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安邦智库(ANBOUND)
6月份以来,在特朗普关税政策带来的混乱之下,全球经济面临增长和通胀前景的双重不确定。这种情况使得各国央行普遍面临货币政策的“两难”选择。
一方面,以美联储为代表采取“静观其变”的观望态度;另一方面,欧洲的一些国家不得不降息。这使得其与美联储之间的利差拉大,伴随着地缘风险加大,引起国际金融市场的撕裂和混乱。

美联储举棋不定
除了经济和通胀前景不明,美联储还有一个更大的麻烦,在于特朗普的压力。特朗普已经多次批评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要求其尽快降息,但对通胀的担忧,一直使得美联储举棋不定,宁愿选择按兵不动也不愿通胀再次抬头。
当然,这其实不仅是美联储官员的看法,美国资本市场也对通胀的情况有分歧。
和美联储“同病相怜”的还有加拿大,加拿大央行6月初同样决定维持利率不变,但表示若经济在关税冲击下走弱,可能需进一步降息。
这是该行在九个月内连续降息225个基点后,第二次暂停宽松步伐。市场预计年底前还将有一次25个基点的降息。
在欧亚大陆,同样选择观望的还有英国央行和日本央行。两国都面临更为严重的滞胀压力,但两国央行面临的利率方向截然相反,日本面临数十年来少有的高通胀,而近期日本央行把经济增长预期大幅下调,显示日本经济受到特朗普关税冲击较大,而国内通胀高企的局面,也是日本央行面临越来越大的两难选择。
经济复苏日本按兵不动
日本央行不得不按兵不动,避免持续加息影响到来之不易的经济复苏。不过,在通胀仍然会不断走高的趋势之下,大部分市场机构都预计日本央行未来不得不“忍痛”加息。
英国方面在两难之中,“增长”的烦恼更多,2025年英国经济面临复杂环境。5月通胀率飙升至3.4%,创一年多新高,4月份的经济则呈现出意外的环比萎缩态势。
这种“分裂”的数据,不得不让英国央行暂停降息步伐,希望通胀水平能够“冷却”下来。
面对高通胀,英国央行行长一度表示,今年内可能都不会降息。和美联储一样,英国的做法,意味着其与欧洲大陆的政策差异在加大。
当然,欧洲央行的挑战并不大。6月份,欧洲央行,以及瑞典、瑞士等欧洲国家都接连宣布继续降息,以避免经济过度下滑。瑞士央行甚至重新回到“零利率”的状态中。
与北美和日英不同,欧洲央行本月继续降息,这也是其2024年年中以来的第八次降息。
欧洲难度降低
对欧洲而言,政策选择的难度降低,并非其经济形势好于美国,而是在衰退阴影下通胀的快速回落。欧洲央行行长拉嘉德称欧元区2%的通胀目标已经“近在咫尺”。
“稳增长”最大挑战
欧洲的情况和中国目前面临的情况类似,最大的挑战都是“稳增长”,只是在面临通缩的情况下,中国央行政策宽松的迫切性更强,而货币政策的空间更小。
那么,推高通胀、推高经济,成为中国当前的不同的“两难”。而且在与美联储息差持续加大的情况下,利率和汇率的演变和冲突未来还是会进一步加剧。
这些分化带来的博弈对于主要经济体而言,是在考虑内部问题的同时,越来越成为制约货币政策的因素。
安邦智库(ANBOUND)创建于1993年,是一家富有影响力的独立智库。
欢迎读者对本文提出反馈意见 [email protected]