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

建竹风雅显灵气
武重义:步步高升吉祥物

Wind and Water Cafe咖啡屋
纳曼度假村

竹子,风雅脱俗,在中华文化中,也有着步步高升之意,一直被视为吉祥之物。

大多时候,竹子只用于装饰点缀,不久前兴起竹子纤维风潮,让大家对竹子有了新的认识。



其实,竹子作为整栋建筑的灵魂也无可不可,竹子经过有“竹子建筑师”武重义(Vo Trong Nghia)的巧手,变身成一幢幢百看不厌的灵气建筑。

建筑物,洋灰和钢材是逃不了的建材,木材也很多人喜欢使用。

1976年出生于越南武平省的武重义,就偏爱大自然的素材,擅长以竹子、藤、石头和一些天然素材,结合当地景观特色与建筑融会贯通;当中,竹子是他最喜爱的素材,用得最多。

光线、水影、空气是他的建筑灵魂,大部分作品分布在越南、柬埔寨、泰国和一些亚洲国家。 

2002年获得日本政府奖学金后,武重义在名古屋大学选修建筑设计,并在东京大学的土木工程设计取得硕士学位。



学成后,他回到越南,2006年设立自己的建筑事务所,利用竹子和其他环保材料,创作可持续建筑设计。

除了特定禅味、东洋味或是巴厘氛围,在选用建材时,很多人可能忽略了竹子的特质。

米兰世博会的越南文化馆

抗拉抗压强

但在武重义眼中,竹子实在是太优秀了;竹材的抗拉度约是木材的两倍,抗压能力比木材强出10%;所以弹性和柔软性更佳。 

如果说起比强度,竹材是钢材的三至四倍。而且竹子价格低廉,在建筑上大量使用不仅节省成本,也解决了建筑寿命之后的循环问题。

印度支那咖啡厅

浸泥桨烟熏防腐

武重义把用做结构的竹材放在泥桨中浸渍几个月且进行烟熏,以便加强竹子的防腐和防虫性能。

由于结构节点数量庞大,如果采用金属构件来连接,肯定增加成本,因此武重义的低成本结构都是采用绳子捆扎和竹楔子、竹螺栓几种连接方式。 

大家看看他在各地的杰出建筑,就能体会如何将竹子的特色发挥到淋漓尽致,令人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武重义

得奖无数

武重义在2007年打出名堂,先获得越南国家建筑师奖,后来又得美国国际竹建筑设计竞赛二等奖。

之后的几年,他连续获得国际建筑奖、绿色建筑先锋大奖和绿色优秀设计奖。

2012年,他赢得越南绿色建筑奖;隔年在世界建筑节中,凭着作品Stacking Green(生态三明治)赢得年度建筑奖。

2014年又大唱丰收,先后赢得ARCASIA年度大厦奖、世界建筑节“房屋、酒店、休闲与未来教育项目”奖。

曾夺国际建筑奖Wind and Water Cafe最佳典范

在2006年建成的Wind and Water Cafe,就是武重义在2007年赢得国际建筑奖(IAA)的作品,这蘑菇形的建筑,至今依然是竹子建筑的最佳典范。

利用空气动力学

设计时,武重义利用空气动力学,研究风对建筑物的作用和水的降温能力和环境问题,使得建筑有效地减少对空调及照明的使用,从而降低建筑成本。

资料显示,这整个建筑用了7000根竹子搭建而成,完全没有混凝土柱。

屋顶设计与周围的树木相映成趣,开放空间重归大自然,有如不食人间烟火的世外桃源。

咖啡屋被人工的湖泊环绕,客人必须踏过湖面上的垫脚石头入内。

湖泊加强了环境的感知,面向湖面,会觉得湖水深邃而神秘,事实上湖水的高度不过膝盖,只是湖底深色的石头和曲面的湖底造成的拆射,常让人误以为是深不可测。

Wind and Water Cafe咖啡屋用竹子搭成定形框架,再铺上用不同植物纤维织成的草皮。
客人必须踏过湖面上的石头进内。
整个建筑没有用洋灰柱子,全都是竹条来支撑。
用竹子捆绑而成的拱形架构,倒映在湖面,很有古代中国的诗情画意。
竹子建筑、木料做的桌椅,配上外面绿树波影,是不是很有禅味?Wind and Water Cafe咖啡屋内的屋顶设计,创造出开放的空间景色。

