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

新年吃“土豆”?

“土豆”一词,在大马华语中可用作“马铃薯”或“花生”。今天,来讨论“土豆”用作“花生”的案例。 

“土豆”一词,《现汉》(2012)解释为:(~儿)名词,马铃薯的通称。然而,“土豆”于《全球》(2010)的解释为:名词,①马铃薯的统称。②落花生;花生。源自闽南方言。例:买~、买龙眼来晒干了,皆为有用之食品ㄧ~一小盘可装数十粒,是很棒的下酒菜。【使用地区】①大陆;②台湾、马、泰。 



就此,我们对224位大马人进行了多项翻译题测试。通过“Potato的中文翻译”单选题,我们发现并未有人选择“花生”作为“Potato”的英文翻译,这与我们的预想结果一致,属合理。然而,通过“土豆的马来语翻译”多选题,我们发现有177人选择了“kacang”(花生)为“ubi ketang”(土豆、马铃薯)的马来语翻译,这属意外。 

说者依据理解来判断

例举两则大马报章中,其所指“土豆”究竟为“花生”或“马铃薯”,读者“傻傻分不清”的案例: 

(1)(和丰28日讯)……一名卖土豆的女小贩指该妇女和孩子买了一包土豆后便离开…… 

(2)……大部分市民于年初八就准备好祭拜天公的祭品,最重要的有甘蔗、黄梨、五寿糖塔、红龟粿、米糕、土豆、红鸡蛋等。 



就这两案例,访问20位受访者,发现他们均无法百分百确定这“土豆”所指为“花生”或“马铃薯”。若“强制”要求他们回答,皆无独有在前面加上“应该”、“可能”等字眼,以表达心中的疑惑与不确定。 

由此说明,“土豆”在华语中义项是模糊、混乱的;听者、说者会依据自己的理解,来决定“它”为花生或马铃薯。虽它不如“土豆”用作“马铃薯”普遍,但亦不容忽视。 

农历新年将至,你吃“土豆”了没? 

反应

 

森美兰

森马佛青与6佛教会 40佛友齐聚庆新年

(芙蓉17日讯)6佛教会齐聚于冷宜佛教会欢庆新年,共有40位佛友出席。

马佛青森州联委会主席赖慧璇于致词时说道,佛教组织除了弘法活动之外,也积极进行社区讲座、校园讲座、儿童绘本营等活动,让更多民众认识当地的佛教会。

“本会也进行了圆桌会议,让佛教团体和政府达到了双向交流。去年共办了18场活动,共有2000人参与。”

同时,马佛青副总会长谢汶芸表示,该会在今年开始落实第八个“六年计划”,当中的三大方向为培训系统化、佛教社区化和弘法科技化。

她透露,该会今年将进行三年一度的“护法行”,巩固马佛青与属下会员团体的关系,提供让大众认识佛教的平台,并筹募佛教青年发展及活动基金。

森美兰州工业及非回教宗教事务行动理事会主席张聒翔受邀出席,并在活动上披露,房屋及地方部今年将拨款5000万令吉,提供给非回教宗教团体申请,以提升宗教场所的基本设施。

“政府有很多的惠民政策,对象不限于老人家、大学生、青年等,这些政策都需要靠社团乃至于宗教团体宣传,让更多符合资格的人民受益。”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