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5日讯)AKASHA资深生命关怀工作者林润崧指出,社会需要一个支援系统,不只是专业介入或制度安排,而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真诚相伴”的力量,透过生命成长课程、学习圈、成长大会、小型聚会、跨文化交流、国际伙伴协作等方式,建立起一个“学中学、做中学、陪中成长”的空间。
25年前他开始透过生命教育工作,当时候只是单纯的相信,一个人若能更了解自己,与自己和平共处较不容易被困在焦虑、孤单的情绪。

“然而若一个人有再多的觉察,但是所处在的社会缺乏支持与理解,他终究会陷入无力与孤立感,因此我开始思考,要如何从一个人的自觉转换成一群人的意识,如何把内在的改变扩展成一种社会性的连结与实践,因此学习型社群应运而生。”
他日前出席第二届学习型社群国际生命工作大会,并以大会发起人兼总策划身分,在国际大会开幕仪式上致词时说,筹办第二届学习型社群国际生命工作大会,希望让来自世界各地、不同文化的伙伴真实相遇深刻对话。
AKASHA学习型社群发展协会理事长覃绣钦说,第二届国际生命工作大会以“生命的重建——从一个人到一群人”为主题, 不只是延续一个理念的实践,更是团队长期投入、不断沟通与携手同行所凝聚的成果。
吸引138人参与
AKASHA学习型社群发展协会联合印尼道德重整和解学校联合筹办的第二届学习型社群国际生命工作大会圆满落幕,吸引国内外共138人参与其盛,更巩固“生命重建:从一个人到一群人”的理念。
筹委会主席胡嘉恩表示,除马来西亚代表外,来自中港台、印尼、韩国、菲律宾、南非、日本、黎巴嫩、柬埔寨、英国的参与者齐聚一堂,此大会更具深度与广度,虽然来自不同文化、语言与背景,但共享的是对生命的敬重、对彼此的信任,以及对更美好社群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