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华裔副首相之争议/谢诗坚

马来亚乃至马来西亚是不是应该有一位华裔出任副首相?

这个问题打从独立之后在华社就存在这样的问号,但碍于政治敏感,都没有提上政治议程。其中一个理由是马来亚的华人在独立时虽然有37.2%(超过200万人),而马来人有49.5%(超过300万人),但因在1955年时马来亚的登记选民只有128万人(占人口20%),其中马来选民有107万人(占选民84%),华人选民只有14万人(占选民11%),也就使到华人要争取较多议席的条件不足,只好由当时的巫统作安排。



由于只选52名立法议员,巫统分得35席、马华15席及国大党2席(这三个政党共组成“联盟”)。就选民数目比例来看,马华也不能有再多的索求。选举结果巫统胜了34席、马华胜15席及国大党2席;反对党(回教党)只胜1席,由拿督翁领导有望胜利的国家党则全军覆没。

巫统马华爆席位斗争

当时华裔选民少是因为华人并不热衷申请公民权,也就没有登记成为选民。但在1955年普选后,马华发现失衡情况严重,也就全面鼓励华人申请公民权和登记成为选民。

截至1959年举行独立后第一次大选时,选民已增加至217万名,其中华人选民已达75万人(占34%,较1955年的15万名增加60万选民),但人数还是无法接近马来选民。因此在席位分配上终于爆发巫统与马华的斗争,最终以林苍祐派(1958年当选马华总会长)败下阵来,无法实现马华被分配至少三分之一席位(约35至40席),以便修宪时需要与马华协商。

接着下来是由陈修信取代林苍祐的角色,同意议席做如下的安排:巫统69席、马华31席及国大党4席(总数是104席)。



换句话说,马华只被分配占29%议席,不能达到至少三分之一席位的安排。这也意味着马华在联盟的地位已降到第二位,不再与巫统平起平坐。

李光耀难改联邦结构

1963年,马来亚演变成马来西亚联邦,加入了新加坡、沙巴及砂拉越,种族比例也起了一定的变化;只是不论人口结构有何变化都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英国把权力交给巫统,它相信巫统可以管好这个新生的国家,也有办法压制左翼势力的扩展。

在这方面,尽管新加坡的李光耀发挥了其魅力与影响力,他还是无法震撼及改变马来西亚的政治结构,反而把自己搞出马来西亚(1965年8月9日新加坡脱离马来亚成为独立国家)。

自此之后,特别是1969年大选后,马来西亚因为华人的政治地位有所衰退,也就没有政党鼓吹重视华裔的政治代表权,遑论有副首相之建议。

不过,倒是有一件在华社引起震荡的是在5·13后的70年代,马华在锐意革新下,有人提出了给马华一个副首相职,以便提升华人的政治地位。可是在敦拉萨当政的年代,此事也只是传言,没有人公开争议过。

一个较为人熟知的故事是陈修信在搞完华人大团结后,又面对反对党挤入执政大家庭带来的威胁,也就建议首相多委一名华裔副首相,可惜得不到回应,结局是陈修信在1974年下台。

如果没有记错的话,约在2009年时,身为民联实权领袖的安华曾公开表示,如果民联在下届大选攻下布城,将会推荐林吉祥出任副首相。

对此,林吉祥及行动党也没有回应,毕竟行动党也不知道如何回应,沉默则成了答案。

与人口结构没关系

及至最近,又见前首相马哈迪提起行动党曾有要求副首相职,如果反对党执政的话。后来马哈迪又说弄错了,是马华不是行动党。他接着提起在2009年时,马华领袖之一的陆根佑(曾任副财长)有向政府提出委马华领袖出任副首相(可以是第二副首相)一职。

可是,首相纳吉又说在他任期开始以来(2009年4月),马华不曾要求副首相之事。这句话倒是有些依据,因为陆根佑所建议的纯个人意见,不代表党,不算是马华提出的。

现在随着行动党否认有此要求及马华澄清未有此要求后,是不是意味着华裔不再奢望副首相职,更何况在华裔人口所占的比例不断下滑之际(当下只有24%,与独立时的37%相比,可谓是越来越少),又如何争取华裔副首相呢?

