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想像的中国方法/李慧易

一直都这么认为,“原乡情感”是非常恐怖的,对于一个不曾经历离散、迁徙、原乡情感而言的人,是极度的弔诡的一种想像。

世代与时代的不同,因此对于中国情怀的界定也不一,很多时候,往往对于中国情怀,两个时代的人根本就有不同的解读与界定,但是总是有者随便定义、随便谩骂、



随便教训。难道这就是华人社会的“奴性”使然,要屈服于天朝之下(恐怕这只是一些人一厢情愿罢了)。

对于某种情怀或者情感的产生,其实这些情感或者情怀与历史与社会转向有关,种种转向皆透过身分政治、建构主义、新古典与现实主义的相互影响之下而成的。

作为大马公民如果一直在斟酌于自己是不是该要有中国情怀才可以称为华人、华裔或者炎黄子孙等等,各种深具彰显民族意义的身分标签,这也只是一种缺乏自信,自我认同感薄弱,而却找寻一种集体记忆来填补历史碎片,是极为可悲的。

增强自身文化

一个民族的强大,是透过文化、政治与经济彰显自己的实力,可是后殖民的大马公民,若无法强化自身的认知,最终展示出来的只有情感、情意结,而成为霸权的工具。



所以,当今国际政治中,如果你不能有效解释自己,必然要被別人所解释。

取得解释自己的实力,不仅需要经济力量,更需要沉潜到自己的文化传统和历史传统中,更加要重视发展人文和社会科学,增强自身文化的感召力。

否则,我们就不能避免用別人的眼睛来看自己,套別人的概念来讲自己。

对于中国当然可以各种想像,就如Lucian Pye认为,“中国是一个文化,却伪装成一个国家”,其实想像中国的方法甚多。

依稀记得,余英时曾说过这么一段话,“中国文化如大河,我个人则像偃鼠一样,所饮者止于满腹。不过既已入我腹中,则此一点一滴之水必随我而移动,不复受地域的限制,故我之所在亦即此情怀之所在。 ”

笔者没有一丝的狂妄或者妄念,亦不主张矮化他人文化,只好承认自己是中华文化在马来西亚的具体传承,我重视文化传承,但是我不自恋,也不自我浪漫。

反应

 

霹雳

陈志雄:特殊性享誉国际 大马华人文化需传承发扬

 (太平28日讯)马来西亚华人文化协会总会长陈志雄欣见,中华文化在传入大马后,不仅获得很好的传承,甚至再创新,也获得中国的垂青并前来取经,使大马独有的中华文化在国际上声誉日上及发扬光大。

他举例我国的二十四节令鼓及舞狮,便是大马华人的特殊性文化,盼能获得全世界更多人的认同。

他日前出席为太平九大非政府组织联办的庆祝太平开埠150周年纪念而主办的“金龙奖全国歌唱公开赛”开幕后向媒体说,大马的华人文化,除须保住外,也需传承及发扬。

他表示,二十四节令鼓是大马华人所创办的华人文化,现在中国人也开始喜欢二十四节令鼓,而在80年代,中国也曾派人前来我国学习舞狮技艺。

他也说,华人未来的文化工作,同样重要,尤其是在新一代的华人,必须让友族更明白及理解华人文化,而华人文化协会在这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对国家也作出了极大贡献。

上述活动联办单位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文化协会、太平扶轮社、甘文丁扶轮社、太平旅游协会、太平古迹协会、安世花园睦邻计划委员会、太平华人文化协会、太平福利妇女协会及太平讲演会等。

出席活动的嘉宾尚有太平警区主任莫哈末纳西尔、警官祖哈兹及太平团结局副局长黄志扬等。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