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

涌入投资掀涟漪效应
中资点燃非洲妇女曙光

埃塞俄比亚“华坚鞋厂”是世界最大女鞋生产厂商之一的中国华坚集团在埃塞俄比亚设立的全资子公司,雇员超过60%都是女性。

(伦敦25日讯)中国对非洲的大规模投资和建设,客观上促进了非洲不少地区妇女地位的改善和提高,这一效应辐射到区域以外。

英国广播公司中文网星期五报道,2011年,20出头的贝扎(化名)生活在埃塞俄比亚(简称埃塞)的一个贫瘠村落,在三姐妹中排行老大,一天突然听说要修路,来了几十名中国人,设立工地,在当地雇工。



中国的厨师需要两人帮助在厨房干活,于是和施工人员有关的亲戚就找到她得到这份工作。

工资虽然很低,可是当时对她这样仅靠务农、很多人一天只有一顿饭吃的家庭来说,带来了生活的希望。

从未离家出远门的贝扎并不知道,她的国家正因为中国投资的大举进入,经历着一场巨变。

80年代饱受战乱、饥荒肆虐的埃塞,其皮包骨、奄奄一息儿童的新闻照片,今天还深映在很多人的脑海里。这个地处“非洲之角”中心位置的国家,近年来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经济增长率,超过周边其它国家。

这种经济变化对像贝扎这样的埃塞妇女的生活状态及未来也产生重大冲击。



2016年,埃塞俄比亚到吉布提的新国际列车通车,这条线路是非洲首条集设计标准、投融资、装备材料、施工、监理和运营管理全产业链“中国化”的铁路项目。

埃塞第一大贸易伙伴

经过不到10年的大幅投资,中国成为埃塞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投资来源国和第一大工程承包方。

中埃经济关系如此密切,中国企业在该国到处可见,让埃塞俄比亚人将中国人称为“埃塞俄比亚的第87个民族”。该国现有86个民族。

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的研究员霍丹博士说,中国和非洲很多国家的经济贸易往来,其中一个直接的影响,就是非洲女性的基本生活,经济水平和社会地位。

“给他们创造了就业机会,让他们有机会走向自主自立的生活态势。”

英国牛津大学移民问题研究员戴梦涵博士经过长期研究也发现,中国赴埃塞俄比亚开展的各种工程项目带动了当地就业,在客观上促进了当地经济增长,不少因此就业、受惠的埃塞俄比亚妇女获得了更大的个人自主权利和发展空间。

中国在埃塞俄比亚的公司包括国企和私企,开展的工程项目包括援建,承包等。图为中国援建的非洲联盟总部大楼,耗资约1.5亿欧元(7.2亿令吉),显示北京在非洲大陆的影响力。

279中企投资埃塞俄比亚

中国国内经济经过过去数十年急速增长,基建和很多制造业市场饱和,不仅产能过剩,基建人才市场也呈饱和过剩状态。生存环境压力大,竞争激烈。

埃塞经历了国内战乱和饥荒后,随着政权和经济稳定,人口迅速增长,为经济增长提供大量劳动力。

埃塞经济增长亟待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对工程设计建设人员市场需求巨大,这为大批中国企业赴埃塞投资创造了天然环境。根据埃塞投资委员会2017年公布的数据显示,过去5年里,共有279家中国企业在埃塞投资,为当地创造了2万多个就业岗位。

长期关注、研究中国国内外移民问题的戴博士,近年内研究中国前往非洲埃塞的“移民问题”,并曾用16个月的时间亲自前往埃塞与中国国企、私企的工程技术人员共同生活,和中方与埃塞当地人民直接对话。

一些媒体上有“中国百万人移民埃塞俄比亚”的说法,戴博士指出,实际上并没有那么多中国人到埃塞来,只是该国好像到处都有中国人。她说,大批中国人到埃塞来的原因很简单,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移民概念。

很多中国工程建筑人员在中国已经拥有业内经验和学历,但远赴埃塞,一方面离开中国国内竞争激烈的基建人才市场,另一方面可以获得比在中国相对来说更宽阔的职业发展机会,以及更高的工资收入。

不少中国年轻的工程人员宁肯暂时远离家乡亲人,在物质条件相对落后、文化环境迥异的国外工地上生活,一个简单的目的就是为了攒钱回中国买屋子。中国城市现在的房价高企。

埃塞俄比亚的采茶姑娘。服务业和第三产业雇用了大批埃塞女性。

人口猛增至1亿  政经稳定商机大

经历了多年严重的战乱、饥荒后,埃塞的政治经济进入了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埃塞俄比亚的人口和经济一样,进入了爆发式的增长,上世纪80年代埃塞人口不过3千多万,今天已经猛增到1亿人口。

虽然十多年来埃塞国内朝野矛盾不少,但已经没有大规模战争和饥荒,良好的经济发展潜力、缺乏基础设施、劳动力人口丰富,所有这些条件都让中国企业看到商机。

经过多年投资,中国成为埃塞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投资来源国和第一大工程承包方。中国“一带一路”政策更让北京和亚的斯亚贝巴找到共同语言。

