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独家】槟盛产河豚 赚游客生意
愤怒鱼加工身价高

河豚身藏剧毒,霹雳并不风行,槟城则有售卖。

河豚属于“鲀形目”(Tetraodontiformes order)鱼类,含有河豚毒素(tetrodotoxin),25毫克就可以在数小时内致人于死地,目前仍无解药。

过去,渔民捕获河豚后,都会丢回大海,随着时代改变,河豚竟变成有用之物,能吃又能玩,令人侧目。



身藏剧毒,从前让渔夫嗤之以鼻的河豚,近年来身价上涨,每公斤叫价可超过2令吉,若加工制作成纪念品,可卖到50至130令吉的好价钱。

吉打,槟城和霹雳沿海皆可捕获河豚,其中以槟岛峇都茅最多产,一天最高可捕获上千公斤,一般是去骨起肉,包装成鱼片后,易名“水晶鱼”卖给大排档烹煮。

霹雳州不流行吃河豚,渔行将河豚转卖给外州的收购商,作为盘中餐。不过州内旅游区把河豚变成旅游产品后,颇受欢迎,价值也水涨船高。

比如在邦咯旅游区,河豚被制作成标本纪念品出售,令不少游客趋之若鹜,一条小河豚成本介于5至8令吉不等,经过加工制成标本后,可卖到上百令吉。

阿让展示所制作的河豚标本,并称它为“愤怒鱼”。

河豚制标本风险高



据了解,游客可在邦咯岛或红土坎码头购买到河豚标本,价格胥视体积而定,越大只就越高价。

邦咯岛直落哥东制作河豚标本达人阿让受《南洋商报》访问表示,制作河豚标本需要巧手及耐性,河豚种类繁多,其中以剌河豚的标本最有难度,要在长满尖剌的鱼皮中剖腹,以避开剌鲀有剧毒的肝脏位置,另外还要掏出眼珠,保留完整眼皮,并通过针活及做定型等才完成。

他指出,剖腹之后、取出内脏、去骨及清洗河豚皮的内外,继而塞入质料较厚的气球及吹气或注入气体,让鱼皮贴着气球涨成球型,接着以针线小心及整齐地将剖腹处缝合。

“完成首阶段定型过程后,将标本风干,3天后戳破气球及取出,继续再风干2个星期,标本的鱼腥味自然消失,在已定型的河豚标本上喷洒透明亮漆,能增加标本的光泽及美观。”

他表示制做河豚标本相当危险,必须要小心翼翼,避免遭剌伤手指头而沾染剧毒。

他将河豚标本称为“愤怒鱼”,因为河豚受剌激下,会自行膨胀身躯数倍,以作驱敌及自卫,与愤怒鸟拥有圆鼓鼓的外型相似。

马良才:十八丁河豚量不多。

马良才:长相逗趣河豚深受游客喜爱

十八丁渔民合作社理事马良才透露,河豚长相逗趣可爱,拍打鱼身时,它会鼓胀成一个球,深受游客的喜爱,因此十八丁有人将它当作游客赏玩的旅游产品。

据他了解,十八丁一般拖网渔船所捕到的河豚有2种,一种拍打会张成一个球,另一种类不会鼓胀。

他指出,当地河豚量不多,一艘拖网渔船,每次也只不过捕到几十只河豚(生或死),不足鱼获中的1%。一些渔民也到捕获的河豚当成臭鱼(杂鱼)卖予海上养渔业者,当成石甲鱼的饲料。

纪茂初:霹雳人大多不敢吃河豚。

纪茂初:担心处理不妥毒死人外州鱼商收购河豚

河豚背肉被形容如鸡腿般美味,但因内脏含毒,霹雳人大多不敢吃,以往渔夫捕到后也会丢回大海惟近一两年来有外州鱼商前来渔行收购,每公斤叫价逾2令吉。

半港振泉明鱼行东主纪茂初说,柔佛州有鱼商有到来收购河豚,但在半港或是安顺都没市场需求,主要是担心河豚处理不妥,会毒死人。

“我的渔行的10艘拖网渔船出海捕鱼,7天或10天后靠岸卸鱼,平均会捕到约70公斤至80公斤,最多也是整百公斤的河豚而已,这类渔获不多。”