墨西哥山顶餐厅采160竹子抗地沉

武重义在墨西哥也有作品,那是一间坐落在库埃纳瓦卡附近的植物园内的山顶餐厅。

这餐厅地面随着地势逐渐降低,用了约160根竹子搭建成蘑菇型的支撑柱,平面的屋顶有36平方米大。

这项武重义和当地人合力完成的项目,用的是当地的瓜多竹,牢度及硬度更胜于越南的竹子,因此减少了竹子的弯曲程度,以展现墨西哥竹建筑的独特魅力。

武重义在墨西哥的山顶餐厅,用了当地的瓜多竹子,因为比较硬,因此竹子弯度比较小。
武重义在墨西哥的山顶餐厅,用了当地的瓜多竹子,因为比较硬,因此竹子弯度比较小。

耗资千万介绍越南米兰世博会建文化馆

武重义最新作品,就是今年在意大利的米兰世博会建造的文化馆。

这个文化馆耗资260万美元(1115万令吉),旨在向全球介绍越南文化,而采用的主要材料就是竹子,以表达越南传统建筑风格,包括了亲和、坚固和永续概念。

竹子古朴的色泽和纹理,营造出简约而独特的气氛;这在高科技云集的世博会上也算是独树一帜。

但据称,当时也有人批评这个馆内涵不足,展示的文物只有两尊被视为越南圣物的古朴麒麟雕像。

越南文化馆内的柱子和天花板,都是用竹子绑扎而成。
米兰世博会的越南文化馆,由武重义设计,以竹为主题。

印度支那咖啡厅灵感来自竹筐

2013年,武重义从捕鱼用的竹筐得到灵感,在昆嵩市达布拉河沿岸完成了印度支那咖啡厅。

他用5排、共15根竹子建成的圆锥状柱子,用来支撑整个屋顶。

屋顶用一层层的茅草和塑料强化纤维覆盖,而且故意让某些部分外露,让光线透过照进饭店内,形成斑驳的光影效果。

饭店内没有空调,因为周围的水池和树荫,即使是最热的时季也让人感觉凉快舒适。 

印度支那咖啡厅周围有水池和树荫,犹如世外桃源,入晚时分更添几分媚妩。
这支撑屋顶的架构很熟悉?是的,就是模仿捕鱼的竹筐而制成。

越南纳曼度假村竹材耗4个月火浴水泡熏蒸

越南岘港市16公里外的纳曼度假村,也是出自武重义手笔。

建筑选用的竹子都是就地取材,但建筑前的处理却相当耗时,团队为竹子火浴、水泡、熏蒸处理等,共耗时4个月。

度假村的会议厅主体结构框架采用竹子开发而成,但又和全玻璃立面的设计相结合,凸显了竹子建筑技术的卓越应用。

大厅跨度13.5米、走廊跨度4米、屋顶高度9.5米;同样用了弯曲的柱子连接在结构上,营造出拱门形状。

据称,武重义选了两种类型的竹子, Luong竹子因为强壮耐用,用来做直立的柱子,而Tam Vong竹胜在柔韧高,用来制造曲线视觉。

这竹子会议厅充分调和了这个度假村的绿色植物、自然石材和景观。

主建筑上方,是几个排列整齐的竹穹顶,将灯具镶嵌在密集的竹排中照明,抬头一看如同漫天的繁星。同时,内部灯光也特意调为从下至上,光芒沿着竹子而上并扩散,客人可清楚看到建筑的轮廓和竹子的形态。

纳曼度假村的会议厅,以竹子捆绑而成,很有古典气息,但结合了玻璃后,又有另一番风情。
?荨?茛纳曼度假村的会议厅,以竹子捆绑而成,很有古典气息,但结合了玻璃后,又有另一番风情。

反应

 