埃塞俄比亚人口男女比例大致平衡。但在这个传统的农业国度,主要的体力活仍需要男性劳动力,妇女的就业机会十分有限。

随着中国工程人员在埃塞俄比亚开展众多基建项目,带动当地经济, 促进妇女地位发生变化。

赴中东当家佣妇女激增

研究移民问题的戴梦涵博士发现,中国赴埃塞俄比亚企业形成一个移民的“涟漪效应”:埃塞俄比亚赴中东地区工作的妇女人数,随着中国赴埃塞企业的人数增长而增多。

在中国投资大规模进入埃塞的2008到2013年期间,埃塞劳动和社会事务部的数据显示,登记在册离开埃塞的妇女的人数,从几千人猛增到约50万人。这还不包括大批没有登记在册通过红海和也门的陆路,前往沙地等国的埃塞妇女。

2013年,沙地政府将近16万名埃塞“非法打工者”遣返出境后,埃塞政府不再通过官方正式途径向中东输送劳工。但仍有很多埃塞人走这条路,去不了沙地就去科威特、阿联酋等其它国家。

有索马里和中东生活经历的霍丹博士指出,对于来自东非的妇女,中东国家的吸引力除了文化和宗教共性之外,还包括这一地区相比自己国家收入高好几倍。一个女工干家佣的活在肯尼亚、索马里和埃塞等国的收入平均不超过每月100美元(约390令吉),而在沙地他们干同样的活,或就能赚高达每月400美元。

此外,中东国家的女性很少工作,需要大量的女性员工干如家庭仆人、理发师、化妆师、美容师等工作。

戴梦涵博士指出,很多新闻报道也揭露一些埃塞妇女在中东做家佣受到欺凌、虐待等遭遇,但这不能阻挡着大批埃塞妇女走上这条路。

近年来该国妇女儿童生活有了很大进步。

女性就业率大幅提高  有能力决定自己命运

和丹博士来自非洲的索马里。她说像埃塞俄比亚这样的社会,在传统的经济环境下,大部分的收入来源是体力活,需要男性来做,女性的就业机会就很少。这导致女性在经济上依附于男性,影响他们的社会地位,很少有接受教育的机会。

随着中国在埃塞俄比亚的大力投资,女性的就业率大幅提高。产生了许多适合女性赚自己的钱的机会,除了服务业之外,在很多工厂里,大部分员工都是女性。比如华坚鞋厂超过60%的员工是女性。

中国某大型企业的一名工程师史先生赴非洲多年。他说,中国在埃塞的企业主要从事工程承包等基建项目。

此外,还有很多中小企业在当地投资设厂,主要涉及轻工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像纺织、制鞋及皮革加工等。

他说,随着这些中国投资,比如基建的施工地区,当地很多村镇就会新增商店、饭店、路边摆摊的商贩,它们也主要都是妇女在经营。

戴梦涵博士说,虽然这种工作工资并不高,但这些工作让农村妇女开始接触社会,并在与中国人的接触中增长见识,学习了对外打交道的经验,包括与不同文化背景者来往。

霍丹博士称,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女性有了自己的收入可支配在自己发展上,而且越来越多的女性受到了教育后,变得自主自立,有能力自主地决定自己的命运,有了更多的自我发展的机会。

在中国公司的厨房,从帮厨,到学习烧中国式的饭菜,贝扎学到不少东西。但随着埃塞通货膨胀,生活压力不小。中企工资收入低,她也不准备长期做下去,而是有自己的打算,也要像她的雇主一样,走向世界。她并不准备去中国,而是希望攒些钱去沙地工作。

中国企业在埃塞俄比亚展开大量的基础建设工程,雇用了大批当地劳工。

反应

 

柔佛

中科技公司丹绒比艾建厂 黄日升:料带来1万就业机会

(笨珍20日讯)马华副总会长拿督斯里黄日升博士披露,中国某高科技公司已到丹绒比艾投资建厂,预计此投资计划将为我国制造1万个就业机会。

他说,笨珍及丹绒比艾区未来还会吸引更多投资涌入,为本地人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有关的中国公司去年已经动工兴建厂房,预计今年能够完成,一旦投入运作,首阶段将可提供2000个工作机会。”

黄日升也是丹绒比艾国会议员,他是星期天下午出席马华丹绒比艾区会三机构及国州议员办公室在北干那那东姑依布拉欣依斯迈礼堂联办的新春团拜活动时,这么指出。

他表示,笨珍及丹绒比艾区将有3000英亩被用做重工业区,可吸引更多国内外投资者入驻投资。

实现“柔佛前进”

他相信,通过各界共同的努力,柔州即可发挥经济效应,让“柔佛前进”成为现实。

马华北干那那州议员陈勇鸣也是坐上嘉宾。

出席团拜的各族民众超过3000人次,与会者包括巫统龟咯州议员拿督杰菲里丁、新加坡驻新山领事陈佳杰、笨珍县长再纳、笨珍市议会主席阿都拉萨、笨珍华团主席锺立鹏、马青丹绒比艾区团团长张育昌、妇女组主席罗苏莺、黄日升夫人拿汀斯里林如芸及陈勇鸣夫人林巧月等。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