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归中国28年,其间不仅经历风雨,甚至形容为触目惊心也不为过。两场疫情侥幸没有伤筋动骨,但也逃不掉2019年颜色革命造成的黑暴,引起社会严重撕裂,然后更要面对中美对峙下的巨大地缘政治风险。
3因素致香港终结
然而,尽管《香港已死》这种标题,已经不知道多少次出现在不同的西方媒体上,但香港却在步履蹒跚下走出困境。2024年2月,摩根士丹利前亚洲区主席罗奇就从意识形态上指香港经济由盛转弱,从此之后优势一去不返,指香港的终结是受到3个因素影响,因为修例风波引发大规模“示威活动”,其后中央实施新《国家安全法》,削弱香港自治,令“50年不变”这个承诺被腰斩。
更重要的是中国因素,中国经济被形容为出现结构性问题,特别是“3D”,即高债务、通缩和人口老化 (debt, deflation and demography),加上房地产市场和地方政府融资处于下行周期,引发长达3年的熊市,香港亦直接受到拖累。
其三是国际形势,中美竞争愈演愈烈,而香港深陷其中,美国向香港的贸易伙伴施加压力,要求他们在中美之间选边站,从而阻断香港供应链的设置,并强调香港已失去政治上的自主权。

正所谓福兮祸所伏,地缘政治的特性是“恐惧大于现实”,例如,对罗奇看法的一个关键影响是被视为洪水猛兽的23条立法(香港国安法)也实施一年了,香港的社会环境和对外业务并无改变,相反因为中国开放,吸引大量游客和更多不同地区的投资,并外溢到香港。
尤其是特朗普上场,取代擅长捣乱的民主党政府,罗奇原来认为会损害香港经济的政治环境,反而成为香港的发展空间。
改称金融地位复兴
最近罗奇开始“转口风”,他直言正在修正对香港的看法,因为香港未如预料,在中美经贸冲突中受到重创,反而激发出活力,作为中国最重要的金融窗口,开始获得正面影响,包括吸引更多资金和人才来港。
今年以来有大量资金涌入香港,新股集资额高达770亿元,为2021年以来新高,在中美矛盾恶化之际,香港作为独特的金融桥梁地位,正在经历一场复兴。
同时,香港在中央政府协助下,同时打开了两扇重要的国际大门,其一是成为国际调解法院的总部所在地,助力香港发展成为国际法律和争议解决服务中心。其二,在中央的明确支持下为稳定币立法,确保香港能够在数字金融上作为中国、甚至是亚洲区域的重心。
不过,香港本身的优势有赖于悉心维护自由市场、经济活力、市场触觉等优势,除了应付外部打击,还须提防内部自毁长城,一场颜色革命,长达半年的暴力抗争活动,对所有香港人来说都是最深刻的教训,原来一直以为理所当然的和平稳定生活、理性务实的工作态度,可以在短短几天就化为乌有。
北上成风市道淡静
现时在网络冲击,中国高度内卷的商业环境下,香港传统强项的消费市道出现下行,零售饮食业生意冷清,社交媒体上的“全港店铺执笠结业消息关注组”吸引30万成员!反映出人心依然涣散。
一片低迷之际,港人蜂拥北上消费,令市道无法好转,反而进一步下滑。香港能否恢复昔日荣景?
北上消费本身就有“平靓正”的吸引力;加上两地交通方便,内地服务业水平突飞猛进,北上成风一发不可收拾,香港是价格高的一方,尽管在更深度融合、更紧密往来,必定催化更大程度的价格均衡,令两地消费的价格差渐渐拉近。
香港只有快速提升,能为内地经济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更高档的产品、更物有所值的消费市场模式,才能真正让香港从零售餐饮业,到商业服务恢复竞争力。
香港很好理解,位置也很明确,香港甚至不需要改革,需要的是做好风向标这个角色,办好看风使舵这种事。只要中国持续发展,无论怎样都足以让香港有足够增长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