优生活

刘有仁:更亲近大自然 以竹建屋

【人物简介:刘有仁】

毕业于英国布莱顿大学建筑系,曾在英国、澳洲和国内的建筑领域工作逾30年,是一位经验丰厚的资深建筑师。2015年的机缘巧合下加盟印尼建筑事务所IBUKU,身为首席建筑师的他参与了很多竹建筑的项目,从中累积了相关的专业知识与热忱,让已接近退休年龄的他有了新的职业目标。2018年透过自己创办的TENTEN Design事务所开启更多的竹建筑项目。

报道|洪诗迪

图片|受访者提供

竹,作为建筑材料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可惜自全球工业化后便鲜少应用在建筑上,直到近年因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受重视,人们才开始重新探讨竹建材的“绿色发展潜力”。在讨论竹建材时我们总会习惯性地强调竹有多美多好,往往忽略了要重新让竹普及,多的是我们需要去瞭解的事。

竹在东南亚国家曾经是一种非常普遍的材料,更被誉为是“穷人的木材”,正因就生长在居住环境周围,几乎是唾手可得的程度,所以原住民常会就地取材用竹制作各种物品,同时也累积了对竹的深度瞭解与应用技能。

以竹建筑著称的刘有仁说道:“城市化的关系也迫于商业化的压力,人们便逐渐淘汰竹建材改用混凝土、砖块和钢材等,所以像马来西亚、泰国和菲律宾等国家都在渐渐失去了对竹的应用技能;只有印尼,或说我居住的峇厘岛保留并延续了这项技能,因为竹直到今天仍存在于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几乎每天都在使用竹。

“甚至在马来西亚,虽然政府的出发点是为原住民好,将他们的房子改成混凝土制的,但在我看来这就像是把他们装在一个盒子里,我称这样的房子为‘混凝土烤箱’,实在太热了!他们根本就不习惯这样的生活,毕竟是长期居住在森林周围,在那种自然环境中他们建造的房子才是最舒适的。”

持续发展受重视

这听起来确实是有点“讽刺”,因为可持续发展在近年来越来越受重视,人们看见了竹的可持续性,所以原本被淘汰的旧建材便又重新成为了极具竞争力的“新兴建材”。

而刘有仁也有一个远大的目标,即将竹重新带回原住民的生活。

“我目前正与一家社会企业Epic Communities合作,他们已经为原住民建造了200多个家园,但他们用的都是钢结构,我却想要把竹带进他们的计划里,目前我已经与泰莱大学完成了一个原型,还有一个将在明年完成,希望届时能有所改变。”

竹建材为何推不动?

实际上竹建材在国内的推广已经进行了好几年,却似乎未有大进展,也许我们都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素,那就是基础设施体系。

很多人看见美丽的竹建筑都有冲动想要拥有它,但刘有仁却表示要用竹造房子,有几个关键问题必须先解决:

1、邻近是否有竹资源供应?当地是否有人懂得收割?竹子是否经过防虫处理?

2、是否有足够了解竹建材的建筑师能给你一个好的设计?

3、是否有足够经验的团队能帮你建造?

教育问题要解决

他坦承要建立竹建材的基础设施体系不容易,个中还牵涉到教育的问题,因为负责设计和建造的人都必须足够了解竹,知道如何应用它,这也是他正在致力推动的部分,而很多国家也仍然在努力建立这样的基础设施体系,要不然是很难让竹建材“普及化”的。

此外,他还提到了另一个关键性问题,即在国内缺乏“足够有说服力”的大型竹建筑。

“老实说竹建材在印尼的接受度较高,原因是那里不仅有足够的资源供应和加工厂,也对竹建材已有一套规范标准,重要的是,印尼也有足够多的竹建筑,能有效地影响整个大环境。”

带来革命性改变

除了印尼,刘有仁最近在菲律宾也接到越来越多的项目,对此他深感欣慰。

“我最期待的是一个坐落在城市中央商务区的项目,你能想象在一栋高楼大厦旁就是一座竹楼建筑吗?就好比在阳光广场(KLCC)旁有一座竹楼建筑,深信在它建成后必会带来革命性的改变,人们会开始思考和讨论,继而推动竹建材的进步,我也希望在马来西亚能够引起这样的影响。”

确实,将竹建材带入主流建筑,将竹建筑带入城市中心,这是多少“爱竹人”正致力实现的目标,而成功实现将不只是对建筑师,亦是竹建材发展史中的一大里程碑,因此刘有仁也希望在马来西亚能有类似的项目,让他有机会在自己的出生地树立先例,以便能吸引更多人加入。

非所有竹类适合当建材

要让竹建材“普及化”,还有很多需要努力的部分,而不只是一味地告诉大众竹对环境有多好!

