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重返亚洲战略
美积极主导跨协



谈判长达7年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rans-Pacific Partnership,简称TPPA)于2015年10月5日于美国亚特兰大,经过12个国家的部长会谈后达成基本协议,成为全球经济发展和架构的另一个重大里程碑。

TPPA谈判最初由智利、新加坡、纽西兰、汶莱4个亚太国家于2005年6月发起,初期并未引起关注,直到2009年,美国高调宣布加入TPPA谈判,令TPPA受到关注,并加速进行。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A)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大事迹,不但是跨区域的自由贸易协定,也即将为全球经济进程掀起新的篇章。

此外,美国积极主导TPPA谈判,被视为是“重返亚洲”的战略,而美国也尝试以TPPA建立美国主导的亚太自贸区,并希望借此制定新的国际贸易准则。

而在TPPA首轮谈判中,美国强调推动清洁能源等新兴行业的发展,促进制造业、农业以及服务业的商品与服务出口,并强化对美国知识产权的保护。



美国积极推行TPPA的态度,除了是要成为亚太区经济龙头,也被认为是要挽救美国出口大幅下跌和高失业率问题。

促进亚太经济一体化

TPPA成员国无论在地理、人口、政治、宗教和经济结构与发展阶段,都比原有的自由贸易协定来得复杂。

而在经济架构中,有的以制造业为主、也有的以资源为主要行业。换言之,TPPA在农业、劳工、环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利益诉求差异庞大,也更加复杂。

此外,TPPA的范围远远超越其他自由贸易协定,因为除了商贸和服贸,其范围还涉及知识产权、劳工、环境、临时入境、国有企业、政府采购、金融、能力构建等事项。

这些事项都是目前亚太区自贸协定较为忽略的部分。

因此,经济学家认为贸易自由化可提升区域经济发展,主要因为其将循序渐进地促进亚太区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加强成员国行业互补

TPPA涉及全球40%生产总值,将近1万8000种商品关税减免,因此被视为是近20年来国际商贸领域最大型的协定。

此外,TPPA将加强各成员国的行业互补性。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发达国家在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领域具有明显的优势;澳洲、纽西兰、智利等国在资源型行业也有较强优势。

而墨西哥、越南、大马和秘鲁等国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领域,这种互补的经济结构,将有利于TPPA协定的成功签署。

不过,亚洲强国—中国却没有受到TPPA谈判邀请,该国也未申请加入TPPA,也许是因为中国感受到美国这一次的来者不善。

美国抗衡中国崛起

有经济学家认为,奥巴马政府希望借助TPPA来加强美国在亚太区域的影响力,同时抗衡中国的崛起。

在美国的全球贸易战略中,TPPA的地位远高于其他自贸协定,奥巴马政府可能会借助各种力量以平衡国际国内矛盾。

除了尽力促成谈判早日完成,也为协议签署而在某些具体的条款上作出一定让步,借此推行全球再平衡战略。

在美国主导下,TPPA协议的内容和标准难免倾向于美国自由贸易理念和战略利益。

高标准条款互惠互利

TPPA在知识产权、劳工和环境与服务贸易方面所设下的“高标准”带有明显的美式手法,主要维护美国的经济与战略利益。

这些高标准条款对所有参与成员国而言都是互惠互利、各有好处;所倡议的保障人权、保护劳工、禁止剥削童工、保护环境、确保食品安全、保护消费者免受欺诈,以及反腐败都是经济社会进程中不可获缺的重要部分。

其实,美国在技术创新和知识技术密集型行业方面仍遥遥领先其他经济体,因此提高知识产权标准将有助于美国继续保持这方面的优势,并从技术贸易、技术转移和专利使用等方面获取更多技术转移收益。

TPPA部分主要条款

保障人权,保护劳工权益

保护环境

确保食品安全

改善投资者与东道国的争端解决机制

确保开放和自由的互联网

中小企业可冲出海外

对于发展中成员国而言,TPPA虽可加剧市场竞争,但也可被视为是互惠互利和提升商机的平台。

虽然美国参与TPPA的姿态被喻为喧宾夺主,但美国作为老大的地位也正好和强势中国抗衡,为世界经济带来更互补的效果,从中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与永续经营能力。

对我国而言,大型企业除了将面对更严峻的挑战,但同时也将获得更广泛的商机,进军更多的市场。

对于受影响较大的中小企业而言,可将此视为拓展海外,甚至是全球市场的良机,惟需提升并作好准备来应对市场变化的效应。

中小企业可通过关税取消的利益和互联网与电子商务的效益,以较低的成本从中得利。

区域自贸协定催生跨协

全球互联网和网络于1990年代开始普及,令资讯迅速传达,迎接网络时代的降临。

资讯发达趋势迅速影响全球经济发展和模式,也引领全球区域一体化的概念产生,尤其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的诞生和推动下,亚太地区各经济经济体逐渐开放,加速经济合作领域发展。

