信力,他亦诚邀来马来亚大学(UM)印度研究所,文学、社会科学院高级讲师马尼马兰(S.Manimaran)教授于其中分析了大马印度庙的特有结构。其中,就包括:内与外部构造、颜色所表之意、主要神祇与其坐骑,乃至神祇所使用武器等。
以印度堪学为依据
华裔买房、买楼,常以“金、木、水、火、土”风水堪学为依据;缅甸佛教,星期一到星期日皆拜不同方位的神,亦或不同月份出生,就拜不同月份的神。朗普表示,印裔亦是如此,尤以在建造印度寺庙时,亦得以印度堪学(Maharishi Vastu Architecture)为依据。
其中,建筑一座印度寺庙,“人体”与“寺庙”尤其密不可分。这些寺庙的内、外部结构,大致上又可分为两大类,即“从庙宇最开端直通整个‘身体’”或“从庙宇最开端逐步渐进抵达头部”这两种模式。在大马,后者更为常见。


了解6方位
印度庙丰富多样,长方形、八角形、半圆形,乃至不同类型的圆顶、大门等元素皆可变化多端,但仍有一些共同点得遵循,大家在欣赏印度寺庙之余,需要理解的,仍包括以下6个方位:
1 塞卜哈曼达帕(Sabha Mandapam)方位
■ 第一轮:纯真轮(Muladharam)
■ 对应部位:大腿、生殖器
适合用于开设音乐、舞蹈,乃至各种教学班,亦适合作为表演舞台。
2 阿兰卡拉(Alamkara Mandapam)方位
■ 第二轮:真知轮(Svashishtanam)
■ 对应部位:脐带
适合作为“车库”,即把节庆游行时,神祇的“坐骑”、各类相关物品放入其中。
3 萨那巴纳(Snapana Mandapam)方位
■ 第三轮:正道轮(Manipurakam)
■ 对应部位:胃部
祭坛(Palipeedam)—— 大门入内位置,即所谓的“祭坛”,适合摆放各式贡品。
旗杆(Kodi-maram)—— 旗杆最顶端会有一个小小的“坐骑”。该坐骑得面对这座寺庙大堂内所供奉的主神。不同的神,坐骑不一。一般处于门塔与主殿之间,过去多为木制,如今普遍改用金属。
4 马哈(Maha Mandapam)方位
■ 第四轮:仁爱轮(Anakatham)
■ 对应部位:胸部
印度语“Maha”即“中央”,故这里即为“中央神坛”,是信众们主要的祭祀地点。
5 阿塔(Artha Mandapam)方位
■ 第五轮:大同轮(Visutthi)
■ 对应部位:颈部
贴近主神方位的小房间,位于塞卜哈曼达帕、阿兰卡拉等方位的“正中央”位置。
6 主神(Garbha-Grham)方位
■ 第六轮:宽恕轮(Aknjai)
■ 对应部位:头部
为正方形,多数祭祀主神,且是整座寺庙最神圣的地方,凡进入该处,必须保持尊敬之心!
知多一点:寺庙迁移 金身摆放须慎重
目前,大马印度寺庙的建材、装修师傅,乃至其中神像皆源自有方。神像,主要来自印度、印尼等;专修师傅则本地、印度参半,较大型的印度庙所用建材(祭坛、地板等),又多以云石、大理石为主。以“Lakshimi Narayan”北印度庙为例,甚至在天花板上安装了水晶灯,故看起来尤其壮丽、庄严且华贵!
摆放遵循2原则
至于“迁庙”问题,则与华人寺庙十分相似,即庙中神祇若要从“旧址”搬迁至“新址”;从“小庙”搬迁至“大庙”,亦得“隆重”且“慎重”!纵然寺庙完工,神祇有了新“金身”,从旧址移驾而来的旧金身亦不可弃之不理!
简单点说,寺庙迁移,“金身”摆放需遵循2原则:一,新金身,乃至其坐骑,皆得比旧金身大;二,旧金身需摆放于新金身之后!

认识印度神
虽出发前做了点功课,惟在朗普的讲解下,亦如“茅塞顿开”般,对这漫天神再有了一定了解。
朗普表示,我们在欣赏印度庙之美时,摆、挂放于其中的神只,乃至其神话故事,皆是吸引大家(尤以外国游客)踏入印度庙的其中原因。其中,每间印度庙皆“不可或缺”的印度“大神”就包括了以下几尊:
男神篇

毁灭之神:湿婆(Shiva)
■ 坐骑:白公牛
■ 武器:三叉戟、剑、弓、棍棒、三条蛇(能迅速冲向敌人)
■ 妻子:巴尔瓦蒂
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也是苦行之神、舞蹈之神、风暴之神,负责担当创造(转化)的职能,是印度民众最为敬畏的神。
保护之神:毗湿奴(Vishnu)
■ 坐骑:大鹏鸟
■ 武器:法螺贝、轮宝、仙仗莲花、神弓、宝剑或棍棒
■ 妻子:吉祥天女
毗湿奴,印度教三相神之一。其性格温和,对信仰虔诚的信徒施予恩惠,而且常化身为各种形象拯救危难的世界。
创造之神:梵天(Brahma)
■ 坐骑:天鹅
■ 武器:法螺贝、轮宝、仙仗莲花、神弓、宝剑或棍棒
■ 妻子:辩才天女
一般认为宇宙中的一切都来自于梵天,而毁灭后又重新归于梵天。梵天,就是宇宙最高意志的人格化体现,在印度教神话中被认为是宇宙的创造者,也被称为“世界之主”。

