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为何人文学家对科技判断更精准/浑水

过去这几年好像人工智能、金融科技、大数据、区块链等科技流行语深入人类骨髓,朋友圈开始出现有趣变化,中高层的媒体高管半途出身自学编码研究区块链亲身下手做IT,公关朋友想进修金融科技课程。

职能主导的学术机构因时制宜,相信濑尿虾和牛丸可以沟出人间至味的逻辑,几个系加开几个学额,又或开几个新课程,然后包装成高科技某某某学位向学子推销,全香港一起玩这个游戏,港大文理学士是一个好例子。



可怜传统天文物理要被杀系,然后全香港的文学院和社科院学额向下调整,资源竞争令学系跟风开新学位留人,旧的学位被淘汰,真是相映成趣。

这些流行语式的洗脑,令几代人的人生轨迹出现改变。未必个个知道什么叫未来学,但个个都想从了解今日的科技水平,推测未来的人类科技发展路向,然后找出这几十年的生存之道。

好像解释科技本质的工具知识,马上炙手可热了,如李开复这类科技人,用自身知识和在大公司待过的经验贩卖知识。

不过,我觉得次元更高的是那些人文知识背景的人去讲科技趋势,例如以色列历史学者哈拉里(Yuval Noah Harari)。

他是畅销书《人类大历史》、《人类大命运》和《21世纪的21堂课》的作者。



这人私下不用智慧型手机,而且是人文科背景,他对未来的判断要等未来到来才能验证,但至少这一刻他故事讲得较动听,而且利用人本主义把普罗大众从这些抽象的科技名词拉入生活。

正常科技人讲科技,是讲本行的工具理性,背后的运作机制、概念、应用层次甚至还有一些理论模型和数学,那是硬绑绑的知识植入。

人文学者讲科学是用文明、哲学、历史角度去讲,那些科技背后的艰深理论和数学符号不必懂太多,有一个概念就好了,然后透过了解科技本质去探讨西方哲学史常讲的,几近形而上学的议题。

狡猾才是人的本质

例如:“科技主导演算法,人类透过演算法被动接受资讯,那还有没有自由意志?”、“AI科技发展,超越人学习和认知能力,有无损害人类尊严”、“基因工程与自然法则的关系”等等,人文学家都可以有一套哲学家的解释,一般打工仔很少会独处时反思这些人的价值问题,但藉着科技,为了生存,人文学者把人的好奇心拉回人文学科的范畴。

拉回贴地的生活层面,成为科技人、工程师的不多,我们更不会落手去搞那些科技,通常只能成为旁观者。

既然如此,那么要钻研得太深又不见着有工具价值上的得着,那么我守住自己的基本盘就好了。

文字讯息传递可以配合科技,但文字之间的动人感染人无法被取代。

金融做交易可能会被科技取代,但狡猾的本质,还是人。

来源:hk.finance.appledaily.com

免责声明:《南洋商报》获浑水授权转载此文。
作者意见不代表本报立场。

反应

 

名家专栏

当风口飞猪跌落时/拿督刘明

一个90后的年轻友人找我聊天,谈起了他从商的心路历程。

很多年以前,他在网上销售一款蛮有趣的网红钱包,就是打开后,钞票会自动弹出来的那种,相信很多人应该还有印象。

他说当时这个产品非常红火,后来因为牵涉到了版权纠纷,几番折腾,他被迫放弃了这个现金牛生意,转而在网上教授他的营销心得,摇身一变成为一名为人师表的老师。

疫情肆虐的时候,突然涌现出来太多这类课程,他很快就被打回原形!

因为年纪的原因,他的经商经验都和互联网营销有关,后疫情时期他兜兜转转进入了后勤配送服务(drop shipping),他习惯了任何事情都在网上推广,可是这一次他踢到了铁板。

零工经济变化太快

原因是后勤配送服务在疫情后已经成了红海,加上网上推广的费用太贵,入不敷出,他找我想了解如何建立人脉,用传统的方式找客源。

他说互联网衍生出来的零工经济变化太快,无论你提供的是实体商品还是服务,几乎都是风口,真的如雷军所说:在风口上,猪都会飞,可是风口一过,飞猪都跌得稀巴烂变成死猪!

