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

【新冠肺炎】若被定义为大流行病会怎样?

(日内外27日讯)遍及亚洲、中东和欧洲的致命冠状病毒感染病例越来越多,令人担忧的是,疫情正在向“大流行病”(pandemic)的方向发展,即一种传染性疾病在全世界蔓延。随着病例扩散到30多个国家,世界卫生组织(WHO)是否会将这种新型病毒疾病称为2009年以来的第一次大流行病,似乎已经只是语义上的问题,许多国家已经采取了保护国民的行动。但是,那样的步骤可能推动全球各国各地祭出更多的应急行动方案,令日常生活遭受进一步的破坏。

1. 大流行病的定义是什么?



这个词本身会引起警觉,并且如何使用它和谁来使用它都可能产生影响。从广义上而言,当前的疫情已接近了大流行病的技术标准–一种新的病毒迅速蔓延到多个大洲,绝大多数人对其没有免疫力。这比传播范围局限在特定国家或地区的所谓“流行病”(epidemic)构成更大的威胁。WHO已对这种新型病毒提出了最高级别的警示。但是,总干事谭德塞在2月24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没有将这种情况称为大流行病,理由是未出现“无法控制的全球蔓延”和“大规模的严重疾病或死亡”。

2. 世卫组织何种情况下会宣布大流行病?

这并不绝对,但总的来说,WHO将研究病例的地理范围,以及疾病的致命程度和遏制工作的有效性。以新型冠状病毒为例,它会引起类似肺炎的Covid-19疾病,已经远远超出了起源地武汉的范围,在伊朗、韩国和意大利也有感染病例。截至2月26日,它已扩散到30多个国家。病毒的传播和传染性仍然不甚清晰。这些因素使得很难提出满足大流行病条件的触发点。围绕病毒的性质依旧存在悬而未决的问题,是WHO在称其为大流行病问题上犹豫不决的重要原因,尤其是,一些国家出现了传染减缓或停止的早期迹象。

3. 指称为大流行病意味着什么?

如果WHO开始讨论将冠状病毒疫情定义为大流行病,可能会激发更多国家推出更高级别的、紧急状态级的应对措施。例如,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表示,如果疫情在美国广泛传播,政府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一种主要手段是所谓的保持社交距离,设法限制病毒得以传播的人际交往,例如关闭学校或重新布置桌椅,扩大它们之间的距离。企业可以鼓励远程办公或使用视频会议代替面对面开会,公众聚集则可取消。尽管如此,WHO讨论这种病毒的方式并非任何法律定名,而预防措施已经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得以实施,包括中国大规模的封城和隔离行动。



4. 与近来暴发的其它疾病相比如何?

新的冠状病毒可引发Covid-19,一种严重的肺炎。有些人只有轻症,或者即使传播病毒也能保持自身健康。这种新型病毒与引起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ARS)的病毒来自同一家族,但在导致严重疾病方面有差异。它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已导致数万例感染,两个月内造成的死亡人数比9个月的SARS疫情还要多。另一种病毒,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ERS-CoV)自2012年以来一直在传播,已导致有记录的2,499例病例中34%的患者死亡。尽管如此,按照WHO的标准,这些暴发都没有被认定为大流行病。

5. 如果SARS不是,那么什么才是大流行病?

大流行病没有正式的数字意义上的定义,但通常发生在遏制一个地区或国家疾病爆发的努力失败之后。随后,目标从遏制转向缓解–尽力减轻痛苦。最近一次真正成为大流行病的病毒是2009年爆发的H1N1猪流感。据美国CDC估计,仅在美国它就感染了6100万人,爆发的第一年,可能导致全球57.5万人死亡。在那次猪流感发生很久之前,最广为人知的公共卫生大流行病之一可能就是1918年的流感大爆发,据估计全世界有5000万人被感染,死亡人数约占5%。

6. 我们为什么还没到那一步?

WHO表示它正在制定关于大流行病的一个新定义,可能与Covid-19有关,但是警告说可能需要一些时间。这主要是因为,在2009年的猪流感危机之后,WHO收紧了将一种疾病分类为大流行病的标准。诚然,这种区分或许没有必要。另外,WHO在1月30日宣布新冠病毒是“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是其最高的预警级别。那是正式宣告需要“国际协调应对”的公共卫生风险。

反应

 

时事

【卫生总监记者会6】初期有效但副作用大
卫生部谨慎用羟氯喹

(布城26日讯)卫生总监拿督诺希山医生指出,以抗疟疾药羟氯喹(Hydroxychloroquine)治疗冠病,在早期治疗中有助防止病情恶化,但这药物对心脏的副作用非同小可,一旦有状况就需马上停止服药,否则危及性命。

他说,卫生部参与世界卫生组织启动的“团结”临床试验(SOLIDARITY trial),得知世卫组织暂停这种药物的测试治疗。



诺希山在记者会上说,每种药物都有副作用,而羟氯喹用于治疗疟疾长达40年,卫生部目前是非常谨慎地用以治疗冠病。

他指这种药物通常使用5天,当局发现它可阻止病患病情恶化至第4和第5阶段。

“世卫组织将先收集有关药物的文献资料,了解此药物所有副作用、如何避免副作用、用药期、使用量等,然后在6月中发表最新立场。”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