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金伊恩
最近,法国参议院以压倒性票数通过一项时尚界热议的《反快时尚法案》,矛头直指风靡全球的“极速快时尚”产业。
像希音(Shein)、Temu这类靠超低价格、狂推新品走红的亚洲电商平台,未来在法国将面临更高额的环保税,广告也将全面封杀,甚至连在社交媒体上帮忙带货的KOL、网红都有可能被罚。
这不仅是一场法律行动,更是一场对消费习惯的时尚反思。

相信很多人都很熟悉以下的情景:
滑手机时突然跳出一件美得冒泡的洋装,价格居然少过30令吉!而且,颜色还多达十多种、尺寸齐全,模特儿还贴心搭好了整套OOTD。谁不会心动下单?
几天后包裹到手,衣服质感虽然称不上惊艳,但也没太失望,毕竟一分钱一分货嘛!穿上拍张照,打卡收获一波点赞后,这件衣服从此就被默默打入冷宫,躺在衣橱最深处。
这就是“快时尚”,便宜、即兴、华丽转身,也悄悄堆高了时尚世界的代价。
为何立法对付?
你或许会好奇,快时尚真的严重到需要立法来对付吗?法国为什么要出这么重的手,通过一整套《反快时尚法案》来加以规范?
原因很直接,我们的地球已经快被这种底价大量消费模式压得喘不过气了。是时候重新思考“穿什么”与“怎么穿”,才不会让时尚成为地球的负担。

来自意大利的AI数位艺术家埃马努埃莱简莫雷利(Emanuele Jane Morelli),曾创作过一幅震撼人心的作品。
在这幅作品中,一个巨大的希音招牌高高挂起,而它的下方则是堆积如山的废弃衣物。这并不是夸张的想象,而是对现实的真实写照。
那些看起来无害、价格诱人又款式可爱的衣服,其实背后藏着巨大的代价,就是资源被大量消耗、工人被低薪压榨,还有成堆“没有take 2”就被丢弃的浪费。
莫雷利画的不只是一幅画,而是一则警讯。他想告诉我们,快时尚的商业模式,其实是建构在地球的负担和人的牺牲之上。
“我们穿的,不是衣服,而是未来的垃圾。”

一天上架6千新品
来,再看了这个数字可能会让你傻眼……
通常,传统服装品牌一季才出一次新系列,一年顶多也就几十到几百件新品。但希音完全打破了这个节奏,它一天就能上架超过6000款新品。没错,是“一天”,不是“一年”!
这种结合了数位科技、即时反应和极度压低成本的商业模式,让快时尚彻底变身为一个疯狂运转的巨兽,不断吞噬资源、压榨劳工,并制造出惊人的废弃量。
而消费者却常以为自己只是顺手买了一件便宜又好看的衣服,却没意识到正在默默喂养这只怪物。
被“穿不久时尚”淹没
你可曾想过,那些只穿过一次的衣服,最后去了哪里?答案是,大多都进了垃圾场;或,被丢到了非洲。
在肯尼亚、加纳等地,有大量来自欧美和亚洲的二手衣服被运过去,可问题是,这些衣服根本没人要,因为质量太差、太廉价,穿没两下就坏。
结果,整个城市几乎被这些“穿不久的时尚”淹没。说到底,消费者买到的便宜,其实成了别人的沉重负担。
想清楚,穿得久一点
但现实是,不是每个人都负担得起永续时尚。永续品牌动辄上百元、款式偏中性、选择也不多。相比之下,快时尚应有尽有、价格又便宜,当然容易成为首选。
不过,改变未必需要那么激烈,消费者未必要马上变成只穿公平贸易、有机棉、纯手工制的“道德模范”。
其实,只要“买得慢一点、穿得久一点、想得清楚一点”,就算是进步了。要知道,时尚从来不只是衣服,更是我们选择用什么态度面对这个世界。

时尚界“反叛者”Patagonia
Patagonia被公认为最具代表性的“反快时尚品牌”,他们不仅卖衣服,更大胆地鼓励消费者“少买一点”。
曾经,他们直接在广告上写着:“Don’t Buy This Jacket”(不要买这件外套),这不是反讽,而是认真的呼吁:修补旧衣、重复穿搭,才是对地球更温柔的选择。
品牌承诺终身保修,鼓励维修代替丢弃;同时,他们公开供应链资讯,坚持不剥削劳工,还将公司利润捐给环保组织。
虽然价格不便宜,但Patagonia用行动证明,时尚不只是潮流,它也可以是一种价值观,一种你愿意为之负责的生活态度。在他们的理念,穿得少一点、好一点,才是真正永续时尚。
各国品牌陆续加入
你以为只有法国在出手?其实不然,全球早就悄悄打响了对抗快时尚的战役,各国和品牌陆续加入,“看似”用行动推动改变。
问:H&M的旧衣回收箱,是良心之举还是一种“绿色漂白”?
在H&M的店里,你可能有看过那个写着“旧衣回收换折扣”的箱子,乍看之下很像是一种环保行动,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永续仅行销一部分
根据非政府组织市场发展基金会(Changing Markets Foundation)的调查,真相却不太美好。那些回收来的衣服,大部分并没有被真正再利用,而是被转卖到非洲、中亚等地的二手市场,最终还是以垃圾的形式被丢弃。
这让H&M的“回收机制”饱受质疑,被指是在进行“漂绿”(Greenwashing),透过看似环保的宣传掩盖背后并不那么环保的事实。
换句话说,永续只是行销的一部分,而不是真正的改变。
问:ZARA推出永续系列,是否真的能让快时尚慢下来一点?
ZARA曾高调推出“Join Life”系列,主打有机棉、再生聚酯等环保面料,并宣称生产线采用节能减排工艺,标签上还印着各式可持续认证,看似为快时尚披上了一层绿色光环。
然而,问题的核心从未改变。ZARA依旧每周上新、每年推出上万款式,以速度与规模称霸市场。
这意味着巨量原料被消耗、库存快速汰换、运输频次飙升。
环保系列沦陪衬
换句话说,哪怕“Join Life” 真能降低部分单品的碳足迹,它的体量在ZARA整体存货单位(SKU)中仍只是少数。
当品牌的商业模式依然倚重“快”与“多”,环保系列很容易沦为陪衬,一种让消费者在购物时“心安理得”的心理安慰剂。
如果想真正减轻时尚产业的环境负担,仅靠一条绿色副线远远不够,供应链减量、生产节奏降速、服装生命周期延长,才是更根本的解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