他说互联网营销很难做深,因为客户都不忠诚,尤其他卖的是网红产品。

他说当时产品爆红,他无暇也无需花心思和顾客互动、建立关系,因此,当他每一次改换赛道,顾客都归零!

对现今的他来说,互联网思维似乎起不了任何作用!

我虽然不完全认同他的观点,但是也的这番说辞,某种程度上印证了我上两期的文章:互联网和实体经济的功能,已经尘埃落定、尘归尘土归土。

意思是互联网对传统经济的影响和功过,已经到了瓶颈,而且是可以预测的。

人与人互动有温度

互联网这个21世纪最伟大的发明,把传统行业破坏殆尽后,只要我们细心观察,那些遗留下来的“沧海遗珠”赖于生存的关键,是居功于他们努力保持人类最传统的生存法则,那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温度!

我很多年前在一个电视节目中提到一个论述,我说大数据其实和我们中小企业没什么关系。

大数据充其量不过是大型平台如谷歌、淘宝等,出卖给中小企业用来赚取巨额利润的工具!

其实,最终我们的生意,还是回归我们熟悉的“客户关系管理”!

因为管理好我们和顾客的关系,才能确保企业永续发展!

AI碾压创意行业

今天互联网衍生出来的人工智能(AI),俨然形成了另一波的破坏性经济,这阵具摧毁和建设于一身的龙卷风,已然席卷到了高科技产业,你看看ChatGpt带来的冲击和破坏,毫不留情地把创意行业推向寒冬!

“创意”这个被科技大佬们一致认为唯一不可能被互联网取代的行业,最后还是劫数难逃,面临严峻考验!

新能源汽车也是另一个互联网衍生出来的产物。

今天企业界最常谈论的两个品牌:特斯拉和比亚迪,几乎每天都出现在媒体版面。

这两个从来没有在汽车史上出现过的汽车品牌,如今正在撼动所有拥有百年历史的汽车大厂!

那么,这一波的破坏性经济会不会为汽车行业彻底洗牌?

上几个星期我到台湾,有幸遇到台湾电池协会理事长杨敏聪博士。杨博士也是台湾一家半导体上市公司董事长,如今退休转战汽车电池行业。

我把心中的疑虑,抛了给杨理事长。

他说新能源汽车,因为是一个新兴行业,现在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电池的创新和它的续航能力上。

乘客其实对汽车的要求,远远不止以上两点。汽车的安全性、舒适度和品牌价值带来的优越感,都应该考虑在内。

拼性价比陷入红海

所以假以时日,当电动汽车的电池和续航技术普及化之后,消费者还是会选择百年大厂所提供的舒适度和品牌价值,只拼性价比的汽车品牌,将会沦为红海战争的牺牲品!

换句话说,打价格战,咄咄逼人的中国电动车,到头来将会在这一场竞争激烈的新能源汽车大战中,最终沦为第三世界廉价品牌,比亚迪想要打造世界第一新能源汽车品牌,恐怕不容易实现!

当然,欧美的关税壁垒将会进一步加速中国电车的崩盘!

互联网带来的经济效应是两面的:一是辅助和推动企业的整体成长,二是在加速某些传统行业的更迭进程,最后形成毁灭性后果。

这篇文章要带给大家的信息就是,互联网的历史作用已经定调,它对传统行业的破坏,大致上是可以被预测的,身为中小企业主的我们,不再担心受怕何时被路人甲用你想象不到的方式把你干掉。(我们从来不担心同行之间的优胜劣汰!)

做深做强无需怄气

而现在这波更迭和淘汰的龙卷风,已经吹到高科技产业。所以不要惊讶,未来几年我们熟悉和惯用的高科技产品和服务,分分鈡成为历史名词!

朋友问从事大码女装的女儿,为何不要把生意拓展加盟模式?

她侃侃回答:我只想把品牌做深做强,不要像我老爸那样整天为生意怄气!

我突然觉得,我的女儿比她老爸还有智慧!

做深做强,其实是商场上一种蛮正确的选择!

假如时间可以倒流,我绝对会做出我女儿这样的决定。

当然,见仁见智!

退堂!

免责声明:所有评论为作者的个人意见,不代表本报立场。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