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
指数
快讯
分享

【灼见】中国“向海图强”之路/魏开星

- 文 +

在贸易战与关税战的背景下,中美两国虽然经过日内瓦及伦敦的两次谈判,达成“共识”并经双方首脑签署开始执行;但是,两国的经贸“共识”明显还没有解决当中的结构性问题,也就是说“共识”具有鲜明的短期过渡性色彩。专家意料,中美要达成全面经贸协议起码得两三年的时间。

由此可知,两国未来经贸往来的“不确定性”太多,必须对美国市场“去风险化”,以降低外部因素的制约作用。增强的韧性,根本出路在于扩大内需,清除全国统一市场中的各种障碍。为此,国家主席、中央财经委员会主任习近平在7月1日中共建党104周年当天,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

【灼见】中国“向海图强”之路/魏开星

主权:强化实际控制

习近平在会上发表讲话,强调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推进式现代化,必须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向海图强之路。

会议指出,要做强做优做大产业,推动海上风电规范有序建设,发展现代化远洋捕捞,发展生物医药、生物制品,推动业高质量发展;要加强海湾发展规划研究,有序推进沿海港口群改善整合。

“向海图强之路”是首次见诸于高层的讲话稿中,可见是个最新的提法。那么,接下来将如何具体贯彻“向海图强之路”?我们从“主权、安全、发展利益”3个维度来看其发展策略与重点。

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其海岸线长达1.8万千米,海域总面积约473万平方千米,大小岛屿达7600个。为了利用、开发、经略,并“向海图强”,势必强化维护与捍卫本身的权益。临海中的东海,在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与日本存在争议;在黄海与韩国也有划界矛盾;在台湾海峡,大陆与台湾还未实现统一;南海方向,与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及斐济等国存在岛屿与领海主权的纠纷。

面对钓鱼岛与南沙群岛的主权争端,倡导“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并通过与有关国家管控分歧,防止冲突激化,维持了争议海域的和平。但是,近年来在南海部分,菲律宾在域外大国的鼓动下,小马可斯政府频频向发起挑战,不得不采取强硬且有理有节的方式应对。

随着“向海图强”的战略实施,维权上势必将保持更加强有力的态势,目的不是制造摩擦与冲突,而是令到相关海域成为“和平之海”、“友谊之海”及“合作之海”,为贯彻战略提供物质条件与良好环境。

安全:反对生战生乱

近年来,与周边国家高频次地展开海上救护、消防、防灾减灾及打击海盗等海上安全的各种演习,维护周边海域的安全与稳定。其实这才是安全的“小环境”,真正的和平“大环境”在于区域和平与发展的氛围。

作为大国立志成为世界的和平稳定力量,成为反对生战生乱的坚强后盾;在世界越来越“不太平”、“不确定”且变乱交织的大势下,增强其“确定性”,成为一支稳定的力量。

只有在安全的大环境下,才可能推动的高质量发展,展开各种科研、及国际合作活动,逐步向“向海图强”的宏伟目标迈进。

发展利益:建设强国

“向海图强”,是要认识、利用及经略,向要土地,向要能源,向要食物;通过大力发展风力发电、潮汐发电、深海养殖等高新科技产业;通过开发海底石油、天然气、页岩油、稀土等资源;通过壮大现代渔业、、造船业、现代化港口码头等等,经营约占陆地面积一半的,以弥补陆地资源的缺失,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与精神的需要,踏出一条“向海图强”新路,达到建设强国的目的。

相关新闻

中国
海洋
海运
经济
魏开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