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公婆顾孙 跟不上现代观
隔代教育让学校伤脑筋

双溪只登华小老师对孩子关爱备至。

(劳勿6日讯)双溪只登新村人口严重外流,现有的百多户村民,逾70%为公公婆婆带着小孙,隔代教育让学校伤脑筋。由于缺乏工作机会,许多年轻家长离乡背井,多把小孩留在村子里托父母亲照顾,也和长者们作伴,惟现代教育模式的改变,老人家对于新教育制度摸不着头绪,尤其在孩子功课上,显得“爱莫能助”,只能把小孩的教育全交给学校负责。

尽管祖辈们有更充裕的时间和精力照顾孩子,但他们的观念较为保守,在教育方式上,往往都沿用旧观念旧方式,导致孩子来到学校后,不容易衔接现代教育的步伐。



祖辈们的疼爱与呵护备至,生活上许多事情都为孩子代劳,也使孩子产生依赖性。

此外,该校也面对印裔学子日益增加的现象,使该校的老师们必须花更长的跟孩子们沟通。

花时间与印裔学子沟通

双溪只登新村由于缺发展机会,除了务农为主,年轻人大部分都到外地谋生。

该村共有约300家村户,除了年轻人因缺乏就业机会而到外地谋生之外,也有不少村民外迁往劳勿市区一带的花园住宅区,导致新村成了“老人村”。



根据校长李慧婷说,虽然村子面对人口老化,但是该校学生人数却逐年增加。

这是因为附近园丘印裔家长争取孩子到华小念书。

该校在2013年,全校学生为26人,今年则增加至46人,当中,有7位是印裔学子。

李慧婷:大多数的孩子由祖父母照顾。
曾玉财:双溪只登新村人口外流,导致新村都变成老人村。

曾玉财:70%是老人小孩

村长曾玉财说,村子没有发展,年轻人外流,这是现实和无奈的情况。

他说,双溪只登是个淳朴与沉寂的小村子,村民生活纯朴,缺乏工业与发展,所以留不住新生代。

“留在村子里的,超过70%是老人和小孩。”

他说,即使是面对老年人留守家园,但该村华校学生,却出现逐年增加的现象。而到该华小求学的印裔孩子,都是居住在村子附近园丘的印裔家庭。

家长与监护人踊跃出席学校所主办的活动。
陈亚清(右)感谢双溪只登华小老师,在课业上常常给予孙女陈佩珊辅导与协助。

陈亚清:毕业后往外闯

陈亚清是其中一位协助孩子照顾孙女的长辈。

他说,村子里没有发展机会,所以年轻人毕业后就往外跑,为了安心工作,即使成家后,也要把孩子留在村内。

“只有过年过节,新村才会显得热闹。”

看见孙女郑欣颖(左)与欣慧姐妹俩健康成长,是何英心里最大的安慰。

何英:请老师指点功课

何英有两个孙女在村里的华小念书,分别是郑欣颖与郑欣慧。

她说,孩子遇上不懂的功课,都会请老师们帮忙。

“村子的生活简单,很多朋友也是帮忙顾孙儿女,大家都常常交流,为教育孩子寻求共识。”

反应

 

言论

由疫情催动的教育革新/林煌达

面对冠病影响,结合了互联网与智能教学的线上学习,似乎已在“老师要教好,学生要学好”的前提上,成为了人们推崇的“教育新常态”。

近几年来,随着多媒体、电脑网络、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高科技的飞速发展,教育领域也开始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改善原有的教学方法及教育环境;然而,此种做法也间接导致了传统学校和教师的角色,遭受前所未有的冲击及挑战。



学校作为一个接受正规教育的场所,长期以来以传授符合国家与社会发展目标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为任。许多现代的学校其实是早期西方工业革命的产物,并以培训工厂员工所需的工作技能为主,甚至向精英阶层传授管理政府、企业与军队的知识与学问。

如今,这种应工业需求而生的被动教学模式已显落后,也不适用于21世纪强调自主学习的大环境。因此,不论是教育结构、教学模式或学习技术,全球的教学资源及教师角色,都无可避免地面临着多样化及颠覆性的革新。

此外,身为教学的主体与中心,教师亦须在不影响教育水平及教学质量的情况下,通过新媒体技术的运用,改善原以“传道、授业、解惑”为本位的教学功能,进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潜力。

师生身分重叠模糊



时至今日,教育的核心已从“教”转移至“学”,课堂的目标也不再是老师的教学进度,而是在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台湾著名作家严长寿曾说,我们应该从未来的眼光审视现在,而非用过去的经验框限未来。

对此,我们不难预测,今后“教师”与“学生”的身分将经常重叠,而日渐变得模糊;“学校”也将成为一个求学的地方,转型为一个互相学习的平台。话虽如此,教育不应因科技的进步而变质,其传承知识、启蒙创新、立德树人的本质更不能够因为新技术的介入而被抹去。

教育不能仅着眼于现在,而是必须放眼到宏观的未来。面对新科技带来的各类冲击,有些教师是表现得不知所措,有者则固守权威,其中自然也不乏过于看重技术的更新,而漠视了人文素养的教育工作者。

有道是,培养人才靠教育,而教育成败的关键则在于教师。而今,在以“创新学习”作为新理念的教学环境中,如何高效地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以及改变现代课堂中教师的角色,诚然也是教育界中的重大议题。

换个角度来看,学校、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转变,除了可被视作推动教育改革的契机之外,或许也是某个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即让一众教师重新审视往日教学方法的同时,亦能为旧的教育观注入新血、赋予新内涵,并用以栽培适应时代发展的栋梁之才。

互学新知为后代谋福祉

适逢今年我国教师节的主题为“为知识学习,塑造下一代”(Berguru Demi Ilmu, Bina Generasi Baharu),故“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及“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之理,在居家抗疫期间可谓比以往更具启发性。

有鉴于此,教师应时刻关注自身的专业发展及深化对教育的理解与认知,并借此引导学生树立相应的自主学习方法、策略及观念,且在不同的学习阶段互学新知,踏实地通过教育为我们的下一代谋求福祉。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