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报道:何燕羚
(吉隆坡5日讯)大马家居五金与改善行业(Home Improvement)正处于整合过渡期,门店数量在6年减少近20%,整体市场高度碎片化,与欧美市场相较仍有广阔整合空间。
根据即将上市马股创业板的Teamstar有限公司,其草拟招股书中的Protégé独立调查报告指出,活跃门店数量,从2018年1万7950家,预计2024年将剩下1万4476家,规模在6年缩水19.4%,这反映出消费者偏好已逐渐转向具品牌力、标准化、并提供多元产品与专业服务的大型连锁零售形式。

仍逊于发达国
不过,市场整合速度仍远不及发达国家。以“每家零售门店服务人口数”来看,大马仅为2196人,远低于新加坡(9733人)、英国(7131人)、美国(5657人)和德国(5655人)。这也说明,大马市场仍以小型、独立经营者为主。
尽管门店数量减少,但大马家居改善市场仍存在结构性机遇。该报告指随着消费者需求朝向便利性、产品选择广泛性和技术支援发展,具有系统管理能力的连锁品牌将具备更大成长潜力,尤其是能服务专业客户群的企业,更有望快速扩大市占率。
所谓“家居改善”,泛指一切与住宅维修、保养、翻新、改造及提升相关的活动,例如室内装修、家具更换及空间美化等。虽涉及家具与装置,但并不包括大型结构工程。
大马市场对家居装修、DIY、五金及室内改善等消费模式日益多元,尤其在冠病疫情后居家概念更普及,带动工具、建材、智能家居和环保节能产品的消费增长。

2029年市值料破590亿
尽管全球经济逆风和房市走缓,然而国内家居改善业展现出强韧生命力,连续两年实现增长,并预计将在2025至2029年间,以年均4.4%的复合增长率持续扩张,市值可望在2029年达到591亿9000万令吉。
根据报告,2023年大马家居改善业从447亿3000万令吉增长至459亿5000万令吉,年增率2.7%;2024年再增长3.9%,攀至477亿3000万令吉,主要受到次级住宅交易增长4%带动,反映出国人信心回温,对房产投资与装修需求回升。
即便主要经济体大幅升息影响全球市场,大马房市仍保持稳定,加上政府调薪及公积金灵活提款政策支撑,有助维持消费韧性,特别是最低薪金从1500令吉上调至1700令吉,以及公务员加薪7%至15%,都进一步强化了国内需求。

4趋势推动增长
不过,报告也指其行业正面对多重外部风险,包括中美贸易紧张局势升温、地缘政治冲突,皆可能再度扰乱供应链,以及令吉汇率波动对进口建材价格的冲击,都是不容忽视的隐忧。
尽管如此,行业的中长期前景依然乐观,预期以下4大趋势将持续带动成长:
1. 收入水平提高、对生活品质的渴望提升;
2. 次级住宅交易活跃带动二手屋翻新与维修;
3. 城市更新项目逐步展开,带动旧区重建与新房装修需求;
4. 室内美学、智能家居与环保意识抬头,加速产品与服务的升级消费。
一年进口3462万令吉门锁
2024年,我国单是“门锁”这一项的进口总值,就达到3462万令吉,几乎是2021年的两倍。
一扇门一个锁,全国无数门,原来“安全感”真的是用钱砸出来的。
国内在家居改善产品方面高度依赖进口,特别是来自中国的产品,涵盖硬体、工具及配件。
从2021至2024年,家具配件、门锁与手工具的进口价值大幅上升,显示我国对进口品的依赖日益增加,尤其是因价格具竞争力和质量更胜国产。中国是主要进口来源国,占这些类别总进口额的50%至60%。
但这种依赖也意味着该业暴露于全球供应链风险和汇率波动中。虽然俄乌战争相关冲击有缓解,但中美政策分歧及全球贸易环境不稳仍是变数。若成本上扬,零售终端和分销商也可能转嫁给消费者,进而影响售价和利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