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电子支付增1.3倍
支票减42%

(吉隆坡28日讯)大马迈向无现金社会,越来越多人舍弃支票,转为通过电子支付完成交易。



根据今天公布的《2017国家银行年报》,每年人均电子支付交易量,已从2011年的49次,大增1.3倍至去年的111次。

相反地,支票使用则在同期大幅减少41.9%,至去年的1亿1900万张或每人4涨。

国行指出,这一趋势符合《2011-2020金融领域蓝图》发展步伐与目标,即在2020年,每人电子支付交易量提高至200次,而支票结算数量则要减少至1亿张。



根据《2017国家银行年报》,去年每年人均电子支付次数已达111次,比2011年的49次剧增1.3倍。

相反的,国内支票结算数量,已从2011年的2亿490万张或每人7张,减少41.9%,至去年的1亿1900万张或每人4涨。

同时,银行同业支付和即时转账服务使用率持续增加,交易数量按年提高27.9%,至去年3亿2860万次,高于支票数量的1.8倍。

国家银行总裁丹斯里慕哈末依布拉欣指出,支票仍是国内昂贵的支付方式,实际成本在2016年时已增至每张4令吉,这促使更多人使用电子支付。

国行也对国内89家公司的调查发现,企业在每张支票上需承担6.80令吉处理开销,预计未来这一数字将提高。

“我不明白为什么还是有商家要用支票?”

慕哈末也说,国行将会加快推动电子支付的进度,至于何时会完全淘汰使用支票,则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时间表。

“如果你问我什么时候要淘汰支票?我希望是昨天。”

另外,国行采取了数个措施,来推高民众使用电子支付。早前宣布在今年7月1日起,所有个人及中小企业每笔5000令吉以内进行的即时转账服务,可免除50仙收费。

年报里也提及,去年的支付卡使用持续扩大,在成交量和成交额上,分别年增15.7%和10.3%,至5亿7350万次和1664亿令吉。

扣账卡运用后来居上

国行补充,虽然信用卡仍是最广泛的支付工具,但扣账卡(Debit Card)有后来居上趋势。

扣账卡在去年的交易量和交易额,分别年增50.9%和32.1%,至1亿6230万次和298亿令吉。

当中,交易量占去年支付卡交易量总数的28.3%,高于2016年的21.7%。

国行提到,民众在小额交易上增加使用扣账卡,去年每次平均交易额为184令吉,低于2013年的232令吉。

这现象也反映在自动提款机数量的每年增幅表现,从2008至2012年间的8.7%,减缓到2013年至2017年的6.3%。

扣账卡使用率提高,归功于三项因数:非接触式支付次数增加、销售终端机(POS)网络扩大,以及公众提高对扣账卡的认识和信心。

反应

 

名家专栏

电子印花税省时高效/万年船

如果不是兴业银行(RHBBANK)的股息再投资计划,万年船也不会发现印花税已经被淘汰。

一向以来,我们在认购附加股和参与股息再投资计划的过程中,须要在表格上面贴上一张10令吉的印花税票。这个实践已经实施了20年,如今终于要走入历史。

笔者参与兴业银行的股息再投资计划已有多年,所以这次也不例外。巧合的是,笔者库存的印花税票在今年用完,当笔者想去邮政局购买时,却发现其栏位有点奇怪,不像以往那样写着10令吉印花税。

细读之下,我才发现,其信息已经改成股东须要登录内陆税收局,购买该印花税票,并把电子证件打印出来,和表格一同上交,才算是完成程序。

之前的实体税票,已经在2024年1月1日废除,逾期未用的税票将自动作废,不得退款。

由于再投资的截止日期逼近,笔者也不怠慢,迅速前往内陆税收局的“STAMPS”网站查询。虽然该网站有说明如何购买电子印花税,但是过程可能要5至7天才完成,太久了,到时兴业银行的活动已经截止。

幸亏,注册局纳入了一个新的服务,即协助股东们完成附加股或再投资计划的申请。当然,通过他们来处理,时间是节省到了,不过需要付出一些费用(服务费是5令吉)。

在这种时间就是金钱的社会里,花费5令吉即可以得偿所愿,是非常值得的。

淘汰支票

随着这项新措施实行,预料在不久的将来,用在认购附加股的支票也将会被淘汰。笔者已经习惯在认购附加股时,通过该公司的注册司网页,填完所有资料以及缴交费用,既容易追踪,实际费用也减少了一点。

对于那些外地的股东,这也是一个佳音,他们不必担心寄出去的信件失踪或延误,影响了认购的机会。这就是科技先进,一切服务电子化给带来的好处。

这也是效率的象征。类似这种服务,笔者已经向当局反映了许多年,不过当局似乎不愿快速执行。这一次的行动迅速,不晓得内陆税收局在背后是否出了不少力。

当然,许多不善于电子服务的老股东有点紧张,因为他们不懂得使用电子服务。关于这点,还希望当局和各注册公司积极合作,推介新措施并提供最佳方案来协助小股东。

免责声明

本栏纯属学术上或经验上建议,读者若有兴趣投资,应该自行深入研究或询问股票经纪才决定,盈亏自负。我们鼓励通过正确的投资方式创造财富。作者言论不代表《南洋商报》立场。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