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谁在叙述谁?
——《黄金时代》

《黄金时代》是许鞍华导演2014年许的作品 ,讲述的是民国时期作家萧红短暂且颠沛流离的经历。萧红在开始写作后,十几年间先后与汪恩甲、萧军、端木蕻良、骆宾基4个男人之间产生了情感纠葛,同时也结交了当时的一批作家们,包括文坛领袖鲁迅。

《黄金时代》涉及二十多个人物,其中主要角色便达13个之多,片长长达3小时,影片的形式感极强。在这3小时中,许鞍华用上了各种的叙述法 ——回忆、闪回、超时空、对镜讲话、话外音、戏中戏等技巧都用上了。其中出次数最频密可算是演员“对镜讲话”这一方式了。



片中大约有十几个角色在片中被安排对着镜头讲话。对于看惯商业电影的观众来说,这可说是一个极为大胆的安排。商业电影往往讲求剧情的流程,以让观众可专注投入的到戏剧中。

而让剧中角色直接从戏剧中抽离出来,直接面对着观众说话,则是强迫观众从戏剧中抽离出来,以一种更为疏离的状态观看。在不同的时空阶段,不同的角色从自己的角度向观众谈论萧红、诉说萧红的故事,这种类似独家专访的拍摄方式,让观众从更多面的角度来理解萧红,而不仅仅是采用单一观点,让观众在疏离的观影状态下自行判断,自行解读。

叙述观点多变是特色

影片叙述观点的多变是本片的最大特色。《黄金时代》一开始呈黑白画面呈现,饰演萧红的演员汤唯,以萧红的扮相在镜头介绍“自己”的生平,生于何年何月、死于何年何月。之后画面转入彩色,以萧红的旁白介绍萧红的童年。

乍看之下,影片仿佛是以萧红的观点来叙述(第一人称)。但随着越来越多角色的登场,剧情经常被打断,各不同的角色直接面对镜头叙述萧红,影片不断的在不同的角色观点上游移。



除了叙述观点的游移,角色直面镜头(观众)的拍法,也让观众强烈意识到“某个演员在演某个角色”,进一步“疏离化”整个观赏过程。

这些大胆的设计,强化了影片的美学价值,却成为了一般观众观影上的挑战。这也说明了为何本片票房不尽理想。也许,艺术与现实,终究还是有一段难以跨越的距离。

反应

 

娱乐

江汉不再来也

岁未,似乎是“送旧迎新”的时段,许多艺人在选在这时段离开,包括江汉。



有关江汉的去世,媒体的报道都以他是无线艺人的身分为主线。其实江汉真正辉煌与最亮丽的时刻是在长城与凤凰两家电影公司的时光。

当年年轻俊俏的他,是长城与凤凰的当家小生之一。他与太太王小燕合演的《海燕》,当中许多歌曲仍教人印象深刻。

《我来也》让江汉成名

让江汉成名的是电影《我来也》,他在片中饰演劫富济贫的侠盗,红极一时,其侠盗的英姿与主题曲传诵一时。由于电影叫好又叫座下,于是拍了续集《我又来也》,依旧大受欢迎。

岁月变动,左派电影在香港渐渐落后,江汉于1979年加入丽的电视演出,丽的电视后易名亚洲电视。1992年他转投无线电视至今,主要演父亲和成功人士角色。



这回,江汉真的走了,不会再来。“我来”侠盗或许在另一个世界继续劫富济贫。

江汉——永远的我来也。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