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拉长房贷得不偿失/李治宏

在大马,谈起房地产及房屋贷款,各种奇情怪事、山人妙计都有,令人目不暇给。

继近期热议的发展商贷款购屋者之后,近日更有人提出延长房贷期限,以减轻购屋者每个月的供屋负担。



例如,从35年供期,延长5年,至40年。

固然,拉长摊还期限,每个月的供款相应减少,但长期来说,连本带利的摊还总额却更高,得不偿失。

诚如国家银行针对延长房贷摊还期的建议发文告指出,此举并不可行,因为这非但没减轻购屋者负担,反而加重贷款成本,无助于改善房屋可负担程度。

国行更举例,力证为何拉长房贷期限不可行。



以30万令吉贷款,年利率4.65%为例,35年摊还期,每个月供款是1147令吉77仙。

 40年摊还期,每个月供款是1377令吉75仙,是比35年摊还期少,但也不过少了区区70令吉2仙。

先甜后苦

但长期总结,35年供期,合共摊还60万8061令吉73仙;40年供期者则合共摊还了66万1320令吉16仙,多出了5万3258令吉43仙,或多达8.8%!

何者较"划算"?答案一目了然。

更甚的是,假设购屋者25岁借贷房贷,35年届满时已届60岁退休年龄。若供期再延长至40年,岂非法定退休年龄后还继续供屋?

万一无法如期清还房贷呢?岂非要孩子“子还母债”?

拉长房贷是“先甜后苦”,得不偿失,道理浅白易懂,不必国行出面或专家提醒,你我只要稍微动动脑筋即懂。

但为何偏偏有人提出这"妙计"?用意其实是为谁好?道理同样浅白易懂。

反应

 

国际财经

消化过剩产能 中国力推“以旧换新”政策

(华盛顿16日讯)美国财长叶伦近日在访中时警告,中国的产能过剩问题是全球经济稳定的威胁。

为了消化过剩产能,北京当局日前推出“以旧换新”政策,但有分析指出, 在中国经济不景气,家庭和企业收入缩水的情况下,缺乏诱因来买新家电、新车或更新设备等;此外,中国中央和地方政府已债台高筑,无力负担“以旧换新:所需的财源。

中国领导人习近平2月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4次会议上,要求研究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问题。中国国务院3月也印发了“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

但中国财经部落客指出,在中国当下经济不景气,居民收入水准较低,房贷压力大,低结婚率、低生育率的情况下,仅靠以旧换新措施显然是不够的,还需要多通路激发民众的消费欲望。

中国独立金融学者贺江兵表示:“我认识一些企业家,他们对未来充满不确定性,因为中国企业日益走向国有化,连民营企业都想卖掉,怎么可能更新设备?至于消费端,跟房地产行业相关,只有买了新房子才会买新的冰箱、洗衣机、空调这些耐用品,平常不可能随意去更新,因为他们觉得没有诱因。”

官媒《央视》报道,在中央发出指令后,中国14部门联合发布“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部署组织在全国开展汽车、家电、家装厨卫等消费品以旧换新。

但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郎学红表示:“文件出来后,大家最关心的就是财政支出。国家和地方能够拿出的资金额度是没有明确的,特别是中央财政能拿出多少钱来。”

台湾东华大学新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松兴指出,中国若以公权力方式介入经济政策,例如修改使用年限等规定,强制要求机械设备折旧,企业就算现况不佳,碍于法规被迫更新设备;所以,相关政策会有一定效果,但效果有限。

“(以旧换新政策)看起来是带动了去库存,解决部分产能过剩的问题,但是无法真的吸收。因为经济下行还强迫更新设备,有些民间的中小企业干脆直接关门”。

中国推动大规模的以旧换新政策,少不了中国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补助。陈松兴指出,去年中国债务(包括家庭、企业与政府)占GDP(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攀升至287.8%,与2008年金融危机相比增加了1倍以上;如今,中国希望抑制债务成长,如果要推动设备更新和消费品更换,钱要从谁的口袋掏出?

他说,中国“地方政府其实已经没有钱,很多地方政府恐怕接近破产。要地方政府出钱,他们肯定不干,必须由中央补贴地方”

新闻来源:自由财经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