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积极修善 努力修道

月前《传承出版社》出版了泰国禅修大师阿姜旦(Ajahn Dtun)的新书《此是道,汝应修——迈向涅槃之道》,书中提及许多修行的心要,现特整理精彩内容以飨读者。



佛陀教导四众弟子了解自然的本质:也就是我们的身体、别人的身体以及一切色法,皆现起、存在一段时间,然后灭去。佛陀教导我们应当如实知道事物的本质:根据自然的法则,任何东西一旦生起了必定会败坏灭去。

要如其本然地看待一切事物,我们必须以念和慧观察自己的身心,思维佛法,彻底熄灭内心的贪嗔痴烦恼。众生由于内心充满了贪嗔痴这些杂染而轮回不已受苦无量。

遭遇佛法常稀有难得

我们在这个世间要生而为人,并且遭遇佛法是非常稀有难得的事。虽然如此,世人还是等闲视之不当一回事,终日耽溺于色声香味触中,痴迷物质生活,没完没了地追求财富、名誉等等。其实,这一切在过往的无量生死中我们都已经经历过了。

但是众生内心的烦恼永远不会厌倦,永远不会知足。我们遇到旧的事物,却把它们当新鲜,沉迷在物欲中,导致辗转轮回无有出期。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我们有缘值遇两者,太难能可贵了!



人道是最殊胜的,诸佛皆出人间,在人间清净自心觉悟成佛,大部分阿罗汉声闻弟子也在人间净化他们的心。所以,为什么我们得到了人身,却不在这一辈子精进用功清净我们的心呢?为什么看着光阴日夜流逝却白白虚度?我们的生命不断消逝,越来越短了。有自觉的人会发心止恶修善,勤修戒定慧,步上通往熄灭烦恼,证悟涅槃之道。

每一位佛陀都教导戒定慧之道,戒定慧指引我们的心趋向清净,彻底熄灭贪嗔痴,也就是说,在内心证悟涅槃。

培养内心波罗密

只要有因缘,我们就好好把握积极修善,培养内心的波罗密。有了正知见,我们会发心布施累积功德和波罗密。不过,在我们行善做好事时,不要有“失分”的行为延误我们清净这颗心。

所谓“失分”是指障碍做善事的行为,比如,我们做缺德或者不合规矩的事,就是“失分”的行为,因为这些行为妨碍善功德的增长。违反道德或不守规矩的话,就会障碍我们的心修习戒定慧等善行,因为善与恶水火不相容。

每一位菩萨每一次投生转世都会重新发愿要成佛,菩萨生生世世都修善行净化内心,舍弃一切不善、恶或不道德的行为,直至他们的心清净为止。

阿罗汉弟子们也为了超越苦——证得涅槃——而发愿修习波罗密。他们坚忍抗拒烦恼,因为知道不管哪类不善行或者是恶业,都会带来现世的苦以及来世的苦。同时,他们也行善持净戒,修习定慧累积资粮。他们的功德和波罗密随着修行逐渐增长,直到心变得坚强不动摇。

阿姜旦向弟子开示。

保持念慧    观照自心

人都必然会老,会病,会死。有了生接着就必然有变化,变化至这具肉体最终分崩离析为止。

一切有为法或自然现象,一旦存在了就一定会变化,直到最后灭去,心无法命令它们违反这个定律,保持永恒不变。一旦你透彻了解这点,就不会再虚度人生,你会努力行善,累积波罗密,下工夫修习念和慧,以便如实看透自身的存在。

我们以念和慧观察内心生起的苦和烦恼,这些苦和烦恼都是由无明而来,并且产生贪嗔、喜恶。大家必须清楚知道,凡是不安的、不满的情绪都不好,一定要想办法避免或者减轻这个苦,进而灭尽内心的贪嗔痴。

念头从内心衍生

所以,大家千万不要浪费生命,一定要刹那刹那地保持念慧观照自心,守护自心,用功消除内心所有的烦恼和有害的念头。我们的念头不是从树木、房子、汽车或者个人的财产里面生出来的,念头或者苦,都是从我们的内心生出来。

要是有错误的观念、邪见,思想就会受误导,这时假使没有念慧来克制思想,我们就会作出不善的、有害的言行举止。

由于烦恼从心生起,所以我们一定要保持念住守护这颗心,要耐心和坚持不懈地找出各种方法,以便不善的念头在内心生起同一刻,就观照和切断一起浮现的贪、嗔、喜、恶,不执取或放任这类不善心所。