对此,刘有仁也非常诚实地说道:“竹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它确实是一个对地球友好的建材,比起‘可持续’(Sustainable)我更想用‘地球友好’(Earth-friendly)这个词,因为‘可持续’ 对我来说有点超载;但竹不是‘万灵丹’,竹也有它的限制,它只是我们走向地球友好的其中一个方案。”

竹分类千品种

举例来说:竹有上千品种,但并不是所有品种都适合用作建材。而我们都知道竹的繁殖能力非常强,不仅生长快速且在很多地方都能成长,但却不是每个地方的竹都适合用作建材,因为它们的尺寸和坚韧度都会不一样!

除此之外,也不是所有的建筑都适合用竹建造,因为声音传播、防火等级和准证等因素,尤其在马来西亚要获得批准并不容易。

这就是为何刘有仁一直在强调教育的重要性,竹建材需要好的设计和建造技能去衬托,而好的设计和建造技能就需要对竹足够了解。

价格并不廉宜

“所以我们必须对建筑师和建造团队等进行培训,不是将常规建材的建筑知识直接套在竹身上,在‘普及化’这条路上,我们还有很大的障碍要跨越,包括人们的心态也要有所改变。”

很多时候为鼓吹人们接受竹,会不断去强调竹的优势,选择忽视不好的成分,试图说服大众竹比常规建材好,譬如说性价比这一点,他却说:“若有客户问我竹是否比常规建材便宜,我会直接告诉他‘不会’,要么一样要么更贵,若你试图偷工减料就为了便宜,我宁可你不要用竹;而我所说的是未经过度加工的竹,过度加工的竹一点都不地球友好,用了没意思。”

总的来说,让人们真正了解竹的优缺点,并诚心接受它才是正确做法。

临退休才转行

刘有仁近40年的职业生涯中,有逾30年都是随主流使用常规建材,直到逾50岁近退休年龄才“转行”开始致力推动竹建材普及化。

但此前在建筑界从没接触过竹建材的他,为何能够争取到这份难得的工作机会?对此他打趣说道:“我以前是在霹雳州的打巴和马六甲成长,从小的居住环境就被竹环绕,所以我经常会用竹来制作各种消遣物品;这大概就是我的其中一个优势吧,比起其他完全没碰过竹的应聘者,哈哈哈!”

“重置”建筑知识

当然,他这样说也不无道理,毕竟就如前文说的竹并非“常规建材”,多数的建筑师对它的理解近乎零,而作为建材,竹也远不如想象中的简单,所以对竹的基本认识多少会有点帮助。

对此刘有仁补充道:“像混凝土、木材或钢材等的资料非常多,要瞭解和应用它们并不难,但竹建材的资料却非常罕有,所以若要转用竹建材就必须‘重置’自己,就好比按下电脑的重置键。

“所以我很庆幸自己能拥有这珍贵的7年,它不只激发了我对竹建材的热忱,更让我学习到了很多的专业知识。”

给自己造竹屋

在这7年中,虽然在东南亚各国留下了不少令人惊艳的竹作品,他心目中最具分量的却是给自己建造的竹屋,原因很简单,他说:“小时候的我用竹给自己制作消遣物品,长大后却能用它来做设计,看着它慢慢被建成一座完整的建筑物,甚至自己就居住在里面,真的感觉很神奇”,重要是有了这样的体验后,刘有仁在谈论和推广竹建材,乃至进行教学时都更具说服力。

他给自己建造的竹屋坐落在峇厘岛的乌布(Ubud),由于周围是宁静的大自然环境,他采用了无门窗的开放式概念,模糊了室内与室外的界限,与大自然建立紧密联系。他说:“与大自然共享空间才是真正的‘回归自然’”。

此外,竹屋外观也让人们看见了它在设计上的无限可能,即竹建筑不一定要方方正正的。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