财富之神:象头神(Ganesha)
■ 坐骑:老鼠
■ 父母:湿婆、巴尔瓦蒂
印度神话中的财富,乃至智慧之神,在大马人气极高。大腹便便的肚子和一支象牙是祂特有象征。

战神:大宝神(Subramanya)
■ 坐骑:蓝孔雀
■ 武器:长矛
■ 父母:湿婆、巴尔瓦蒂
形象是一名俊俏挺拔的少年。此外,祂亦是爱神,惟好饮血,住在森林里。

猴神:哈奴曼(Hanuman)
■ 武器:虎头金棍
可飞腾于空中,面容和身躯可随意变化,能移山倒海。两手作“掏心”状为其中象征,不仅在印度受到极高崇拜,大马的印度庙普遍皆有供奉哈努曼的塑像,乃至画像。
女神篇

印度女财神:吉祥天女(Lakshmi)
■ 坐骑:莲花
■ 丈夫:毗湿奴
有极美的容貌,是象征财富、美丽和繁荣的女神。她常身穿华丽的纱丽,并站或端坐在盛开的莲花之上。手握莲花、金罐(或金币),并从手心中落下一堆金币,皆是她特有特征,意指她可施予众生财富。
雪山女神:巴尔瓦蒂(Parvati)
■ 坐骑:狮子(自己的庙);牛(在湿婆的庙)
■ 丈夫:湿婆
■ 孩子:象头神、战神
“圣山”喜马拉雅山之女,谦逊、谨慎且仁慈。此外,祂有几个“凶相”化身,尤以化身彪悍女神“卡莉”之际,一只手会拎着恶魔头颅摇晃,且皮肤多呈黑或宝蓝色,让人心存敬畏。

智慧女神:辩才天女(Saraswati)
■ 坐骑:天鹅 或 孔雀
■ 丈夫:梵天
能除人之秽,并给人财富、后代与勇气。她同为语言、知识女神,是梵语及天城体字母的创造者,负责掌管诗歌、音乐,亦是艺术和科学的保护者。
此外,祂多智善辩,亦是智慧、雄辩女神。4只手分别拿着经典、维纳琴、念珠、莲花,是祂的特征。
知多一点: 颜色的讲究
颜色,对人情绪和心理的影响是巨大的,比如我们处在蓝色的环境中会感觉安定、红色环境就容易让人兴奋。反观,黑色则让人感觉比较庄严、白色让人感觉容易接近等。朗普表示,印度庙在颜色使用上,与华人寺庙有几分相似,即在不同神像的脸,乃至身体上置放不同的颜色,就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
色彩刻画强烈特征
朗普说:“在寺庙,乃至其中神祗、天花板涂上不同的颜色,皆会让人产生不同的情绪。南印度庙入门处就以七彩示人,给人一种愉悦之情。此外,以每间印度庙内皆可‘寻获’的彪悍女神——卡莉(Kali)为例,祂又多以‘宝蓝脸’或‘深黑脸’示人,加上舌头外露、凶神恶煞的表情,大家见到祂的第一反应不是敬仰,即是害怕。这,正是祂最强烈的特征,若换成白或其它颜色,则完全达不到这般‘效果’了。”
询及近些年,出现好多“单色”(即奶黄色、灰白色)的印度庙,朗普亦表达了其观点。
单色容易清理保养
“其实,一些‘单色’的印度庙亦有上百年的历史,惟我们一直忽略了它们。以瓜拉雪兰莪藤丘(Bukit Rotan)斯里沙堤(Sri Shakti Dhevasthanam)印度庙为例,它早在1912年就坐落于该处,已有上百年的历史,而一些新建印度庙选择单色,或许原因有二:其一,受印度一些老寺庙影响;其二,容易清理与保养。惟,这仅是推测,得做一番考察方可证实呀!”




印度寺庙贩售“处女发”
黑色黄金! 1年大赚1.13亿

(新德里21日讯)不少女性朋友们都希望有一头亮丽的秀发,但对于某些因病得剃光头发的病患来说,往往得需要戴上假发。
而这些假发的来源,有国外媒体发现,其中一大部分的来源是来自印度,许多少女会到寺庙把头发“剃光”并献给神明。
由于她们常用天然椰子油护发且从未染发,一般被称为是“处女发”,就有寺庙兜售牟利。
根据《太阳报》(The Sun)报道,印度南部有一间寺庙,平日常有不少年轻女子在外面排队,她们的目的是要“剃光头发”。
这对信奉印度教的少女而言,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仪式,因为这些头发是要献给神明的。
把美貌奉献给神
这些少女大多来自贫穷人家,事后她们得知这些头发被庙方转卖,均表示并不在意,也不会因此向庙方索取酬庸,因为她们深信这是“把美貌奉献给神”。
由于这些少女的头发从未染色,加上平日都是用天然的椰子油护发,并未有任何化学物质,因此发质都保持的十分柔顺,一般都称为“处女发”,可塑性高而十分珍贵。
有庙宇因贩售这些“处女发”,1年就可赚进2200万英镑(约1亿1300万令吉),业界都直呼这些头发是“黑色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