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巫统越来越强/南洋社论

不论你同意与否,在过去近70年中,国内只有一个政党,政治势力不坠,还不断扩张,那就是巫统。

巫统有其强军方程式,其中之一是处在弱势时,通过“联盟”方式先稳住政权,再通过吸收“内部养分”,继续对外扩张。



回顾历史,在1952年,东姑阿都拉曼领导的巫统,与敦陈祯禄领导的马华公会首次联手,在吉隆坡市议会选举中狂胜。

3年后,由巫统、马华及国大党组成联盟,在立法议会选举中,从52席中夺下51席,成了联盟向英国争取独立的最强政治筹码。

1957年8月31日,马来亚成功争取独立,代表三大民族的巫统、马华及国大党,功不可没(可惜现在却有人企图抹除他人建国功绩),而联盟也在国家独立后2个月注册成政治团体,一统天下。

随后马来西亚联合邦于1963年9月16日成立。1965年,巫统为主干的联盟把李光耀掌权的新加坡逐出联合邦,剔除心腹之患后,也进一步巩固巫统为首的政权。



1969年建国后第一场政治风暴发生,东姑阿都拉曼下台,由敦拉萨上位。敦拉萨弃联盟而于1974年组织多党“共治”的国民阵线。自此之后,巫统开始一党独大,而当年联盟的两大友党,政治势力一再被稀释。

反观巫统,在没对手拦路之下继续大行扩张手段,不只牢牢控制政权,甚至把势力往各领域不间断的“渗透”,这已不是政治坐大这么简单了。

纵观3·08及5·05两次全国大选引发的大反风,国阵虽受重挫,但巫统在国席上依然独大,让人侧目。显然,巫统已掌握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政治斗争手段,而阵线内的成员党往往成了牺牲品。

就如近日巫统“急先锋”纳兹里把大马首富郭鹤年事件闹大,已一举摧毁马华惨败后力争华人票的努力。这只是单纯的失言事件?还是弃车保帅,稳定自家票仓战略?引人深省。一山岂能容三虎?

反应

 

言论

救急与救穷/南洋社论

雇员公积金局正式推出第三户头,允许会员通过此“灵活户头”提取存款应急。

会员缴款额的分配比例从原有的70%缴纳存款存入第一户头,30%存入第二户头,改为新规定的75%存入第一户头的“退休户头”,15%存入第二户头的“幸福户头”,10%存入第三户头口的“灵活户头”。

第三户头启动后,会员可选择将第二户头的部分存款转移至第三户头,会员可随时提取户头里的存款,最低提取额为50令吉。

第一户头是为退休储蓄,在符合条件情况下,可提款投资信托基金,基金赎回时须再存入第一户头。

政府先救急后救穷

第二户头可提取存款支付教育、医疗和购屋用途,或在50岁时提领存款。随着第三户头的增设,将减少第二户头存款额。

第三户头,则是救急用途。政府推出此项具灵活性且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是“先救急,后救穷”做法。

好些人因储蓄率偏低,特别在经济陷困时,人们面临就业、债务、收入等压力的叠加冲击,“善解民意”的政府及时予以政策对冲,通过公积金局“开闸放水”,暂时解决陷困者面临现金断流的“穷”问题。

问题是,当人们缺钱而恐慌时,就只想依赖政府援助,别人帮扶,甚至产生恐惧,还会影响人们做出非理性的决策,想尽办法掏挖可能散落在边角的零碎小钱,甚至养老用的钱,就是没有长远打算,才是最致命的致贫心态。

善用杠杆改善生活

因为迷茫,人生规划就失灵了,随后还更变焦虑,没法好好工作,没法存到钱,还被迫要终生劳碌。

其实,民众理应保持警惕,在面对未来的变量,不能只依靠拐杖,而要善用杠杆,善用杠杆的功能才能改善人的生活。

长时间的债务型经济增长模式,让落后的穷国濒临绝境,发达国家及新兴国家经济体的崛起,靠的是创新杠杆撬动的力量。

要如何在有限物质基础上,做出最大的成绩,才是我们真正要思考的脱贫出路。

善于投资,就是善用杠杆扩大复利效应,当然不是要鼓励恣意举债,而是要倾尽所能,去努力求知识,只有学好本领,有能力有实力,才会有杠杆公司资源,帮你放大价值的舞台。

竞争力就是你的杠杆资源,只有借用杠杆各种资源的乘积,及时间复利的结果,才能帮你打造优势人生,这才是救穷的必要策略对冲。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