新加坡、智利等贸易自由化程度较高的国家,也因而开始考虑建立高标准的自由贸易区,成为催生TPPA的始作俑者。

APEC成立10年后,区域自由贸易协定 (FTA)在2000年代迅速发展。

要求100%废除关税

东盟成员国于1999年通过于2002年启动东盟自由贸易区,并同意当时的新成员柬埔寨在2010年之前把关税减到0%至5%,而东盟6国则提前在2010年实施零关税,新成员则提前到2015年。

接着,中国-东盟、韩国-东盟、日本-东盟等自贸协定逐一签署,令亚太区逐渐成为全球自贸协定中心。

而纽西兰、新加坡、汶莱、智利4国也因此在2005年签署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SEP),这也是TPPA的前身。

在此协定中,成员国原则上要求100%废除关税,也因此令自由贸易协定涵盖的范围更广泛和自由。

接着,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和随后的美国反恐战争与伊拉克战争基本结束,催使奥巴马政府于2008年11月加入TPSEP,介入亚太经济一体化。

而在美国主导下,TPSEP于2009年底易名为TPPA。除美国以外,越南、秘鲁、澳洲、大马、加拿大、墨西哥、日本等国相继加入谈判,从而使TPPA成员国范围由最初的4国(P4)迅速扩大到目前的12国(P12),占全球经济增长的38%,占全球出口的24%。

2015年9月30日至10月5日,TPPA部长级闭门谈判在美国亚特兰大举行,12国最终达成基本协议,TPPA取得实质性进展。

 2016年2月4日,12成员国在纽西兰奥克兰正式签署TPPA。

反应

 

财经

瑞士信贷:必须快速跟上结构变化
小国比大国更早面对挑战

(新加坡24日讯)要知道大型经济体未来会吹什么风,可从小型经济体的转变看出端倪。

专家认为,小型经济体比较开放,对外界的改变更为敏感,容易受金融、劳力与贸易流动影响,因此转变往往比大型经济体预先浮现,可作为后者未来趋势的风向标。



预示美国财政走势

瑞士信贷(Credit Suisse)在研究报告中说,新加坡的转变尤其能够预示美国未来财政政策的走势。

报告举例说,新加坡的财政政策通常会跟着美国财政数字的改变走,在美国放宽财政政策的前几年就预先放宽国家的财政政策,提早制造多余的产能,以准备迎接即将来自美国的外部需求。

研究与咨询公司Landfall战略集团董事斯基灵博士(David Skilling)日前在瑞信举行的全球大趋势论坛上说:“小国比大国更早面对一连串的挑战。大国的决策者,尤其是美国或法国,有时会实行一些愚昧的政策,但新加坡、爱尔兰或波兰就不可以这么做。它们必须很快地跟上结构上的变化。”

斯基灵在去年撰写的一篇评论中说,新加坡、香港与纽西兰等小型经济体,在与外界互动时已变得更谨慎,从这点可看出全球化的趋势已经逐渐受到控制。



他说,在全球资金流动不稳定、低利率,以及外汇面临压力的大环境中,小型经济体已开始实施移民政策限制、资本控制与外汇管理等措施,这可视为一种前兆,显示其他经济体将会以类似的方式控制全球化的影响力。

新加坡虽小 危机意识高

斯基灵在论坛上说,新加坡规模小,政府的危机意识因此会比较高。“新加坡自1965年以来就很多虑。这种多虑的态度使其政策作法总是井井有条、很有系统。”

新加坡前财政部与交通部第二部长陈惠华指出,小型经济体,尤其是没有天然资源的小型经济体的存亡,与它们对全球经济的用处息息相关。

建成重要运输枢纽

她说:“就新加坡而言,它的地理位置处于重要的贸易路线上,这是它很努力发展的一点,它要把自己建立成一个重要的运输枢纽。单是作为一个方便的港口是不够的,新加坡必须优秀,才能继续作为一个海事、航空和物流枢纽。”

陈惠华目前是私募股权基金天宝富投资公司(Tembusu Partners)的董事。她也是论坛的其中一位主讲嘉宾。

她说:“如果人家觉得这里不是经商的地方,觉得这里没有法治,觉得这里的体系不值得信赖,那世界就会和我们擦身而过。”

植入贸易圈 不依赖大邻国

另一名主讲嘉宾苏格兰前首席部长萨尔蒙德(Alex Salmond)则表示,成功的小国一般上是通过把自己植入像东盟或欧盟的贸易圈,以致于不必依赖单一的大型邻国。

他说:“当爱尔兰加入当年的欧洲共同体(European Community),它就从英国的影子里走了出来,去到一个比较好的位置。加入欧洲共同体之后,爱尔兰因为不再那么依赖一个更大、更强的邻国,所以变得比较发达。”

陈惠华说,科技发展的速度将会使实体障碍全部瓦解,大规模市场将来会变得更为分化。

她说:“我观察到世界各地的经济势力高度分化。就算是像美国这样的大规模市场,我们可能会看到美国不同地方冒出表现优越的小区,这些地区成功的关键将会是由创新推动。”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