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英脱欧没回头箭/南洋社论

英国于2016年6月23日举行的“脱欧公投”,投票率高达72.2%,其中51.9%投票选民赞成脱欧,成绩让人大跌眼镜。

此前,民调普遍认定留欧派必胜,岂料却爆出一个大冷门;而公投结果出炉后,许多英国人表示不服,要求举行另一次公投,这些人当中,不少是在公投中“支持”脱欧的选民。不过,这个要求重选的呼声,被形容是个大笑话。



据了解,对公投成绩悔不当初的英国选民,其实并非一心一意要英国脱离欧盟,而是希望通过公投,宣泄心中对政府的不满,没想弄假成真,将英国推到进退两难的脱欧之路。

时任英国首相卡梅伦在公投的4个月后“辞职谢罪”,将复杂的脱欧程序交给接任者特雷莎·梅;这位女首相原本是留欧派人士,但自从英国脱欧程序于2017年初启动后,她在处理脱欧事务上可一点也不含糊,尽管国人对其努力并不卖账。

12日,特雷莎虽以200票对117票,挺过保守党对其发动的不信任动议,然而如今腹背受敌,在国人和欧盟成员国两面不讨好的情况下,特蕾莎能否挺到明年3月29日的脱欧大限,确实充满问号。

在英脱欧的脚步声与日逼近之际,被视为笑话的第二次脱欧公投建议,竟然成了正式议题,外界更一度传言原先对此表示强烈反对的特蕾莎改变初衷,声称只要国会议员通过再次举行公投,她会给予支持。不过,特蕾莎17日挺身辟谣,指其内阁已议决,脱欧已是不容改变的既定事实。



开弓没有回头箭,特蕾莎政府的这项最终决定是正确的。

首先,要是再公投与首次公投的结果一样,则第二次公投不就等于劳民伤财了吗?再者,如果再公投是留欧派险胜的话,脱欧派可否要求第三次公投?第三,就算想回到留欧的日子,英国U转的单方面决定,欧盟会接受吗?

抛开这些不谈,英国试图举行第二次脱欧公投,等于跟民主程序开玩笑,而且此例一开,日后任何选举的落败一方,就可理直气壮地要求重选,民主也就因此乱了套。

“一子错,满盘皆落索”或许是英国通过脱欧公投的最佳写照。民主强调“少数服从多数”,但事实告诉我们,多数人的看法,有时未必是对的。

这,就是民主的弱点,尤其是涉及无从回头的重大议题。

反应

 

言论

开放学额的“鲶鱼效应”/南洋社论

根据医疗网站《蓝码》报道,玛拉工艺大学医学院教授拉惹阿敏建议,开放心胸外科系学额给非土著学生报读;随后大马医药协会主席阿兹占也附和要求考虑“暂时“开放学额,以解决国内专科医生严重短缺的迫切问题。

然而,开放学额的建议随即掀起舆论纷扰。

学生团体发动“穿黑衣”抗议,学生代表理事会强调,玛拉工艺大学是土著特权与教育主权的堡垒,是为保护土著,保障土著贫穷学生继续升学的机会。

高等教育部长拿督斯里赞比里澄清从未对开放学额有过讨论,并揭露有人恶意炒作敏感议题,试图引起混淆和争论,更重申高教部坚决遵守依据联邦宪法第153条文创立玛拉工艺大学的原则精神。

学生代表对政府坚定立场甚感满意,但问题论争却仍激起民众的思考。

于 1956 年创校,为贫困学生提供升学机会的特殊院校,发展迄今已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公立大学,拥有15个校区和3个卫星校区,学生人数达17万人,是否反映贫困的土著学生越来越多呢?

激发弱者变强

另一个问题是,该校只招收土著学生,国际学生只占约1%,学生来源单一,过度同质化,会否缺乏市场需要“鲶鱼效应”的刺激。

“鲶鱼效应”的涵义就是通过引入强者,激发弱者变强。首相署前部长拿督再益依布拉欣提出质疑,“是否害怕非土著抢饭碗”,的确能振聋发聩。

显然我们好些学生在过度依赖体制保护下享尽资源优势,越变缺乏竞争力,在面对威权与权势时,更缺乏独立思考的自信,因为他们被特定规则与固定的政见观念所捆绑。

2008年希望联盟执政雪兰莪州,时任州务大臣丹斯里卡立依布拉欣曾建议“开放10%学额予非土著”,以营造健康的竞争,也引起轩然大波,大批土著学生游行示威。

增加更多专科医生

时任巫统的高等教育部长拿督斯里卡立诺丁还狠批卡立依布拉欣搞民粹为博取非土著支持,侮辱了马来土著与玛拉工艺大学。

其实,开放学额有助于打造一流大学,开放竞争就是要“活跃的思想市场”,而开放医学科系学额就是要增加更多专科医生,在现有政府医疗体系下,有好些病患者需苦等半年至一年接受搭桥手术,甚至有人在等待中离世。

学医就是为救人,不分贫富贵贱救人,医生必须履践的希波克拉底誓词,因此不应被视作种族议题,也更非政治问题,因此“一切理应以国家为重”,政治领袖要有勇气和决心去解决问题。

最后我们希望大学能培养能在激烈竞争成长起来的大学生,他们要更具国际观,拥有多元广域思考,跨学科的综合学养和横贯能力,只有这样,我们的大学才有伟大的生命力与贡献力。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