其实这与人口结构没有太大的关系,只要地球村的概念越行普及,在世界任何角落都可能出现少数民族出类拔萃的人物。谁会想到美国也会选出一位“黑人”总统奥巴马?因此对副揆一职的看法,各族有各族的想法。

如果华人希望和梦想有一位华人副首相,也不是罪过,更不是触犯法令,我国宪法没有限制非土著不能出任正副首相。

这就是说,政党间提出这样的课题不能被视为敏感的,而是有其值得探讨的价值。

反应

 

灼见

补选胜败冲击两党要/谢诗坚博士

因原任议员李继香病逝,雪州新古毛州议席迎来了今年的第一场补选。有关补选经于4月27日提名,于5月11日投票。

希盟派出行动党代表彭小桃为团结政府候选人,她是房屋及地方政府部长倪可敏的新闻秘书,今年31岁,拥有电气与电子工程学位。而国盟候选人是土团党的乌雪区部代主席凯鲁亚兹哈利,今年56岁,是土团党第二号人物阿兹敏的爱将,他是一名商人。除了上述两人,另有人民党的哈菲查再努丁及独立人士饶可芯被提名,加入战围。

自1974年以来,大多数州议员来自马华,包括陈强汉、曹勇发、王亚泰及庄祷融,但在2008年后,行动党崛起,而成为与民联合作的执政党。这一年,李继香被委为市议员。在2013年、2018年及2023年连续3届当选州议员。

按照选委会公布,选民人数有40015名(2023年记录),其中马来选民占46.36%、华裔选民占30.65%及印裔选民占18.016%,其他则有4.98%。

火箭不占优势

以这样的比例来分析,行动党已占不了优势,加上这一次补选又有更多的意见指团结政府不会再一枝独秀,而将面临国盟的冲击。其理由如下:

(一)马来选民显然已占了优势,如果他们发挥了绿潮的造势,对团结政府是最大的挑战。

新古毛州选区是属于乌鲁雪兰莪的国会选区,另两个州议席是乌鲁安南及峇冬加里,前者目前由伊斯兰党议员占有,后者则由土团党所占有;而国会议席则由伊党占有。

如果新古毛补选再由国盟拿下,则一国三州全属国盟所有。虽然未能动摇团结政府的执政权,但可以肯定的是,团结政府将面对选后可能分裂的危机。

(二)其中最明显的是,马华在这次的补选中依然没有机会派人上阵,也不能学林建寿在七十年代派出七人帮在槟城捣乱民政党的议席,因此只能采取“不合作”、“不助选”的消极态度。

这意味着马华自从被行动党列为不喜欢的政党后,马华的反击不但不够力,也只能表态不参与助选。

我们不知道在提名后的情况是否依然故我,或大有改变?如果马华依然找不到翻身的机会,则它身为团结政府成员又有什么意义呢?几个行政议员能换来马华的尊严吗?

拿最新的例子来说,行动党林冠英揶揄拿督斯里魏家祥说:“既然拿督斯里安华向你说可进行将恒毅分为两校,那你应去完成使命”。结果马华反击是他不在内阁内,而行动党内阁有四大部长,为何针对魏家祥?行动党不是还有一名副教育部长吗?

由此反映出行动党与马华是一对不咬弦的冤家。既然它们从六十年代斗到今天还是没完没了,如今又将它们拢在一起,对安华又有什么好处呢?

批评多过赞美

(三)这些日子来,安华在马来社会的处境也不是很顺畅,被批评多过赞美。

以目前的局势衡量,安华是需要用更果敢手段劝请各成员党放弃成见,形成一个整体。不幸的是,在马华冷淡反应下万一让行动党失掉2000票,来回就是4000票,也就意味着行动党保不住其堡垒区了。

如果我们翻查过往的历史,不论是国席或州议席,马华都是名列榜中的。如国会有丹斯里李孝友、丹斯里李金狮和丹斯里周宝琼;而州议会也不缺人才。岂料进入2018年后,国阵已大不如前,不但巫统输掉政权,马华也找不到复兴的道路。另一方面,更惨的是民政党转来转去,也转不出一个头绪来。

如果安华任由各党自我表述,那团结政府又如何团结呢?只不过做做样子罢了。

放眼马来西亚,当下最能凝结政党共处一室的是安华。如果安华没有机会再续任5年,那么“昌明大马”的地位又摆在哪里?

无论如何,新古毛州选区补选不但是对行动党的考验,也是对安华的考验。

当一切的焦点都集中在新古毛补选时,行动党的陆兆福和安华是这场补选的主角,胜败是关系到团结政府的未来是更强或分裂?

补选看来是小事,与政权的变动没有关系,但也是大事,因为在此时此刻,一旦补选失败,安华与陆兆福就会陷入领导的危机。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