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马哈迪眼中的华人/里郎拔刀

前阵子首相马哈迪在世界华人经济论坛演讲时出其不意的表示,大马华人对国家贡献良多。如果没有华人,国家在许多领域将被抛在后头。

之所以说出其不意,是因为5·09大选之后的一个月,马哈迪就发表引起许多华人不满的大马华人有钱论,接着就为扶助马来人的政策合理化。



10月1日则在发表亚洲未来民主主题演讲时,第二度提出华人富有论,并宣称种族之间贫富必须平衡,才能创造一个稳定与和平的国家。

马哈迪究竟是高度赞赏华人,还是极度羡慕、妒忌、甚至歧视华人呢?当然,我们不能就其在短短半年内的言论来判断他对华人的看法和态度,而必须追溯他担任第四任首相期间种种影响华人政经文教命运的政策和作为,才能一窥全豹。

1980年,马哈迪任相不久,即通过教育部宣布在华小实行3M制,这制度意味着除了华文和数学,其他华小科目都强制以马来文为授课媒介语。该措施遭华教人士强烈反对才放弃实施。同年,独大公司在吉隆坡高庭起诉政府,法官下判独大败诉,两年后独大上诉失败,独大从此成为历史。

异议分子被打压收编



1983年,华小五年级检定考试历史题以拉惹阿都拉取代叶亚莱成为吉隆坡开埠功臣,否定华人先贤的历史地位。1984年马哈迪下令铲除马六甲三保山,华社发动捍卫三保山运动,逼使政府搁置铲除行动。

1987年教育部派遣不谙华语的教师到华小担任高职,所有朝野华基政党连同15华团在天后宫商讨对策,轰动全国,引起巫青团的强烈反击。同年发生危及马哈迪权力的巫统派系斗争和诸多引起民怨的环境、人权和民生问题。

于是马哈迪在1987年10月27日发动茅草行动,一个月内逮捕扣留了106各类社运分子、吊销3家报社的出版准证。

迈入1990年代,异议分子普遍已被打压或收编,马哈迪推行各种大型发展计划,朋党主义盛行。一些华人从朋党的利益关系中分得一些甜头并跟着发展主义和物质至上起舞。因此马哈迪在去年5月19日时表示:“我当选首相时,我被认为是激进的马来人,憎恨华人。但事实上,当政22年,华人强烈支持我,使得我可以在每届大选中胜出。”

希盟不敢纠正马哈迪

马哈迪也表示华人发现他掌权22年以来,华人并没有什么损失,他们可以取得足够的成功。正是这种对华人的假想,让马哈迪坚信多数华人很富有,并且选择继续将种种限制华人经商、得标、被大学录取等等歧视性的政策公开合理化。

马哈迪拒绝相信或承认,华人的刻苦耐劳不是一种天然的民族性,而毋宁说是国家政策长年歧视的后果以及不断延续的新经济政策的受害结果。

那些为了所谓大局,族群关系和谐等等虚伪理由而放弃捍卫族群权益平等的希盟部长、议员和所谓知识分子,不敢纠正马哈迪充满种族主义和种族歧视言论的原因,极少是出于原则和政治理念的坚持,而只是屈服于马哈迪的权力和淫威。

华人在马哈迪眼中是不曾受打压的成功族群,实质上却是受尽歧视和压迫却得不到国家支援的二等公民。

里郎拔刀

反应

 

政治

【新古毛补选】巫裔选票支离破碎 马哈迪:火箭或在新古毛胜出

(吉隆坡27日讯)前首相敦马哈迪医生预测,由于马来人选票分裂,行动党将赢得新古毛补选。

马哈迪表示,以马来人为基础的分裂政党的出现,导致马来人选票变得支离破碎。

他在土权党开斋节开放日向网媒“自由今日大马”说,“尽管该选区的马来选民比华人选民多,但马来人分裂,而华人团结。因此行动党可能会获胜。

“当时,马来人在巫统的领导下团结起来,我们每次都能获得三分之二(在国会)的席位。然而,我们变得分裂,并从那里出现了更多马来政党,包括土权党。”

新古毛国席将迎来四角战,除了团结政府和国盟各派出候选人,人民党和独立人士也插上一脚,让选情更为扑朔迷离。

早前曾有分析指行动党或取胜,但是多数票或将大减,而国盟方面也预测,需要有较高的巫裔投票率,才能拉高胜算。

雪兰莪州新古毛议席的选民混合,其中马来选民占46%,华人选民占30%,印度选民占18%,其他选民占5%。

学者曾在第15届全国大选后分析,希盟获得11%巫裔支持,巫统则占33%,而国盟则已经过半,占54%,但国盟在非巫裔选民支持率仅约0.05%。

希盟和国阵组成团结政府后,也曾协助巫统在多个巫裔选民为主的选区胜选,包括彭亨柏朗埃州议席补选、刁曼州议席补选和甘马挽国会议席补选。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