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为什么要有特别任务部长?/谢诗坚

首相纳吉出乎意料地委任希山慕丁出任首相署特别任务部长,且即刻生效。舆论不但感到愕然,而且民众也对这个委任无法理解,因为希山慕丁本来就是内阁中的国防部长,属于高级部长,为什么又要委为位置不高过防长的首相署部长?

纳吉这一绝招是为了什么?后继会有什么行动?外界也只能揣测和评估时局,不可能准确算出首相这步棋是“以退为进”或“以进为退”?



当1959年马来亚举行独立后的首次大选前,东姑阿都拉曼为示公正,本身辞卸首相一职,只以联盟主席兼巫统主席领军主导大选,让选民选出104名国会议员。

既然东姑暂时辞职,也就由副首相敦拉萨出任代首相,东姑不但做出“创举”,卸职半年之久,也给敦拉萨一个磨练的机会。在这之后,东姑及历届首相就不再卸职迎接大选,而是在职领导大选,可谓是占了优势。

果然东姑在胜利后又重任首相,而且更为明显地把更大权力抓在手里。例如在英国的同意与指导下,东姑大力鼓吹马来西亚联邦,即使招致印尼和菲律宾的反对,东姑也不低头而是坚持马来西亚必须成立(1963年9月16日)。

也因为东姑不向印尼低头,在1964年的大选却意外地得到选民的热烈支持联盟(共赢得89席,西马总数是104席);而东马的亲大马的政党也通过间接选举成为大多数席位的政党,顺利地奠定马来西亚的基石(在总数154席中,联盟共获得123席)。

不幸的,在1969年的大选竟出现形势逆转,联盟虽依然执政,但已失去2/3多数席,反对党从中崛起。更不幸的是在大选后爆发种族冲突流血事件,全国进入紧急状态,国会民主暂时冻结。



嘉沙里势力不足

一年之后(即1970年),第二任首相敦拉萨委任外交部常任秘书长嘉沙里沙菲依为新闻部长兼特别任务部长时(他被视为有才华且出色的精英)。敦拉萨授权他起草国家原则和协助制订新经济政策。这就是说,嘉沙里的特别任务是有其重任在身的)。但更为重要的是,敦拉萨希望他能挤入副首相行列,有朝一日成为接班人。无奈嘉沙里在党内势力不足,在1972年及1975年的党选中都选不上副主席,也就与副首相擦肩而过。

本来胡申翁在接位时(1976-1981)也有考虑用嘉沙里为副首相,但因当时三名副主席强烈反对,胡申翁只好从三名副主席中选出副揆。最终敲定马哈迪为副首相,东姑拉沙里及嘉化峇峇大失所望。

1981年胡申翁退休,马哈迪成为第四任首相,也促使嘉沙里退出内阁。这位特别任务部长的政治命运也走向终点。

走了嘉沙里,在马哈迪的年代又出现一位“特别任务部长”,他的经过是这样的:金融界老手达因在1984年巫统党选东姑拉沙里再败给慕沙希淡后,被马哈迪献议出任财政部长,东姑拉沙里则调任贸工部长。

达因担任财长(1984-1993)长达9年,而在1993年让位于安华接任财长兼副首相。达因则退出政坛再转回企业大展身手。

可是又让人诧异的是,已经退休政界的达因为何在1998年又再回内阁担任“特别任务部长”?这个任务显然是针对打倒安华和借用达因才华压住亚洲金融风暴带来的危机。不久达因再重做冯妇,当回财长,直到2001年再退休。

虽然在2004年时,第五任首相阿都拉委任阿分迪出任首相署的特别任务部长,主要任务是设立高等教育部,而在2000年时他又回到内阁的首相署,负责第九个马来西亚5年计划。在较早前他曾任农业部长。

希山有机会探出头

如今国防部长希山慕丁突然被委为特别任务部长,究竟他的特别任务是什么?没有人知道。是准备内阁人事的变动还是纳吉另有尚未公布的隐议程? 

