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
指数
快讯
分享

【灼见】你家电费是涨还是跌?/勤保伟

- 文 +

7月1日起西马半岛推出新制度,许多老百姓也要过渡,同时开启一场看不懂架构和账单的生活经历。

这次不是调涨或调降那么简单,而是牵涉一套全新的架构,加入自动燃料调整机制,基本重设,取消分级电价,还将分为能源、容量、网络和零售等收费类别,再配合分时电价与节能奖掖机制。

对一般民众来说,这一连串术语像是用算盘算命,没人说得清自己家的到底是涨还是跌。

但正因如此,和政府更需要向人民解释得更清楚透明,让结构更容易理解而不是变复杂。同时人民也必须改变用电思维,掌握新的节能逻辑,才能真正少缴钱。

根据能源委员会,这次新制度在本质上,是用更精准的成本回溯计算方式,将与国际燃料价格及汇率走势挂钩。官方强调,比之前半年一次调整的不平衡成本转嫁机制更及时透明。

听起来很合理,但问题来了。这个更透明的系统,普通家庭用户看得懂吗?例如:原本调整,涨或跌有心理准备,新制度却变成每月变动,波动幅度虽不多,却容易让人混淆。基本从6月份的每千瓦时39.95仙调到每千瓦时45.40仙,再加上月调机制,账单可能浮动更大,更难预测。

这时候,国家能源公司和能源委员会的责任就显得格外重要,他们应该要有深入浅出的解说、模拟工具、账单指南,甚至拍短片、跑社媒、设咨询柜台,教每一个用户看懂新结构,怎么用得更聪明。

【灼见】你家电费是涨还是跌?/勤保伟

有效用电才能省钱

本次新制度虽然复杂,但也不是没有亮点。比如节能奖掖机制就值得大家留意。家庭用电量不超过1000千瓦时/月者,不受结构变化影响,甚至可能获得额外回扣。低压商业用户若月用电不超过200千瓦时,也预计将受惠。换句话说,谁更有效用电,谁就越安全,甚至还能倒赚一点。

以一般家庭而言,若能善用分时电价机制(ToU),效果更明显。这次改革另一大看点,是分时电价机制扩大至晚上10时至隔日下午2时,以及周末全天皆为非高峰时段。这对装有智能电表的用户来说是大好消息,因为只要把用电行为往冷门时间移,就能显著降低

举个例子:你家白天不在家,但晚上会开冷气洗衣服?现在建议你设定洗衣机在晚上启动。你有电动车?请把充电时间改到晚上10时后。商店装有冷气?别在下午2时到晚上10时开到最强,这段时间属高峰。如果把高耗能家电集中在非高峰时段使用,整个月可节省一笔数目。

但在申请转换到分时电价机制之前,请先评估,本身一般用电最高是在什么时段,如果没办法将用电转换到非高峰时段,申请转换将得不偿失。

虽然政府将服务税扩征的门槛调高,但别以为这逻辑能套用在上。不论你是小贩摊、理发店、还是手工工作室,只要用电量高、在高峰时段使用,还是会被吃掉成本。中小企业应该安装智能电表和到网站下载用电数据报告。调整照明、冷气、电动设备使用时段,以及向咨询如何有效利用能源,评估企业节能潜力。

与能源成本紧密挂钩

政策虽然变复杂,我们的节能观念必须变聪明。这次的新制度,说穿了就是将电价与全球能源成本更紧密挂钩、鼓励用电行为更理性化。在全球追求低碳与高效的大趋势下,马来西亚的这场转型可以理解。

不只是电表上的数字,而是许多户人家、小店、家庭主妇和上班族真实生活的账单压力。政府应当把透明度变成日常沟通,教育人民如何提高用电效率。

人民也要从省钱转为聪明用电的心态,才真正能在这场结构大换血中,站稳脚步,拿回主动权。别忘了对许多中低端家庭而言省电不只是一种节约,更是一种生存策略。

相关新闻

勤保伟
国能
电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