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佛曲弘法音 
舞台变道场

时隔两年,菩提工作坊策划的佛曲观赏会《动》现重新登场,以佛曲接引信众学佛。

现特走访《动》的执行导演林弘捷与节目总监林珺慧分享《动》在内容与曲风上的改变与这次重演的意义。



这回的《动》与上回的内容呈现有何不同?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

林弘捷:主要的内容脉络和要表达的讯息依然是和上回大同小异,只是更加着重于人心和科技的关系。整个节目稍微做了一些删减和调整,让作品更直接的与观众产生联结。

另外,距离第一次演出至今已经快两年,演员们(包括歌手及舞者)在拿捏上更加成熟,也在这段时间里体验了更多人类与科技难分难舍的亲密关系,相信这一点可以帮助他们在表达作品的信息上能够达到共鸣。

这回的《动》在音乐编曲与上回有何不同?会以怎样性质的曲风为主?



林珺慧:从2014年的曲目中可发现,制作团队采用了各种不同的曲风,从澎湃大气的管弦乐(Epic Orchestral)、三排圆舞曲的华尔兹(Waltz)到各种曲风的交集,势必要打破传统音乐剧(尤其宗教类音乐)的刻板印象,要让大众有耳目一心的感觉。这次,我们为音乐剧增加了一首全新的歌曲,更突破性的采用了EDM电子音乐的元素进行编曲。制作人还加入了一些小巧思,把人类史上第一个由通讯科技发出的声音放到了歌曲里头,再搭配特殊光影的视觉效果,要让观众似乎真的走进了虚拟世界的感觉。

另,制作团队参考韩国编曲方式,为部分原有歌曲套上新装。

这回的《动》的主题是什么?将如何展现佛法的内涵?

林弘捷:主题在探讨当今全球科技的迅速发展对人与社会造成的影响,尤其是脆弱的人心面对生活、社交、网络媒体上的咨询爆炸和压力的情况,因为在报章上,我们常看到年轻生命因不堪负荷压力而草率结束生命。

当然,还有很多的问题,如网络凌霸、对科技的过度沉迷与依赖、在现实生活中社交失能等情况。这让我们开始思考,佛法在目前,应该如何帮助这些迷失了的生命,让他们重新感受人性的温度,重回生命的正道。

对佛曲如何现代化有何看法?应怎样定义佛曲现代化?

林珺慧:弘法讲求契理契机,弘法方式应与时并进,佛曲的制作亦是如此。我们不可能停留在十多二十年前,一味希望那种方式能够让现代人喜欢。一旦墨守成规,只会让人觉得佛教徒固步自封,死板板,硬邦邦。反之,我们要打破大众对佛曲的刻板印象,迎合大众的口味,利用现代曲风引起他们的兴趣,再从中将歌词含义灌输他们脑中,进而接引他们继续深入学佛。正所谓,“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智”。

但需切记,创作者不能盲目跟风,更不能为了搞突破而搞突破。曲风的选择必须契合歌词内容涵养,找到一个最适合的结合,才能真正摄受人心。

这回的《动》会偏重在舞蹈还是音乐?

林弘捷:主要还是以音乐及歌唱为主,同时,透过戏剧的手法编排,让内容通过一首首的歌曲传达给观众。当然也会有舞蹈的部分,贯穿于歌曲之间,让整个作品的动感与张力更上一楼。

有些人认为佛曲弘法的功能无法很深入,你有何看法?

林珺慧:说到音乐,大家往往想到的只是一种休闲娱乐,佛曲何尝不也是被限制在如此狭隘的框框内。佛曲常被大众设定为一种余兴节目,在素宴中、晚会上的一种表演模式,为了不让听众在活动中感到沉闷,找了一班人上台唱唱歌,亮亮相,娱乐大众。我想,大家完全低估了佛曲的力量。

艰涩难懂的佛理随着跳跃的音符在五线谱上串流,借由歌者的歌声唱出庄严欢悦,在潜移默化下,带给大家希望、信心、欢喜,更激发大家心中真善美。这也是为什么菩提工作坊成立近30年以来,不停的在全马各地进行佛曲弘法,不论是小型校园分享会到大型舞台音乐剧,都有我们的踪影。我们用词启发,借曲汇集,因为我们坚信舞台也是道场!