总之,以希山慕丁在3年前处理MH370班机坠毁事件时的从容应对媒体已赢得舆论的好感,也被看好会有机会探出头来。为此我们只能观察纳吉的下一步战略是什么?希山慕丁会被派上什么用场?这都是让人左顾右盼的。

反应

 

言论

马中50年再上一层楼/谢诗坚博士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49年10月1日立国;马来西亚则在1957年8月31日独立,前后相差8年。

但尽管中国已在1957年向我国招手,但基于首任首相东姑阿都拉曼的政治立场,没有与所有共产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直到1970年9月第二任首相敦拉萨上台后,才建议东南亚国家采取中立和不结盟政策。

我国于1972年与苏联等共产国家建立邦交,两年后,即1974年,敦拉萨率一个庞大的代表团访问中国(5月27日至6月1日);更在5月31日在北京宣布马中建立邦交。

这是继美国总统尼克逊于1972年对中国的破冰之旅后的另一件轰动国际的大事。

美国让全世界改变了对中国的态度与立场,也因美国提早一年(1971年)不再围堵中国,也就发生中国进入联合国取代台湾的地位。

如果说是尼克逊改变了世界的格局,那么敦拉萨之旅就是改变东南亚国家的政治立场,以塑造一个无核、中立及不结盟的东南亚。

其中最显著的是在多年以后,马来西亚政府也结束了它与马共长达59年的斗争,三方(马泰政府及马共)也在1989年签署和议。

马中贸易大跃进

由于这一突破,马中关系也大大改善,前往中国旅游和从事贸易的马来西亚人越来越多。而更重要的是,马中贸易也因马共结束斗争而突飞猛进。

例如在1971年(建交前)马中的双边贸易只有2672万美元,到了1985年,两国贸易额达到3亿6800万美元。在1990年,两国的贸易额首次突破10亿美元,达到11.26亿美元。

在2002年时,两国贸易首次突破142亿美元。而在2008年时,马中贸易总额已在东南亚国家中占榜首地位,达到534亿美元。

在此之后,马来西亚与中国的贸易额每年都保持在东盟国家中的第一位,已连续15年独占鳌头。在2022年时,马中贸易额高达2036亿美元;而在2023年时,更达到13384.4亿令吉,近3000亿美元。

随着2023年12月开始,马中两国的旅客已免去签证的手续,也鼓励更多的中国游客涌入大马。

根据马来西亚移民厅的记录,2023年有2600万人次游客访马,排名第一的是新加坡;有1264万人次,接着是印尼316万人次,第三是泰国207万人次,而中国则占140万人次,排名第五。

有人这样估算,如果中国游客增加到每年500万人次,每人平均消费3000令吉,这样马来西亚就可从中国游客身上增加150亿令吉的收入。

中国人来马留学激增

除了旅游业是我国的第三大收入外(制造业及服务业各占第一及第二),另外一个也不被人警觉的是,中国留学生先后来马已超过原先的10万人,占外国生比例的30%。

根据所知,以前来马来西亚读大学,以考取硕士和博士者为数很少,但近年来却突然激增。据槟城理大教授告知,目前在理大攻读高学位的学生就有5000名之多。他们之所以到马来西亚留学,主要是可以在中国停薪留职,待毕业后再回到职场。

至于在吉隆坡及其他州攻读高学位的中国生究竟有多少就不得而知。有人形容这是近几年来的新奇现象,也似乎说明马来西亚的公立大学也希望增加收入,因为政府对大学的补贴也是相当高的,总希望学生及老师们能找外人赞助研究经费,正好中国学生可以填补这个空缺。

另一方面,我们也注意到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签署和生效,也为中马关系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RCEP是于2012年由东盟发起,涵盖东盟加上中国、日本、韩国、澳洲及纽西兰所推行的自由贸易协定。

这个协定生效后,将逐步使国与国之间90%以上的商品关税大大降低,从而为马中贸易注入更多的发展动力。

打造“数字丝路”

中国认定,在RCEP的帮助下,有助提升一带一路的合作项目。对此,中马两国将以航运等现代化服务为引领,并以加工贸易和特色产品为支柱,着力培养电子、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三大战略性的新兴产业,以便打造中国—东盟的“数字丝路”,以成为一个示范区。

中国相信,际此马中进入建交50周年,两国在打造新能源汽车、数字经济等新增点上,将有助加强基础设施,绿色发展等多领域的合作,进而构建更为紧密的马中关系。

以此发展下去,再过50年,马中又是另外的新景象。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