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人生真相知多少

几年前,和朋友一家人去看了《少年Pi的奇幻漂流·Life of Pi》。这是一个印度少年与一只孟加拉虎在海上求生的故事。在观赏电影的过程中,孩子们都为华丽的视觉效果而欢呼,我却为生命的苦难而触动。Pi被迫和恋人分离,就已经让人难受了,再加上船难所带来的死别,那可是无比巨大的苦难!

电影往往会把生命的苦难以夸张的手法来迅速呈现,而现实中的苦难却经常以凌迟的方式来折磨受苦者,就连善良的人也无法幸免!因此我对从小就接触的至高者信仰是持批判态度的。后来在斗湖佛教会看到一本半文言半白话的《佛学概要十四讲》,由于看的似懂非懂,就引发了要搞清楚弄明白的兴趣。



警觉面对生命苦难

《佛学概要十四讲》是李炳南老师1960年代向台湾大专生讲授佛法的基础课程。第一讲《先明佛义》是最重要的一讲,一开始就说明学习学佛的目标是成佛,宗旨是开智慧。而佛的定义是智者与觉者,智者是一个能够主动改变命运的人,那要如何成为智者呢?首先必须要先成为觉者。把话说白一点,那就是只有头脑清醒,保持警觉的人才有能力面对生命的苦难,乃至尽早化解人生危机。

电影中的少年PI的遭遇,套佛教的说法,是在众生共业中,有自己个人的别业。这个别业就涉及PI个人独特的思想,情绪与信念,以及由他一连串的行动所形成。面对如此可怖的困境,PI其实既是那只求生存的孟加拉虎,也依然是具有觉性的那个少年。

提供另一现实版本

Pi获救之后,日本海运公司人员来到Pi的病床询问状况。Pi说出了他和老虎在船上学习共存227天的版本。但海运公司人员认为他说的话没有凭据,不足采信,并再三要求Pi说出所谓的真相。于是Pi就说了“现代人”接受的故事,那就是没有人虎共存,只有为了生存,人与人互相残杀,最后留下一个人的“现实版本”。



我当年在香港看过日本导演黑泽明拍摄的《我于青春无悔》。这是拍摄于二战刚刚结束后,被认为是他的一部反战之作。你看,同样是日本人,有人主战,有人却反战。同样是人,有人会相信少年PI的奇幻漂流,有人却全盘否定。

所以,要相信Pi的第一个故事(人虎共存),需要一点宗教的信念。认同第二个故事的(互相残杀),却似乎更符合所谓的人性。 

你愿意相信哪一个故事呢?

反应

 

登彼岸

令人头痛的小妄语人

文:明吉法师

说话是每个正常人都可以做到的事情,然而,要把话听好及说好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有些人善于言辞,说的话让人如沐春风,自然获得许多人的友谊,有些人则词不达意,又或者言语粗暴,让人耳朵受罪,只好敬而远之。

然而,还有一种人的话语,我们是要非常小心的应对及处理,因为这种人的说话方式如鱼目混珠,三分真七分假,让人烧脑费神去解读。或者我们可以把这种喜欢以假乱真说话的人称为小妄语者,他们的其中一个特色就是喜欢拿着鸡毛当令箭,狐假虎威地抬高自己的地位发号施令,令人感到头痛。

把话套在别人口中

如果你接触到这种小妄语人,你会发现他们都会有自己的一些口头禅,例如他们要你做事或告诉你事情的时候,前面都会有一句像佛经里“如是我闻”的开头,他们喜欢说:“师父说”、“老板说”、“老师说”。

如果你深入去了解,可能会发现他传话内容的一部分确实是师父或老板说的,而其他部分却是他自己的想法。这样说话的结果就是会让人误会师父或老板的意思,造成对他们的误解我不知道这种人是有意而为,还是他们无心的说话习惯,要求他们改变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而且,他们也不认为自己说错话。

因此,我们只好采取小事随便听之,大事就要直接和当事人联络确认,而我们发现和当事人沟通的时候,对方往往会否认小妄语人传达他们的讯息,或者传错了讯息。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