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
指数
快讯
分享

均衡价格才是公正/南洋社论

- 文 +
250705 南洋社论

根据本报封面独家报道,政府7月1日起扩大征收),加剧经商成本飙升,市场或酝酿大混“涨”。

多个领域业者均表示,最低薪金制、电费调涨、合理化柴油补贴、外劳缴纳公积金等措施的叠合作用下,商家的营运成本飙升,只能通过涨价“止血”,涨价浪潮似成必然。预计贩商将小涨,零售及酒店也将调涨价格10%至15%或20%,难免让普罗百姓心生焦虑。

对于征税后的价格上涨,政府警告商家勿借机恣意涨价,当局将援引反暴利法令严惩,还促请消费民众拨打热线电话举报不合理涨价的商家。

讨厌税务是本能

第二财政部长拿督斯里阿米尔韩查早前还对实施销售税的政策导向,提出充满善意的解说:“没人喜欢缴税,税收是用于改善教育、保健等,是有助于促进国家未来发展和经济增长。”

虽然官方的说词挺动听,宣讲精准征税、公平改革,是永续财政之路;然而,要将税益用到实处才是真的给人们带来好处。

要验证政策实施后的利好,还须考验民众有没有等待成果的耐性,因为民众很快会感觉加税的负担,讨厌税务就是本能。

现在的民众就只能精明消费,讲划算,要想用尽可能少的钱买尽可能多,甚至好的东西,就要货比三家。因此商家要能继续生存,还要赚到钱,还须提高生产效率,生产出价廉物美的好产品。

政府实施的税制措施,的确直接会增加生产者的成本。可是政府严格管制商家,看似对消费者有利,最后消费者可能就买不到他们想要的东西。

市场进入微利时代

政策的规划不是说有美好的期望就不会犯错,因为还须先付出成本,才能看到后来的收益。

消费者要精明消费,但是讨价还价却不能少到卖方不愿意卖的程度。要是生产商没法维持营运,最后还是会被迫倒闭。

政府征了税,再以行政手段遏制商家起价,看似有利消费者,最终不利消费者,因为最后消费者只能买到劣质货品,甚至买不到东西。

只有价格划定在双方都能承受的范围,才会有利于生产者,且对消费者有利。偏离这个双方都可接受的均衡点,则对双方都没有好处。

价格虽是分配财富的一条线,可是在各式税制作用下,以及价格内卷的竞争下,让市场进入前所未有的微利时代。求解出均衡价格来,兼顾各自利益,通过诚信的互相交易,最终实现整个市场的有序,那才是公正的。

相关新闻

SST
南洋社论
物价
通货膨胀
销售及服务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