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萧伊妗(国际金融理财师CFP)
最近,我相信很多父母与我一样重新思考未来孩子升大学的规划。起因是政府大学在资源分配、学费结构、入学标准方面越来越不透明。在我那个年代,只要孩子够努力、肯吃苦,STPM 就是最理想的升学选择。
STPM 生一向以此为傲,因为这项考试难度极高,被公认为全世界最具挑战性的考试之一。如果有意申请海外奖学金,STPM 资格绝对称得上是 S 级的优势。
然而,来到现在,我这才知道原来STPM不再是唯一的管道。越来越多莘莘学子有机会通过一些固打制,通过大学中心单位(UPU )进入国立大学。
然而,一些不怎么幸运的学生,也许在SPM时考砸了,或者因为固打进不到大学预科班,就只能继续中六的课程,也就是通过STPM来申请国立大学。
这些中六生不止比大学预科班的学生迟一年毕业,还要参加世界最难的考试,也可能因为学科有限争不过大学预科班的学生。
以往的家长可以忽略教育基金计划,仗着孩子成绩好就可以去公立大学。然而,现在真的要思考一下教育基金的准备。

尽早未雨绸缪
“再穷也不能穷教育”这句话,早已深植在华人社会的观念之中。如果本来有打算让孩子读中六,早一点准备不同教育金应付未来的不确定绝对是必要的。
我们先来看看目前升大学道路有什么选择,以及学费大约是多少。

虽然,多了直接招生选项(Direct intake),但是没有了
政府津贴,与UPU相比之下,学费贵了至少5倍以上。目前为止,PTPTN 当局并未有公开直接招生的贷款额度。
如果根据UPU, 最大额度为每年6600令吉,私人大学会计科最大额度为14k/年, 所以单靠PTPTN是无法支撑学费和生活费的。
如果家长没有任何准备,学生必须争取奖学金或其他管道的贷学金。
开始规划教育基金
如果你的孩子还小,建议现在开始规划,以下是我的建议:
1)根据能力设定明确目标:需要多少钱?
我们不能再以船到桥头自然直的方式应付孩子升学,而是应该与孩子持续沟通自己的能力和他们的未来的选项。让他们也为自己的升学出路负责。
2) 计算真正的储蓄目标
假设目标教育基金为4年工程是现在价值的11万令吉,我们必须加入通胀率来估算未来大学的费用

3) 筹备方式选择
根据以上的例子,15年后的教育费用为22万8682令吉。

家长必须还是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度,配置投资组合。再者,根据孩子的年龄,前期多定投潜在高回酬但风险波动的投资;后期多保守,放在如SSPN和定存的户口。
此外,储蓄型教育保单的满期通常长达25年或以上。因此,若打算透过这类保单来储备孩子的大学教育基金,家长必须清楚了解保单内容,确认是否能在孩子18岁起以年金方式分阶段领取款项,以应付大学期间的学费与生活开销。
4)定期检视
每一年必须检查现有的投资组合是否达标,如不能有什么代替储蓄可以实现这个目标。
如一开始,无法每年存至少1万2000令吉,那么是否可以先从8000令吉开始,第二年再调整增加。或者无法承受高风险投资,可能需要额外的收入或者储蓄,把钱都放在较保守的组合里。
家长可使用自动转账的模式,与孩子联名户口以便有效的能以日常开销分开检视。
成绩再优秀,也未必能保证顺利进入国立大学。与其将希望寄托于制度,不如提早规划教育资金,让孩子未来在面对升学选择时,有更多余地、少一点局限。
免责声明
以上资讯只提供分享及参考用途而非正式理财、投资或产品购买意见。因个人情况及需求会有差异,读者可依据自身独特情况再向笔者取得建议或者联络自己特许理财规划师取得咨询。版权所有翻印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