据他所知,河豚品种不少,马六甲海峡都有出产,但产量不多。

马楚发:制成纪念品售游客

邦咯岛渔业公会主席马楚发指出,河豚含毒素,在邦咯除了海产店收购来制作纪念品售予游客,就没什么市场了。

他说,河豚被挖空鱼肉后,风干成标本,大多成了海产店出售游客的纪念品。

马楚发:河豚大多成了海产店出售游客的纪念品。

去骨后鱼市出售“水晶鱼”每公斤20元

《星报》最近报道,有些渔贩将去骨的河豚改以“水晶鱼”名称,悄悄地推入槟城、吉打和霹雳的鱼市场销售,价格介于每公斤18令吉至20令吉。

报道指,由于河豚肉白色,且价格较低,一些餐厅也购买河豚替代昂贵的鱼种,成为桌上佳肴。

售卖河豚鱼片已成为日愈活跃的行业,槟城有至少4名及吉打2名渔具运营商涉及捕捉与供应河豚鱼片。

报道引述资料指河豚并非完全不可食用,诀窍是必须了解含毒素部位,并巧妙地去除拥有毒素的肝脏、眼睛、卵、血液和皮肤,确保不会污染鱼肉。

在日本,河豚称作Fugu,河豚料理在餐馆和市场售卖,但受到严格监管。厨师必须经过2至3年的训练才有资格上菜,同时必须展示执照才可营业。但大马没有这些措施。

该报消息来源指出,在大马,略懂去除鱼类内脏经验的外劳,在临时搭建的棚屋和靠近港口后院,负责处理河豚,去除尾巴和腹部下方等。

无论如何,卫生部总监拿督诺希山表示,1983年食品法令近期将被修正,以禁止河豚肉进口、料理、打广告及买卖。

十八丁旅游业者将饲养的河豚当作吸引游客的玩意儿。

神经毒素致瘫痪

马来西亚砂拉越大学副教授三苏莫哈末向《星报》说,吃河豚中毒症状,几分钟就能看出。

“根据多数案例,摄入河豚毒30分钟至3小时内,会出现的症状,如嘴里、唇和舌头麻痹,过后,受害者将开始感觉头疼、恶心,甚至呕吐。”

他指出,受害者的身体其他部分逐渐瘫痪,当心脏和肺部肌肉也瘫痪时便导致死亡,然而受害者的脑部不受影响,并能自觉事情的发生。”

在我国共有32种河豚品种,在砂拉越当地最多人消费的是黄鳍多纪鲀(yellow puffer),它是当地河豚品种中毒素最少的,不过有报告认为食用此类河豚,人们会感到轻度的神经毒素中毒。

一只河豚可杀死30人

渔业专家莫哈末阿兹米安巴克则认为,食用河豚的风险来自于如何处理河豚。

“用鱼钩去除河豚内脏时也许会破坏内脏的有毒物质,并污染鱼片,河豚毒可不是闹着玩,因为它无色、无味、无臭,尽管高温烹调也无法销毁。”

也是登州马大渔业和水产业科系资深教授的莫哈末阿兹米安巴克说,鱼本身不会产生剧毒。剧毒的产生来自鱼肝脏内的细菌,两者是共生关系。

“就所含毒素而言,食用它时有巨大风险,一只河豚的毒素可以杀死30人。”

毒性随季节变化

河豚,古名肺鱼、俗称气鼓鱼、气泡鱼与吹肚鱼等。

河豚普遍分布在世界各地北纬45度至南纬45度之间的海水、淡水等水域。河豚普遍具有膨胀身体的能力,能将大量的水或空气吸入极具弹性的胃中,使身体大小膨胀数倍,以吓阻敌人。

大多数河豚具有剧毒,依品种分布于内脏、肌肉、血液、皮肤等不同部位,毒性并随季节有所变化。

反应

 

财经新闻

日JETRO与下关市 大马推广河豚清酒

(吉隆坡21日讯)马来西亚是全球唯一对日本河豚采取自由贸易政策的国家,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将与山口县下关市合作,在我国推广该国特产如河豚鱼、海鲜和清酒。

JETRO发文告说,根据国际河豚协会,我国是日本河豚可以出口的5个国家之一,其他包括新加坡、美国、澳洲和俄罗斯。

“由于大马人口的平均年龄仍然年轻,预计日本食品市场将进一步扩大,并让我国成为下关公司的潜在市场。”

下关市副市长北岛阳平在一项业配活动表示,日本河豚可以放心食用,因为该国对污水排海防范措施已有很悠久的历史。

“日本对大马的农林、水产及食品出口额在5年内取得两倍增长,去年更创下出口额增幅最高的前20名国家和地区排位。”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