我们一定要知道怎么不造作恶的身业和语业,以舍弃对情绪和念头的执着。如果有觉知观照,让心安住在当下,我们就能明智应对任何杂染的情绪,知道这些情绪都是心的状态,生起了必然会灭去。

专注所缘修止

不过,万一我们的念和慧不够强,没有足够的力量和智慧来观照情绪烦恼消除它们,那么我们就得提起念住专注在禅修所缘的工具上修止,以消除负面情绪。我们可以内心默念“佛陀、佛陀、佛陀……”,持续忆念佛陀或者佛法使心清凉,平静地安定下来。这样心就会静止专注,所有的念头,不管是善的还是恶的,这时就不会在心中浮现。

等心稳定下来有了敏锐的念,我们就以智慧继续观照和舍弃内心生起的任何烦恼,即使粗重的贪嗔烦恼浮现,念慧也能及时照见它们。当中等或微细的烦恼浮现,念慧会以善巧的方法观察这些情绪,逐渐摸透它们,看穿它们的真面目——无常、没有实体——从而放下对它们的执着。

培养定力   根治苦恼

我们修禅定是为了培养强而有力的念和慧,以便能切断一切逼迫,根治内心的不安和苦恼。所以,大家应该锻炼心让它平静下来,每天花10或15分钟,甚至更长的时间禅修,老实下工夫培养定力。为什么我们没有办法训练自己的心变善良?因我们总以为心是自己的,然而一旦心受干扰或受压迫,为什么这时它只会往坏的方面想,只会投靠烦恼?为什么我们的心总是受苦恼之火煎熬?

净化心殊胜法门

所以,我们必须提升念和慧来消除内心的烦恼,找出能舍弃杂染、减轻和削弱杂染的方法。要做到这点,就必须训练这颗心——根据佛陀的教导来训练,因为佛道是净化心最殊胜的法门,能把众生的心清净至洁白无瑕。

今天是新年的第二天,时间就这么过去了,根据世俗的看法或社会的观念,刚过去的一年是“旧年”。旧年,还有这一年里的喜怒哀乐都过去了,大家不要再重蹈覆辙过去的恶业,而是把过去所造的恶业当作教训。另一方面,凡是善的好的都应该去做,去培养。过去的已经过去,未来的还未到来,我们应当以念慧守护这颗心,安住在戒行和善业上。

所以,每一天都要止恶修善,真的能做到这样,我们的心会清凉平静,得到真正的快乐。

凡是社会习俗或约定俗成的都是世间的概念或者施设,仅仅如此罢了。时光不停流逝,日子一天一天过去很快就一个月,一个月一个月过去很快就一年,现实就是如此。无论如何,“年”、“月”、“元旦”……这些都是假名和概念,不管称作什么,自然界的白天和夜晚还是一样,但是为了能有所改变,有所进步,我们的心赋予它们名称和意义。

所以我们从这个意义来看待新年:内心保持善境界,做好事和持戒。

反应

 

登彼岸

培养日常生活中的正见

文:明吉法师

有人认为佛法高深莫测,认为修行就是要到深山野岭的古寺老刹才可以进行。殊不知佛法其实是很生活化的,就像《金刚经》上所记载的佛陀的一天开始就是入城托钵,然后回到精舍用斋过后,对大众宣说佛法。

正如六祖惠能大师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的道理,佛陀是发现世间的实相而获得解脱,因此,真理是一直存在世间,只是我们没有发现及体悟而已。其实正见是可以通过对身边周遭事物的观察,发现其本质而养成的。比如当我们因为事情的不如意时就会发现“苦”的现象,我们也可以发现自己因为贪嗔痴(集)的执着而尝到苦果的原因,如果我们清楚苦集灭道的道理,了解因缘和合而不去执着(即修行道谛),那么内心自然平和及宁静,不会被自己的情绪及思维牵引而感受到烦恼(没有烦恼即是灭谛)。

当我们对世间的事物能保持清晰的观照,久而久之,就会对四圣谛有深刻的了解及体会,那么虽然面对世间的生老病死,求不得,怨憎会,爱别离以及五蕴炽盛等苦恼时,就不会产生不必要的痛苦及烦恼。由此可见,我们在日常生活的事物中就可以直接观照到世间的实相,藉此培养自己的正见,并不一定需要去到深山野岭的地方才可以修行。

当我们能看清世间真相的时候,内心的感情自然会淡化,但这不代表我们没有情感,只是我们不会轻易被自己的情绪及思维牵着鼻子走,以致自己在无明的状态下造作恶业,而导致自己及别人受苦。这种超越的智慧可以让我们的生活过得更美满幸福。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