在执行《动》与创作上你俩最大的困难是什么?遇到瓶颈吗? 或最满意是哪部分?

林弘捷:最大的难题是如何让歌手和舞者们自如地在舞台上演出,因为大家都不是专业训练出身的表演者。但由于我们都有很大的愿力及投入感,感觉到自身在这个当下,能够透过佛法为社会做些什么。我想这就是“动”的开始,然后通过不断的练习、进步,提升他们的能力,到他们能够站在舞台上演出作品,通过他们的歌声与肢体,把讯息传达给观众。

没有瓶颈,因为在整个作品的构思上都相当完整,所以执行部分还算蛮顺遂的,而且这是一部大家共同创作的作品,所以有些什么问题,大家会一同参与给予意见及互相讨论。

林珺慧:在佛教音乐剧中采用电子音乐曲风,在马来西亚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也是非常大胆的尝试。我们不知道大众会有什么反应,是惊艳,还是惊吓,这要等到演出后才能得到回馈。

另有首歌也给我们的表演者更大的挑战,在没有经过长期专业训练的情况下,歌手们必须下更多的功夫,才能够表现出歌曲的张力。虽然如此,这一幕却是制作团队最满意的一部分。记得在进行剧本更动讨论时,大家在说到这一幕时,都是十分雀跃及期待的。因为这一幕不只让作品在传达讯息上更为完整,在音乐性和视觉效果方面会加分。

希望观众从中体会到什么?或建议观众应以怎样的心态来观看?

林弘捷:我们看到科技为我们带来有好有坏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重新关注自己的心,关心身边的家人朋友,而这种念头不要只是停留在心中,而是需要透过真正的行动完成。这是我希望观众从中能有体会。

林珺慧:我希望观众可以暂时放下手机,亲自到会场,亲眼观赏、亲耳聆听、亲身体会整个演出。不要一心只想拍照、录影与直播等,好好的回归最单纯的自己来出席这场佛曲弘法会。

佛曲观赏《动》

主办:菩提工作坊日期:2017年1月7及8日(星期六及日)7.30

地点:吉隆坡旺沙玛珠华小,再春大礼堂

详情洽询:017-3676132;011-1501 0113

反应

 

登彼岸

小心慎言莫害人害己

图/文:明吉法师

古代人相信鬼神之说,所以认为抬头三尺有神明,因此在做人处事上至少存有一点惭愧心,不敢公然为非作歹。然而,现代社会因为科学的发达,民智的启蒙普及,许多人对鬼神之说嗤之以鼻,他们失去了宗教的信仰,同时也丢弃了道德伦理对内心的约束。在物质上的现代社会,我们可以美其名是进步了,然而在精神上来看却是退步了。

所以,有心人士不免感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

由于对神明的敬畏,相信冥冥中有因缘果报,因此,古人对发誓是非常的重视,认为誓言是会真实发生的,不像现代的某些政客睁着眼睛说瞎话,发誓当作吃生菜,一点羞耻及惭愧心都没有,为了利益什么话都敢乱说,什么誓言都敢乱发。佛教知道说话的重要,因此有正语的要求,希望弟子不要乱用语言造作恶业,让自己及别人受苦。

在佛世时,有一天阿难尊者从外面回到精舍禀告佛陀说,海滩边有一头巨大的鱼搁岸,令人惊奇的不是它的体形庞大,而是它身上长了一百种不同动物的头。

佛陀闻状就和阿难一起去海滩,了解大鱼的情况。佛陀看到大鱼后怜悯地对阿难说:“此鱼的前生是一寺之主,因为贪图施主布施给僧众的财产,而不把财物交给僧人,并且在众僧的追问下,老怒成羞,口出恶言,以种种畜生的名词骂辱他人,结果今生获得如此果报”

由此可见,我们的语言含有非常巨大的威力,如果错误运用在恶口上,恐怕除了伤害别人之外,也会祸害到自己。因此,我们要小心慎言,学习古人说的:“万言万当,不如一默”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