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
指数
快讯
分享

走路姿势透露健康密码

- 文 +

生活常识

常听人说“抬头挺胸、精神百倍”,其实这不只是外观上的提升。日本体能教练清水忍在著作《在60岁时一个月内改变身体的方法》中指出,走路的姿势不仅能透露一个人的运动习惯,更能反映出身体的状况。

你是否观察过有人走路总是拖着脚?这样的走法通常代表身体在本能地“省力”。

走路姿势 步行
走路的姿势不仅能透露一个人的运动习惯,更能反映出身体的健康状况。(取自Elements Envato)

这类人行走时几乎不抬脚,只靠膝盖以下的部位移动,就像膝盖绑着一条绳子般,只能用小腿拖动鞋子前进。姿势往往伴随驼背,落地也以脚尖为主,这是许多高龄者常见的走路方式。

这种所谓的“低膝行走”代表身体为了节省体力与维持平衡,无法再自然地大步迈开。

要走出大步伐,需要两种关键能力:

● 单脚站立时的平衡感

● 单脚稳稳踩地的肌力

这两种能力会随年龄增长和运动不足而减弱,进而影响步伐长度。许多人在体力下降后会下意识地缩小步距,双脚贴近地面行走,以避免失去平衡,这正是体力下滑的一种表现。

运动科学研究也发现,日本人无论男女,超过50岁后走路速度明显变慢,步幅变窄。虽然仍有人能在年过半百后保持大走,但年龄带来的体力变化与缺乏锻炼,依然是造成步伐变小的主要原因。

大步走路更显年轻

给人、有精神印象的人,走路通常步伐坚定、脚跟先着地,眼神平视前方,背部挺直,整个人有种向前推进的动能。这不只是体态的展现,更显示出他们懂得如何正确使用身体的肌肉,让重心顺畅地移动。

走与髋关节周围肌群息息相关,这些肌肉群不但关系走路的稳定性,更是维持体态、预防驼背的关键。大步走还能同时锻炼腰部与腿后肌群,有助维持肌力与平衡感。

走路姿势
错误的走路姿势会造成肌肉与关节的疼痛。(取自Elements Envato)

调整5要点

错误的会造成肌肉与关节的疼痛。如果你在走路时感到不适,或发现自己无法迈开步伐,原因不一定是老化,也可能是身体出了问题,建议及早就医检查。

清水忍教练建议以下5个走路时应注意的重点,有助于改善体态与提升行走效率:

● 眼睛直视前方,避免视线向下,提升稳定性与自信气质。

● 重心放在前脚上,让身体自然往前推进。

● 手臂前后大幅摆动,配合步伐提高整体动能。

● 步伐尽可能加大,激活下半身肌肉群。

● 保持背部挺直,避免驼背、提升整体姿势。

走路时若能自然大步前行,并把重心转移到前脚,就能让脚跟顺势着地,减轻小腿压力;相反地,若习惯以脚尖着地、像是向后踢地,则容易导致小腿肌肉过度疲劳,甚至引发下背痛。

总结:年龄增长虽不可逆,但通过正确的与日常练习,大步迈开、重心前移,不但能预防体力下滑,还能让整体气质更年轻有朝气。从现在开始,练习正确行走,让身体与心情一起向前迈进。

相关新闻

健康
步行
走路姿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